江南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文化特质散论张富强丁旭光

潮汕文化基本上是中原文化的移植,是中原文化与潮汕地区土著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亦就是说,潮汕文化的形成,体现了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不断南移落户的过程,而它的本身又散发着土生土长的潮汕地方特色。先秦时期,当中原文化历经数百千年的发展而逐渐走向繁荣时期,而包括潮汕地区在内的“南蛮”之地,仍处在“地广人稀、饭稻美鱼,或火耕水褥”的落后状态。从秦汉时期的戌卒到西晋永嘉之乱以后的历次移民浪潮,一批又一批的中原移民来到这“毒雾瘴气、日夕发作”的岭外”滨海之地,与本地的先住民逐渐融合,在这具有先进文化和强大力量的种族吞并、聚合后进的、弱小的种族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由操独特的方言、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拥有独特的文化心态和性格特征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虽植根于远古的“南蛮”文化,其文化源最早可追溯到夏周时代的“闽文化”和秦汉时代的“闽越文化”,但一经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却始终以中原文化占主导地位。

潮汕文化首先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背靠五岭、面向大海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历代潮汕人民有可能将海洋文化和陆地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之获得协调一致的发展。这伸以陆海交融为根本特征的文化,无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抑或其文化承担者的文化心态和性格特征,无不闪烁着独特的地方色彩。

潮汕方言构成了潮汕文化的特色,林伦伦在《试论潮汕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一文中指出,“潮汕地区早在秦汉时代便接受中原汉语和古闲语的影响,至魏晋六朝时期,闰语已在潮汕地区流行。唐末至宋代,形成了文读系统;发展至明代,至臻完善。这个文读音系几乎与现代相同。而同时,由于文读音系的影响,以及宋元时代战乱、移民等原因,使潮汕话形成了自己区别于问南方言其他土话(如漳州、泉州语等)的特点,终于在元明时代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次方言。”

富有地方格调的潮剧、潮乐和潮州民间歌舞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剧历史悠久,影响遍及闽粤两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是全国十大剧种和岭南四大剧种之一。

在丰富多彩的潮汕民间舞蹈中,最有特色的首推“英歌舞”,这种群众性的广场舞蹈,以粗犷刚健,气势雄浑奔放的舞姿而著称。

闲适安逸,别具风韵的潮州功夫茶,是潮汕文化的的又一特色。它集潮州人饮食文化之精粹,是人们日常休息、接待亲友不可或缺的一种喝茶艺术。工夫茶,顾名思义,就是饮茶颇见功夫。潮汕人对茶具、茶叶、用水、泡法饮茶方式都相当讲究。例如饮茶之茶壶,以小、浅、齐、老为佳,以江苏宜兴产的原砂壶为最理想,茶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壶嘴、壶口、壶柄应齐平,谓之”三山齐”。但最见功夫的还是在冲茶方面。首先是泡法,水烧开后,应先烫热茶壶茶杯,旋将茶叶分粗细放至满壶的三分之二;其次是斟茶的方式,潮汕人概括为三句话:“高冲低斟”、“关公巡”“韩信点兵”,冲水时要猛冲而下,使茶沫溢出,筛时要低。反复将茶水均匀地斟入各杯子里,使所斟之茶,色香量均匀,杯杯如一。饮茶时,应先敬客人和长辈,饮完一杯,必须烫杯,才可继续斟茶,一示礼貌,二示卫生。总之,潮汕功夫茶体现了历代潮汕人长期养成的高雅的文化素养。

以小巧寓宏大的建筑特色构成了潮汕文化又一重要内容。特殊的地理条件逐渐养成了潮汕人尚小巧寓(或代)宏大的审美观念。这反映在潮汕地区的建筑艺术上,就出现了建筑布局追求简朴、紧凑、严谨,而结构力求完善的特色。无论是唐代建筑开元寺叩齿庵.宋代兴建的湘子桥、韩文公祠、许验马府,明代建成的东门楼、学宫(孔子庙)、凤凰塔、三元塔(急水塔)、太平路和市区内数十座表彰先贤的石牌坊,或是明清时期有大量民居(“抛狮”、“下山虎”、“四点金”、“大膺”、“四马拖车”、“竹竿膺”等)、府第建筑(尚书府、侍郎府、大夫第等),以及众多的祠堂、宫庙、寺院和风景名胜建筑,尽管它们的结构多样、造型各异,但无一不

体现以小巧寓宏大的特色。

有关“潮汕文化”的若干理论问题(陈家麟)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4年第4期)

潮汕地区内任何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潮汕地区内的一种文化,有的甚至是组成“潮汕文化”的重要因子,例如潮汕的地理环境,潮州话,潮州戏,潮州音乐,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潮州工艺品,等等。

潮汕文化”是指潮汕地区在历史上发它不是潮汕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简单的混合物,而是二者的“化合物”,即既包含有二者的若干要素,而又有所变化和升华的文化。“潮汕文化”是指潮汕地区在历史上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稳定的文化共同体。具体表现为潮人特有的文化心态和气质,以及孕育和维系此心态和气质的地理环境,民俗,潮州话,潮州戏,潮州音乐,工夫茶,潮州菜,潮州工艺品等。脱离开孕育和维系潮人心态和气质的诸因子,则潮人的心态和气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变异或消失;而离开了历史上形成的潮人心态和气质,上述诸因子则只能作为潮汕地区内的一种文化而存在,从而也就没有“潮汕文化”了。

l)维系潮人凝聚力之一的潮州话,据研究它属于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虽然“潮汕地区早在秦汉时代便接受中原汉语和古闽语的影响,至魏晋六朝时期,闽语已在潮汕地区流行。唐末至宋代,形成了文读系统;发展至明代,已臻完善。这个文读音系几乎与现代相同。而同时,由于文读音系的影响,以及宋元时代的战乱、移民等原因,使潮汕话形成了自己区别于闽南方言其他土话(如漳州、泉州话等)的特点,终于在元明时代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次方言。’,甚至有人主张“从明朝起,才开始与闽南话分离,入清以后,真正形成独立的次方言—潮州话’,

(2)被誉为潮汕文化的精华,联系海内外潮人纽带,全国十大剧种之一的潮州戏,虽然学术界对其形成的时间有不同说法,但都不出明清两代,一种意见认为“它来源于宋元南戏,而形成于明代’,⑩,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潮剧源自宋元南戏,到明代逐步形成潮腔潮调,到清代发展成独特的潮州戏’,⑩。

(3)潮州音乐。据研究,“潮汕音乐源于唐宋中原古乐,同时又与地方民间乐调相渗透、溶合,承袭融汇了‘正字’、‘昆腔’、‘西秦’、‘外江,诸种剧种的音乐,至明代中叶已形成一种曲目丰富、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的音乐艺术’,⑧。

(4)工夫茶。虽然目前对它形成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考证,就以时下的认识而论,它“是清代以来继唐宋茶俗而新兴起的一种茶道。’,。

.(5)潮州工艺品中素尽抽纱、陶瓷、嵌瓷、金木雕最负盛名。除了陶瓷在宋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陶瓷器外,嵌瓷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而“潮汕木雕始于唐代,发展于宋明,盛行于清”,“金木雕估计到明代以后才兴起”;至于潮汕抽纱,“则是汕头开埠以后的事”⑩。

(6)善于经商,勇于开拓,是目前人们较多说到的潮人文化心态的两个突出的表现,而此二者均系在明至清初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潮州人历来以“农安陇亩,女勤纺织,务本业,谨盖藏’,@,以“诗礼传家”相标榜的。诚如王大宝答宋孝宗问潮州风俗时所概括的两句话:“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但自宋末有大批福建移民入潮后,人地矛盾开始显露出来,地狭民稠现象在元代已经出现,迄明代,韩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当时广东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⑥。人口迅速增长,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明代潮州商业的突飞猛进,商贸以蔗糖和棉花、棉布为大宗,“富商巨贾当糖盛熟时,持重资到各乡买糖,或先发帐糖寮,至期收之。有自行货者,有居以待价者。候三四月西南风,租舶腊船装货糖包由海道上苏州、天津,至秋东北风起,贩棉花、色布回邑,一往一来,获息几倍……濒海居民所持以资生而为常业者。’,⑩延及清代尚如此,“岁岁相因是蔗田,灵山西下赤寮边,到冬装向苏州卖,定有冰糖一百船’,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