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壶——钾、柙
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
盘口壶
承汉代器形。从三国 到南朝,器底由小逐 渐变大,腹由鼓圆渐 到修长,颈由租短到 细长,盘口由浅到深, 由大到小。底均为平 底略内凹。器型整体 上由矮胖到瘦长,重 心由偏上到偏下,稳 度渐增,器物变得更 加适用,美观。
鸡头壶

起于三国末西晋 初,终于隋唐之 际。壶体的演变 规律同罐一样。 鸡头的位置由靠 近颈部渐向外移, 由实心到南朝、 隋初变成空心为 实用流。柄由短 到圆而长。由条 形到龙形。

4.德清窑

浙江德清县一带。 胎呈砖红色、紫色或褐色。 黑釉厚,好的黑釉乌黑如漆,釉面滋润,闪闪发 光,釉中氧化铁的含量达8%以上。


北朝晚期的青瓷与南方青瓷相比差 别

首先,北方青瓷胎料中氧化铝的含量高,因此往往有因 温度不足而瓷化程度稍低的现象,但瓷胎的颜色比南方 要稍淡一些,多为白色或灰白色; 其次,北方青瓷釉的光泽性好,玻璃质感强,釉面常有 开片,流动性较大,没有南方青瓷那种失透的感觉; 第三,北方青瓷胎体厚重,与六朝青瓷相比显得形体硕 大;


五、陶

1.制陶业的衰落

2.陶塑艺术
3.建筑用陶

2.陶塑艺术

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

镇墓兽、武士俑

仪仗俑
庖厨俑 乐伎俑、侍从俑


穷奇——陶犀牛

,“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 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史 记· 五帝本纪》
武士俑
庖厨俑
仪仗俑
南北朝时期

北方的组合俑
3.文房用具 4.陪葬用具


1.饮食器具

食器

饮器
瓯窑玉璧碗
晋人杜毓《苑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青釉莲花碗


形体由矮小到 较高大,口与 底的比例逐渐 变小,即口渐 小而底相对变 大。底由平底 实足到假圈足。
青釉刻莲瓣盘
槅——格子盘、果盒、多子盒

金罍中坐,肴槅四陈。——左思《蜀都赋》




Biblioteka Baidu
虎子

虎子:为男用溺器,承 汉代铜虎子而来。器型 由仿虎形变得日渐简化 呈园筒形,装饰减少, 更加适用。
熏篮 ——镂孔器
3.文房用具

蛙盂


蛙盂

由三国西晋 起仿动物造 型到实用, 即由繁到简, 到更为实用。 足由平底深 凹到实平足。


承汉代石现而来。从 三国到南胡,砚面由 平到凸起,变到中间 凸起,四周凹下成墨 槽,外成砚墙。现足 由少到多(南朝晚期 到隋唐,砚足多至几 十.成一圈),由兽 头形足到柱形足。
4.陪葬用具

谷仓

青瓷莲花尊
青瓷谷仓罐——魂瓶、神亭
青瓷莲花尊——青瓷之王
二、重要窑场






1.越窑 2.瓯窑 3.婺州窑 4.德清窑 5.湘阴窑 6.青羊宫窑 7.固驿窑 8.罗湖窑 9.寨里要 10.中陈郝窑
1.越窑

窑址分布在浙江上虞、余姚,及宁波、奉化、萧 山、湖州等地。 胎呈深浅不同的灰色,坚硬细致。 釉为淡青色或青灰色,釉汁纯净。 西晋时越窑开始流行釉上褐色点形装饰工艺。



2.瓯窑

在浙南温州一带

胎色白灰,三国西晋时胎质粗松,东晋后变得比 较细试。
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多剥落现象。南朗时釉 青中泛黄,开冰裂纹。 多用褐色彩装饰。


3.婺州窑

分布在浙江金华一带。

瓷胎呈浅灰色或深紫色,较粗糙,见胎中颗粒, 故多用化妆土。
釉青灰或青黄,釉面开裂,有析晶现象(在胎釉 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有奶白色晶体析出)。



第四,北方青瓷的装饰方法较多,有堆贴、模印,雕镂, 刻划等,纹饰中受佛教影响的纹样如莲花纹,忍冬纹等 较为多见。
二、主要工艺成就

1.坯料选用水平提高 2.成型工艺基本上(圆器)用拉坯成型


3.能配制成含铁量不同的釉料,烧制成多种色 调的釉
4.化妆土


5.窑炉结构进一步改进,使用窑具
窑具



唾壶——唾器 、渣斗


三国西晋时为大口, 圆球腹,高圈足, 早期造型较晚期优 美,大口、圆球腹、 高圈足,形 似尊。后逐步演变 为盘口、扁圆腹、 平底或假圈足。 南 朝时还配以盖和托 盘。
唾壶

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候墓所出有“女阴候唾器”铭的漆 唾器,故又名“唾器”——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 “古代贵族宴饮时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故又有渣斗之称” —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晋书· 王敦传》 “懑拈如意舞,狂叩”唾壶“歌。”——陆游《遣兴》 ”汉侍中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孔安国为侍中,以 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壺。“——唐代徐坚《初學記》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南方的侍从俑
3.建筑用陶




琉璃瓦

九龙壁
四、白瓷的产生

北朝晚期我国白瓷产生了。胎呈浅黄褐色,釉呈乳 白色泛青黄,积釉处为青色,釉层薄而滋润。这是 早期白釉瓷的特征,釉中铁的含量很少但还有一定 成份,故釉白中泛黄泛青。 国内发现的白瓷的最早是河南安阳出土的北齐武平 六年(575年)范碎墓白瓷器.器形有碗、杯、三系罐、 四系罐、长颈瓶等。特点是釉层薄而滋润、呈乳白 色,但釉色仍泛青,还不是成熟的白瓷。 国外发现的资料还有更早者:韩国清州博物馆收藏 有韩国公州武宁王陵(入葬时间为公元529年)出土的 一件白瓷灯盏
中国古陶瓷鉴赏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最早出现瓷汉字


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醹 ——潘岳 《笙赋》 瓷——晋代吕忱《字林》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一、主要器形及发展演变规律 二、主要工艺成就 三、重要窑场
四、白瓷的产生
五、陶
一、主要器形及发展演变规律
主要器形

1.饮食器具

2.卫生器具


体不断增高.上腹 渐收,下腹和底相 映变得惭大,重心 由偏上到偏下,由 无专用盖(以碗碟 代用)到有配套盖 (东晋起有)。均为 平底。
2.卫生器具

熏炉

唾壶
虎子 熏篮


熏炉——香炉、香熏
熏炉

《颜氏家训· 勉学》中载:“梁朝全盛之时,贵 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 朱。” 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 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 四环。”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 乘紫烟”, 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