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子道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老子道的理解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其含义博大精深。在老子《道德经》的不同章句里,“道”有着不同的涵义。归结起来,老子的“道”大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第二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第三道具有规律、法则意义,第四道具有人生准则、规范的意义。
道具有万物本原的意义,是老子哲学中“道”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作为万物本原的道,它是宇宙自身所固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物质和精神赖以运行的功能,所以它超乎形象的,又是内在实有的。换言之,道是一切生命的总源泉,万物来源于道,又内含着道而得其生命之常。
在老子看来,作为万物本原的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能说它有,因为它无形无象;又不能说它无,因为它时刻化生着万物。所以道之体是无,道之用是有,道是无与有的统一,两者同出而异名。他说:无,是天地的原始;有,是万物的根本。所以经常从无形无象处去认识道的微妙,经常从有形象处去认识万物的终极。这两者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以说是深远玄妙的,是天地万物、一切玄妙产生的总户。
通常的事物是有形有象,有明确的规定性,可以被感知的,但道却是一种无形无象的存在。老子指出道超出了人感官的感知范围,人的感官无法捕捉道。他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法为人的耳目感官所把握,是超验的、超感官的。道不但不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而且也不能用人的语言来表述。具体的事物是可言说的,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老子却强调:“道常无名”,“道隐无名”。道在本质上不可言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与界定。他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就不是永恒的、本真的道。这样他就把自己所讲的道与其他人讲的可言说的道区别开来。老子认为道无法用言辞来表达,是与他认为道超越感官的看法联系在一起的。按他的理解,人们平常所使用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是用来指称和描述感官经验领域中的事物;但道是超验的、超感官的存在,因而我们不能用感官经验领域所使用的语言来恰当地表述这种存在。道不可说,但离开人的日常语言又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表述它。虽然我们的日常语言并不适合于描述道,但我们还得求助于语言这种工具。老子感到这是出于无奈。他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从价值论的角度,老子之道非常重视“德”。他说:道使万物生长,德使万物繁殖,质体使万物得到形状,器物使万物得到完成。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重视德的。道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并没有谁来命令,它从来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使万物生长,德使万物繁殖,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繁殖了万物而不自居其功,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老子之道,亦具有规律、法则的意义。如曰:“反者道之动。”即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其中一个总的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和发展;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又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基始状态。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就是说,只要掌握了这个自古相传的道,运用它的规律,就可以驾驭所有的一切事物。
此外,道亦具有人生准则、规范的意义。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里的“人之道”,即人生的准则或规范。天之道是利益万物而不贼害万物,那么作为人也应该像天那样帮助人,而不与人
争斗。人间的侯王如果能够遵守道的规范,则万物将自己生养变化。总之,老子之道的内涵相当丰富,有时指人生准则,有时指宇宙的根本规律,有时又指万物的本原,但“道”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即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