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10 学时)

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

? 德昆西的类型说

? 梁思成的崇俭说

? 李约瑟的非神权说

? 张光直的文明延续说

? 中国固有的阴阳五行说

? 演变的轨迹:

? 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东周的地域景观、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

? 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韵,体系的成熟);

? 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

? 西风东渐的近现代。

? 演变特征: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 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

? 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 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 “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 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 “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 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 TECTONICS))

? 尊卑的规制与典章制度。

? 贵柔的体系

? 柔性的结构

? 柔曲的外形

? 柔糜的装修、色彩

? 北方官式与江南苏式的异同及渊源关系

? 模数化的趋势

? 萧散的园林

1)造园之“意”

? 隐喻的境

? 写意的形

? 模糊的界

2 )造园之“匠”

作业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或中国木构建筑特征中外建筑关系(学时+学时)中外建筑关系(6 学时+讨论2 学时)“建筑之树”与世界建筑体系。

(一)建筑之树”与世界建筑体系。

? 古代建筑的“趋同”和“伪形” ;

?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影响的“涵化” ;

? 近现代接受西方的“同化”的挑战。

(二)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建筑

? 丝路背景:“胡”与“佛”的移入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嬗变。

? 希—印建筑影响:从希腊、犍陀罗到东土。伊斯兰建筑影响。

(三)西风东渐与中国近现代建筑

? 洋风与中式(17 -19 世纪)

? 鲍扎尔与中国古典复兴

? 近代中西比较

? 探索“中国风” 。

历史建筑保护(6 学时)

基本概念

西方词汇的含义

Conservation: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Reuse—Recyclability Regeneration-Renewal-Revitalization

? 意义:保护-发展,保守—进步,文明演进中的制衡。

2 、目的:

3 、专业作用

4 、保护机构

(二)对象与原则? 对象? 原则

(三)策略与方法1 、修复性保护2 、结构性保护? 保护与再生

作业2 :建筑演进中的新旧矛盾

总复习(2 学时+上讲讨论2 学时)

教学参考材料: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李允鉌:《华夏意匠》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计成:《园冶》(陈植注释本)沈复:《浮生六记》常青:《建筑志》汉宝德:《斗拱的起源》《明清建筑二论》、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查尔斯 .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缪朴:传统的本质,《建筑师》36 、40 期汉宝德:大乘的建筑观,《世界建筑》1990 年5 期《威尼斯宪章》等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建筑保护(第十二讲)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考试:考试: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2.《21 世纪外滩印象》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

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第一讲:第一讲:概说●历史观,历史意识: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⑵“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⑶方法:“分析” ●<>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 年代初开始。30 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文丘里。介绍现代建筑的各个流派思潮。从新现代,解构主义到后工业时代。)书中的要点:1.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质疑:起点:文丘里2.关于意义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探讨表层与深层,所指与能指的问题。二元并立的逻辑被解构主义否定,解构主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结果也是矛盾的)3.创造与根源:60 年代,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到及至。现代主义讲究有序的形态,表现本能的冲动。后现代主义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而存在,如表现荒芜瘟疫的城市即将崩溃,逻辑荒唐的文字游戏,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冲动优于理性,充满对新事物的愿望,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后结构主义”:与当代建筑设计有关,以)消解过去的一切结构为创造新事物的起点。4.传统的问题:对传统的反思,历史主义5.类型学与转化:代表:阿尔多?;;罗西,克莱尔(英)类型学:告诉了一种方法,依赖不变的东西,生活形态。6.文脉主义:城市理论。不光是新与旧的关系,还有环境的关系。7.政治理论(建筑伦理学)8.现象学(场所精神)9.技术10.女权(建筑所反映的性的问题)ps.前6 点为重点,我觉得以后的课程基本围绕这六点展开同学复印了整本书,书目录如下供参考:<> 1. Postmoderism: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within Modernism 2. Semiotics and Structuralism: the question of Signification 3. Post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the issuses of Originality and Authorship 4. Historicism: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 5. Typology and Transformation 6. Urban theory after Modernism: Contextualism, main street and beyond 7. The school of Venice 8. Political and Ethical Agendas 9. Phenomenology of Meaning and Place 10. Architecture,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ed Site 11. Critical Regionalism: Local culture VS. Universal Civilization 12. Tectonic Expression 13. Feminism, gender, and the problem of the body 14. Comtemporary Definitions of the Sublime 第二讲(针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基本为第一讲的补充)第二讲1.后现代:例子:上海现代建筑发展特点:一开始就排拒了现代主义(理性与效率的),是与现代主义断裂的,直接进入后现代。上海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爆发户式的心态。上海的四个副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荣2.符号学3.创造与根源:例子:库哈斯的CCTV 新总部大楼混乱与矛盾中发现问题——库哈斯建筑的政治,控制势态解构:不断变化,不断消解的过程4.传统问题5.建筑类型学:类型学与转化,是追求原型,传统中存在的至今仍有用的东西,并非结构的表层,结构的深层即为原型。《城市的建筑》阿尔多?;;罗西解构哲学不反对继承,继承并非接受,是质疑,分析,选择例子:学校的解构:从启蒙到解放思想中国新生代建筑师:新客户派:崔恺夸大言论与死板,将本国文化视为己任新城市主义:马青运远离标准,过度的理性主义,反体制的意义主流:中国式的思维:张永和,王澍采取中国精华之际,保持一定距离,以主观态度重新审视,着眼于古今的转变(对于张永和的中国式的思维,着眼于古今的转变这一评论,常青有所质疑)(作业布置:读《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ps.前两课基本象是在听天书,悬乎,所以听到什么记什么,觉得他是在讲一个建筑史观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书读的不多。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