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纵览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由于前辈们的不断开垦与探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和经验,迄今已发展成为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端可以说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
《吕氏春秋》,其中的《古乐篇》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先民的音
乐活动。西汉时,司马迁《史记?乐书》建立了官修史书的“乐志”体例,不仅记载了本朝的音乐,也记载了前朝的音乐。到
了唐代,杜佑的《通典?乐》开创了通史性质的音乐史学著作。同时,私家音乐史学著作不断出现,如南朝陈代释智匠的《古
今乐录》,北宋陈肠的《乐书》,北宋朱长文的《琴史》,清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全面记述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著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重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著作有:叶伯和的《中国音乐史》(1922),郑瑾文《中国音乐史》(1929),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1),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1937),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1952),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1956),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史》(1964),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1981),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1983),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1989),刘
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1989),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1994),李纯一《先秦音乐史》(1994)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以往有关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习中所用的教材大多采用通史的体例,这本书也不例外。此书作者为郑祖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
郑祖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1998)《华夏旧乐新证――郑祖襄音乐文集》(2005)《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2008)等。此外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姜白石歌曲研究》《“徽”字与徽位》《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
的》《“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试述中国音乐起源的多民族、多地域
现象》《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阮籍评析》《“南九宫”之疑――兼述与南曲谱相关的诸问题》等,并兼任《音乐研究》编委,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这部著作在秉承了音乐史学通史体例的同时,又具有一些独特新颖的特点。
一、秉承传统体例,按朝代分章编写
这部著作按历史时期分八章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
发展: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在远古时期一章中,主要介绍了远古时期的音乐考古资料、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中国音乐的
起源,在引用翔实考古史料的同时,在某些问题上又提出了新
的看法,如关于音乐起源的问题。在剩下的七章中,内容上存在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的音乐
形式、民间音乐、音乐机构、乐器的发展、乐律学、音乐表
演艺术、音乐思想。
二、引用详实的史料,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引用详实的史料是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以往的音乐史
教材中,更多呈现的是作者的叙述性文字,引用的史料较少,在这部书中,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来论证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的
每一个观点,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有助于学习者了解知识的来
龙去脉,达到对知识点更好的把握。作者不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还引用了大量的音乐考古的图像资料以及乐谱
资料,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三、突破传统、勇于创新
在此书中,作者并没有墨守陈规,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来
验证音乐史的每一个问题,大胆的对以往的音乐史观点提出
质疑,并呈现了自己的观点。如在第一章远古时期中,关于中国音乐起源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者把音乐起源归结为异性
求爱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
巫术起源说六种,而作者认为新的研究应该把艺术的起源与
人的起源结合起来,需要把音乐的起源放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观察,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
代初期已经萌芽,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
个方面,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具有多民族的特点。这是根据已发现的中国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及可参考的历史音乐
传说对中国音乐起源问题做出的探讨性的看法,更具有说服力,更接近中国音乐起源的现实。在如关于商汤时著名的乐舞《大?C》,在传统的教材中,一般认为这部乐舞是歌颂商汤率
领命中推翻夏桀功绩的乐舞,但是作者根据甲骨文中的资料
以及商族起源的历史传说,认为《大?C》并非如《吕氏春秋?古乐》所说,是一部歌颂商汤的乐舞。而是一部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
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作者对于问题的探讨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研
究态度。对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作者首先列举有关该问题的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史料给予论证,并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有详实的史料依据,使读者感受到理论来源地科学性与真实性。
对于一些结果并不明确的问题,作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在文章中指出该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五、与时俱进、视野开阔
作者在以往音乐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并吸收了一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在乐律学方面,曾侯乙钟铭中的乐律学理论、古琴纯律问题、宋代燕乐调的变
迁,元曲六宫十一调、明代的九宫等,对以往的乐律学理论进行了补充。另外,书中涉及到了音乐史料、乐律学、古谱、音
乐考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六、勤奋严谨、认真严肃的治学精神
书中丰富的史料的引用以及对问题的探讨,不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也折射了作者从事研究的勤奋严谨、认真严肃的工作精神,为音乐史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因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音乐史学工作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