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角动量

太阳系的角动量
太阳系的角动量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16, 4(2), 33-4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journal/aas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2677/aas.2016.42004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olar System

Rongqin Cang1,2, Jianpo Guo1,2, Juanxiu Hu1,2, Chaoqiong He1,2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er University, Puer Yunnan

2Open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s in Yunnan Province, Puer Yunnan

Received: May 5th, 2016; accepted: May 19th, 2016; published: May 24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olar System is a very important physical quantity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Previously, the spin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un and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Eight Giant Planets were on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re-searchers calculated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olar System. Nowadays, it seems narrow and conservative. Using Eggleton’s code, we calculate the rotational inertia of the Sun. Furthermore, we obtain that the spin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un is 1.8838 × 1041kg?m2?s?1. Besides the spin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un and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Eight Giant Planets, we also account for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Asteroid Belt, the Kuiper Belt, the Oort Cloud, the Ninth Giant Planet and the Solar Companion. We obtain that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whole Solar System is 3.3212 × 1045 kg?m2?s?1.

Keywords

Solar System, Angular Momentum, Solar Rotation

太阳系的角动量

仓荣琴1,2,郭建坡1,2,胡娟秀1,2,何超琼1,2

1普洱学院理工学院,云南普洱

2云南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云南普洱

收稿日期:2016年5月5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19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24日

仓荣琴等

摘要

太阳系的角动量对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以前人们在计算太阳系的角动量时,通常只考虑太阳的自转角动量和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这种做法现在看起来有些狭隘和保守。

我们用Eggleton’s恒星演化程序来计算太阳的转动惯量,进而求出太阳的自转角动量为1.8838 × 1041 kg?m2?s?1。除了太阳的自转角动量和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我们还考虑了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第九大行星和太阳伴星的轨道角动量,算出整个太阳系的角动量为3.3212 × 1045 kg?m2?s?1。

关键词

太阳系,角动量,太阳自转

1. 引言

太阳系的角动量对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要计算太阳系的角动量首先要算出太阳的自转角动量。太阳的自转并不是均匀自转,而是存在较差自转[1] [2]。Schou等人描绘了太阳包层区域自转的二维景象:在赤道附近、0.9 R☉深处的自转角速度是最快的,约为460 nHz;在两极附近的自转角速度是最慢的,约为310 nHz;在0.7~1.0 R☉的深度范围内,太阳的自转角速度随纬度变化比较明显;而在0.5~0.7 R☉的深度范围内,太阳的自转角速度几乎不随纬度变化,都是430~440 nHz [3]。

在计算太阳的自转角动量时,一般都是根据太阳自转角速度随深度和纬度的分布来求出太阳的平均自转角速度,然后乘上太阳的转动惯量,求出太阳的自转角动量。

以前由于受观测条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人们认为太阳系的边界就是海王星(或者冥王星),太阳系的角动量就是太阳的自转角动量加上已经观测到的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于是得出了太阳的自转角动量约占太阳系总角动量1%的结论[4]。可是最近20多年的观测表明,海王星轨道之外还有很多小天体,大部分是千米大小的星子,聚集成的脏雪球;这块区域称为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周期短于200年)的主要来源[5]。周期大于200年的彗星称为长周期彗星,人们认为它们来自太阳系最遥远的部分。荷兰天文学家扬·奥尔特(Jan·Oort)通过研究长周期彗星的轨道和数目,提出存在一个巨大的、大致呈球形的彗星仓库(奥尔特云)环绕着我们的行星系,从柯伊伯带外侧一直延伸到大约105AU[5]-[9]。奥尔特云由于距离遥远,并没有被直接观测到,可是人们观测到了起源于奥尔特云的彗星,奥尔特云的范围就是根据这些彗星推测出来的[10]。

恒星和行星的形成理论表明:在恒星的形成过程中,较小的次星可能会被其主星抛射到外围[5]。理论计算表明在距离太阳至少几千AU的轨道上可能存在一颗类木行星[11]。这个天体的质量很大,也可以称为太阳伴星。太阳伴星可能一开始位于柯伊伯带,然后不断地把它周围的彗星向内抛射,而它自身的轨道逐渐向外迁移,一直外移到现在的位置[12]。太阳伴星也有可能原来是一颗“流浪行星”,后来才被太阳系捕获[9]。天文观测虽然没有直接探测到太阳伴星,但是也不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11]。

凡是太阳引力起支配作用的区域都可以称为太阳系的范畴,太阳的比邻星——南门二丙星(半人马座α星)距离太阳约为4.3光年,太阳近邻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光年[5],所以太阳系的半径大约为1.5光年。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半径越大,轨道角动量就越大。在计算太阳系的角动量时,如果仍然仅仅考虑太阳的自转角动量和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就显得太狭隘和保守了。本文将会根据最近的理论研究和观测数据,考虑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和太阳伴星等天体的轨道角动量来计算整个太阳系的角动

仓荣琴 等

量,算出的结果可能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太阳系的角动量大不相同。

2. 角动量的计算方法

2.1. 太阳的自转角动量

我们用1995版的Eggleton’s 恒星演化程序来计算太阳演化,获取演化数据[13]-[18]。对流超射系数采用0.12 [19] [20],初始金属丰度采用0.02 [18],金属元素混合模式采用的是Grevesse 与Sauval (1998)标准太阳模式[21]。我们用OPAL 高温不透明度表[22] [23]和Wichita 大学低温不透明度表[24]编译了与Eggleton’s 恒星演化程序相匹配的不透明度表[25] [26]。

Eggleton’s 恒星演化程序将恒星分成199层,每个壳层内密度、温度、化学丰度等参量都相同。但是,不同壳层的厚度并不相同,通常核心区的壳层分的薄一些,包层区的壳层分的厚一些。太阳的密度从中心到表面变化太大,用均匀球模型计算转动惯量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所以首先要精确地计算每一个壳层的转动惯量,然后再求和,算出太阳总的转动惯量。第i 个壳层的外半径是i R ,半径为i R 的球壳内的总质量是i M ;第1i ?个壳层的外半径是1i R ?,半径为1i R ?的球壳内的总质量是1i M ?。则第i 个壳层的质量为1i i M M ??,第i 个壳层的外半径和内半径分别为i R 和1i R ?;第i 个壳层的密度为i ρ,i ρ必然满足:

()

33114π3i i i i i M M R R ρ???=?。 (1) 根据转动惯量的定义,可以求出第i 个壳层的转动惯量:

()()

1222π2π432π02551cos d cos d d cos d d cos d d 8π15i i i i R i R i i i I r M

r

r r r r r R R θθρθθ?ρθθ?ρ???==??==

?∫∫∫∫∫∫∫。 (2)

联立(1)、(2)式,可得 ()5511331

25i i i i i i i R R I M M R R ????=??。 (3) 最里面的一个壳层其实是一个实心的球体,因此,太阳总的转动惯量为:

1995112

25i i I M R I =+∑。 (4) 如果太阳的平均自转角速度为?,则太阳的自转角动量为:

L I =? 。 (5)

2.2. 行星在正圆轨道上公转的角动量

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

2M m v G m r r

= 。 (6) 行星公转的轨道角动量:

L rmv =。 (7)

仓荣琴 等

联立(6)、(7)二式,可得:

L = (8)

2.3.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公转的角动量

行星轨道半长轴为a ,椭率为e ;则近日点距离1r 和远日点距离2r 分别为:

()11r a e =?,()21r a e =

+。 (9) 行星绕太阳公转,受到太阳的引力为有心力,行星的轨道角动量守恒;而且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行星的公转速度方向与矢径方向垂直,必有:

1122L r mv r mv ==。 (10)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也是保守力,机械能守恒:

221212

1122GM m GM m mv mv r r ?=? 。 (11) 联立(10)、(11)二式,可得:

1v =

2v =。 (12) 联立(9)、(10)、(12)

三式,可得:

L = (13) 3. 太阳系的角动量

3.1. 太阳的自转角动量

太阳现在的演化寿命为45.7亿年[27]。Eggleton’s 恒星演化程序的计算结果表明,当太阳的演化寿命为45.7亿年时,半径也恰好是1.00 R ☉。根据Eggleton’s 恒星演化程序的相关数据,采用公式(3)和(4),可以算出太阳现在的转动惯量为4627.055310kg m ×?。而观测表明太阳现在的平均自转角速度是

612.6710rad s ??×? [28],根据公式(5)可以求出太阳现在的自转角动量为41211.883810kg m s ?×??。

3.2. 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早已确认的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的轨道半长轴,我们引用的是Allen (1973)的数据[29];八大行星的轨道椭率和质量,我们引用的是杨大卫(2003)的数据[30];根据公式(13)可以分别求出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角动量,详见表1。由于这几颗大行星的公转平面都很接近黄道面,所以八大行星总的轨道角动量可以近似认为是这八个行星的轨道角动量的代数和,即43213.138410kg m s ?×??。

3.3. 小行星带的轨道角动量

小行星带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虽然数量众多,可是它们的总质量却仅为(或者小于)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小行星的轨道半径都采用小行星主带的平均半径2.65 AU [31],小行星距离太阳比较近,轨道椭率一般都不大,我们近似认为小行星都在正圆轨道上绕日公转。根据公式(8),可以算出小行星带的轨道角动量为37214.334110kg m s ?×??。

仓荣琴 等

Table 1. The orbital momentum of the Eight Giant Planets in the Solar System

表1.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 八大行星

轨道半长轴 (AU) 轨道椭率 质量 ()M ⊕ 轨道角动量 ()21kg m s ??? 水星

0.3873 0.206 0.0554 8.9825E+38 金星

0.7239 0.007 0.8150 1.8641E+40 地球

1.0009 0.017 1.0000

2.6632E+40 火星

1.5250 0.093 0.1075 3.5192E+39 木星

5.2075 0.048 317.90 1.9292E+43 土星

9.5474 0.051 95.180 7.8198E+42 天王星

19.1991 0.046 14.630 1.7049E+42 海王星 30.0848 0.003 17.240 2.5176E+42

3.4. 柯伊伯带的轨道角动量

柯伊伯带是位于海王星轨道外侧的一个散布大量小天体和矮行星的环状区域,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如今已有1000个左右的柯伊伯带天体被发现,直径从数千米至上千千米不等。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30~50个天文单位,其总质量约为(或者小于)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5]。

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椭率小于或者等于0.8 [32],我们采用中间值0.4;轨道半长轴统一采用40 AU

[33]。根据公式(13),可以算出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角动量为40211.543310kg m s ?×??。

3.5. 奥尔特云的轨道角动量

在柯伊伯带外面的更远处,有一个大致呈球形分布的彗星仓库——奥尔特云。奥尔特云向外可以一直延伸到大约105 AU 。彗星的密度一般介于200至3400kg m ??之间[34],我们采用中间值3300kg m ??。奥尔特云中半径大于1千米的彗星不少于1013颗[5]。我们近似认为奥尔特云包含1013颗半径为2千米的彗星和1013亿颗半径为0.5千米的彗星,就可以估算出奥尔特云的总质量:

133326410π 1.021010kg 3

a b M R R ρ =××+=× 彗星奥尔特云。 (14) 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椭率小于或者等于0.8;奥尔特云更加遥远,轨道更扁,平均椭率可以直接采用0.8,平均轨道半长轴采用50,000 AU 。根据公式(13),可以算出奥尔特云中所有彗星的轨道角动量的代数和为43216.104610kg m s ?×??。奥尔特云呈球形,所以奥尔特云总的角动量不能采用代数求和,而应该采取矢量求和。奥尔特云在黄道面上的运动对角动量有贡献,而与黄道面垂直的运动所产生的角动量会互相抵消。所以,奥尔特云角动量的矢量和为:

π

2π43212cos d 2 3.886310kg m s πππ22L L L θθ??===×?? ??

∫代数和代数和奥尔特云。 (15) 3.6. 第九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

Batygin 与Brown 通过观测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发现了轨道异常。他们通过数学模型和电脑模拟表明,如果这些轨道异常是随机现象,出现的概率仅为0.007%。所以,他们认定是由于动力源而引起了柯

仓荣琴 等

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异常,这个动力源就是柯伊伯带之外的一颗大行星,称之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他们的电脑模拟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结果:第九大行星的轨道半长轴为700 AU ,轨道椭率为0.6,质量约为(或者大于) 10M ⊕ [35]。根据公式(13),可以算出第九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为42215.635210kg m s ?×??。

3.7. 太阳伴星的轨道角动量

关于太阳伴星的轨道参数,Matese 与Whitmire 给出了比较精确的数值:太阳伴星的质量大于(或者约等于) 7倍木星质量,轨道半长轴小于(或者约等于) 6000 AU ,椭率的平方小于(或者约等于) 0.5 [36]。根据公式(13),可以算出太阳伴星的轨道角动量为45213.245110kg m s ?×??。

3.8. 太阳系总的角动量

对太阳的自转角动量以及八大行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第九大行星和太阳伴星的轨道角动量求和,就可以算出太阳系总的角动量:

45213.321210kg m s L L L L L L L L ?=++++++=×?? 八大行星太阳系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太阳伴星

奥尔特云第九大行星 (16)

由于受理论研究和天文观测的限制,传统上的太阳系的角动量主要包含太阳的自转角动量与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部分之和为43213.157210kg m s ?×??,太阳的自转角动量只占0.60%。严格来讲,太阳系的角动量还应该包括行星的自转角动量、卫星的自转角动量和卫星绕行星公转的轨道角动量;可是这些角动量比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小很多,所以我们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这些角动量。

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可以对太阳系内各种天体的角动量进行重新排序。第一是太阳伴星的轨道角动量,如果太阳伴星真的存在,整个太阳系97.71%的角动量将会集中在太阳伴星上。第二是奥尔特云的轨道角动量,奥尔特云的总质量虽然不大(相对于木星),可是由于它们距离遥远,轨道角动量却很大,占整个太阳系角动量的1.17%。第三是八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之和,占整个太阳系角动量的0.95%。第四是第九大行星的轨道角动量,占整个太阳系角动量的0.17%。第五是太阳的自转角动量,仅占太阳系总角动量的0.0057%。第六是柯伊伯带的轨道角动量,仅占太阳系总角动量的二十万分之一。第七是小行星带的轨道角动量,仅占太阳系总角动量的亿分之一。

4. 讨论

戴文赛先生给出的太阳系的角动量是43213.15510kg m s ?×?? [37],这其实就是传统上的太阳系的角动量;而我们算出的相应结果是43213.157210kg m s ?×??,二者的相对误差仅仅有0.07%。Johnstone 等人算出的太阳转动惯量为4626.8710kg m ×? [28],而我们算出的太阳转动惯量为4627.055310kg m ×?,二者的相对误差仅为2.7%。Pijpers 给出的太阳自转角动量为41211.90010kg m s ?×?? [38],而我们算出的太阳自转角动量为41211.883810kg m s ?×??,二者的相对误差仅为0.85%。

如果太阳伴星存在,那么太阳系几乎全部的角动量都会集中在太阳伴星上,可是要想直接观测到太阳伴星却很困难。一方面太阳伴星距离太遥远,其反射的太阳光极其微弱;另一方面,太阳系已经形成几十亿年,太阳伴星早已经冷却,其红外辐射也非常微弱。探测太阳伴星就已经非常困难,在相同条件下探测太阳系外寄主恒星的遥远伴星就更加困难了。可是最近Deacon 等人仔细研究了TYC9486-927-1恒星和2MASS J21265040?8140293行星后发现二者存在协调运动,后者并不是“流浪行星”,而是前者的遥远伴星[39]。2MASS J21265040?8140293行星之所以能被观测到,得益于它自身很年轻,该行星在收缩过程中,释放了很多引力势能,使自身升温,现在向外辐射出较强的红外线,有幸被观测到。

仓荣琴等

通过观测数据可以推算出2MASS J21265040?8140293行星的质量为11.5至15倍木星质量,距离其寄主恒星TYC9486-927-1为4450至5700 AU [39]。而Matese与Whitmire计算出太阳伴星的质量大于(或者约等于) 7倍木星质量,太阳伴星的轨道半长轴小于(或者约等于) 6000 AU [36]。太阳伴星在质量和轨道半径两方面都与2MASS J21265040?8140293行星非常接近。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评估TYC9486-927-1恒星和2MASS J21265040?8140293行星系统的观测价值,它们不仅仅是目前观测到的距离最遥远的恒星–行星系统,它们很像太阳–太阳伴星的早期景象,它们可以被看作太阳伴星存在的间接观测证据。

我们算出的太阳系的总角动量是传统上的太阳系的角动量的105倍,这对太阳系的形成来说,影响很大。太阳系是由星云塌缩而成,在塌缩的过程中,可以近似看成孤立系,角动量守恒;算出太阳系现在的总角动量的修正值,就等于算出太阳系原始星云的自转角动量的修正值。太阳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外转移角动量;传统上认为太阳本身只保留大约1%的角动量,其余的角动量都转移给了行星系统;而我们算出的太阳系总角动量的修正值表明太阳本身只保留大约万分之一的角动量,需要向外转移更多的角动量。太阳也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系总角动量的修正值对于研究系外恒星–行星系统的角动量很有参考价值,对于恒星形成的理论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

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普洱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K2015030)、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012Y和2014Y)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11265012)的支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林森.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13, 1: 45

[2]Hanasoge S, Miesch M S, Roth M, et al. Space Sci. Rev., 2015, 196: 79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07/s11214-015-0144-0

[3]Schou J, Antia H M, Basu S, et al. ApJ, 1998, 505: 390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86/306146

[4]张钰哲.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0

[5]约翰·巴利, 波·瑞普斯, 著. 恒星与行星的诞生. 萧耐园, 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6]Oort J H. Bull. Astron. Inst. Netherlands, 1950, 11: 91

[7]Dybczynski P A. A&A, 2002, 396: 283

[8]Levison H F, Duncan M J, Brasser R, Kaufmann D E. Science, 2010, 329:187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126/science.1187535

[9]Veras D, Wyatt M C. MNRAS, 2012, 421: 2969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111/j.1365-2966.2012.20522.x

[10]Veras D, Wyatt M C, Mustill A J, et al. MNRAS, 2011, 417: 2104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111/j.1365-2966.2011.19393.x

[11]Iorio L. Celest. Mech. Dynamical Astron., 2011, 112: 117

[12]Veras D, Crepp J R, Ford E B. ApJ, 2009, 696: 1600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88/0004-637X/696/2/1600

[13]Eggleton P P. MNRAS, 1971, 151: 35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151.3.351

[14]Eggleton P P. MNRAS, 1972, 156: 36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156.3.361

[15]Eggleton P P. MNRAS, 1973, 163: 279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163.3.279

[16]Han Z W, Podsiadlowski Ph, Eggleton P P. MNRAS, 1994, 270: 12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270.1.121

[17]Pols O R, Tout C A, Eggleton P P, Han Z W. MNRAS, 1995, 274: 964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274.3.964

[18]Pols O R, Schr?der K-P, Hurley J R, et al. MNRAS, 1998, 298: 525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46/j.1365-8711.1998.01658.x

[19]Pols O R, Tout C A,Schr?der K-P, et al. MNRAS, 1997, 289: 869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289.4.869

[20]Schr?der K-P, Pols O R, Eggleton P P. MNRAS, 1997, 285: 696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285.4.696

[21]Grevesse N, Sauval A J. Space Sci. Rev., 1998, 85: 16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23/A:1005161325181

[22]Iglesias C A, Rogers F J. ApJ, 1996, 464: 943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86/177381

仓荣琴等

[23]Eldridge J J, Tout C A. MNRAS, 2004, 348: 20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111/j.1365-2966.2004.07344.x

[24]Ferguson J W, Alexander D R, Allard F, et al. ApJ, 2005, 623: 585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86/428642

[25]Chen X F, Tout C A. ChJA&A, 2007, 7: 245

[26]Guo J P, Zhang F H, Chen X F, Han Z W. ChJA&A, 2008, 8: 262

[27]Bahcall J N, Pinsonneault M H, Wasserburg G J. Rev. Mod. Phys., 1995, 67: 78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103/RevModPhys.67.781

[28]Johnstone C P, Güdel M, Brott I, Lüftinger T. A&A, 2015, 577: 28

[29]Allen C W.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London: The AthlonePress, 1973

[30]杨大卫. 天文学概论.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1]DeMeo F E, Carry B. Nature, 2014, 505: 629

[32]Duncan M J, Levison H F. Science, 1997, 276: 1670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126/science.276.5319.1670

[33]Gould A, Huber D, Stello D. JKAS, 2016, 49: 9

[34]Thomas P C, A’Hearn M F, Veverka J, et al. Icarus, 2013, 222: 550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16/j.icarus.2012.05.034

[35]Batygin K, Brown M E. AJ, 2016, 151: 22

[36]Matese J J, Whitmire D P. Icarus, 2011, 211: 926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16/j.icarus.2010.11.009

[37]戴文赛. 天文学报, 1976, 17: 165

[38]Pijpers F P. A&A, 2003, 402: 683

[39]Deacon N R, Schlieder J E, Murphy S J. MNRAS, 2016, 457: 3191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067485.html,/10.1093/mnras/stw172

九大行星资料

水星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水星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48公里,公转周期约为88天。它的半径为2440公里,是地球半径的38.3%。水星的体积是地球的5.62%,质量是地球的0.05倍。水星外貌如月,内部却像地球,也分为壳、幔、核三层。天文学家推测水星的外壳是由硅酸盐构成的,其中心有个比月球还大的铁质内核。 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646日,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由于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很接近,所以水星上的一昼夜比水星自转一周的时间要长得多。它的一昼夜为我们的176天,白天和黑夜各88天。 金星 金星是距太阳的第二颗行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还亮14倍。金星是地内星系,故有时为晨星,有时为昏星。至今尚未发现金星有卫星。由于金星和地球在大小、质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而且金星和地球几乎都由同一星云同时形成,占星家们将它们当作姐妹行星。然而不久前科学家们发现,事实上金星与地球非常不同。金星上没有海洋,它被厚厚的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碳的大气所包围,一点水也没有。它的云层是由硫酸微滴组成的。在地表,它的大气压相当于在地球海平面上的92倍。 由于金星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造成的“温室效应”,金星地表的温度高达482°C左右。阳光透过大气将金星表面烤热。地表的热量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阻隔,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这使得金星比水星还要热。金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43天,比它225天的一年还要长。金星是自东向西自转的,这意味着在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金星的表面随机布满了许多小型陨石坑。由于金星的浓厚大气,直径小于2公里的陨石坑几乎无法保留下来。而当大型陨石在小型陨坑形成前撞击金星表面,其产生的碎片在地表产生了例外的陨石坑群。火山及火山活动在金星表面为数很多。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大量的熔岩流经几百公里,填满低地,形成了广阔的平原。除了几百个大型火山,100000多座小型火山口点缀在金星表面。从火山中喷出的熔岩流产生了长长的沟渠,范围大至几百公里,其中一条的范围超过7000公里。 地球 地球简单介绍:依照太阳由近及远,地球是第三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公转速度以在近日点为最大,每秒30.3千米,在远日点为最小,每秒29.78千米,平均速度为29.79千米/秒。地球绕太阳公转1周的时间为1年,自转1周的时间为1日。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地球的转动非常复杂,表现在自转轴方向的变化及自转速度的变化上。 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生命(在太阳系内可能是唯一的现象)等等。 火星 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球。他荧荧如火,位置不定,亮度时有变化,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古罗马用战神马尔斯命名它。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雷利观测到火星上密布有规则的线条,他说那是“运河”,在火星上发现了人工开凿的运河成了当时轰动世界的新闻,此后,人们纷纷幻想有“火星人”。20世纪以来,对于火星有无生命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瑞士物理学家马孛·比孛夫分析了从火星上拍回来的照片后说:在这个红色星球的表面,建筑了纵横交错的运河,河里还挤满了无数的鱼类。1976年美国的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它们在火星表面上进行了预定的考察和实验,确认火星上根本不存在“运河”,大概没有生命。苏联在62-73年间也多次发射了“火星”号探测器。 火星是一个直径为6787千米的寒冷荒芜的星球。大气非常稀薄,二氧化碳占了96%。又少量的水气和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_读后感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 我读过很多的书,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格林童话》……总之,数也数不完,但是让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世界未解之谜》。 在《世界未解之谜》里有许多匪夷所思的谜,无论科学家怎样研究,都是毫无进展。下面我就为为大家讲解一些吧! 第一个:蛇的分辨能力。以前有一位出名的捕蛇猎手,将一条蛇打得半死不活,但最后蛇却逃脱了。一年后,曾有人亲眼目睹十几条蛇慢慢地爬到草丛中并慢慢的靠近正在散步的捕蛇猎手,然后在同一时间,在很多个方向迅速的扑过来,咬了捕蛇猎手很多口,当他人报警后,医护人员赶来抢救,但捕蛇猎手却已经去世了……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科学家就在猜测蛇这么多年为什么记得捕蛇猎手的样子,并且咬捕蛇猎手,有人提出不是同一条蛇,但这种观点很快就提出了质疑,因为在捕蛇猎手旁边的儿子却毫发未损,于是,这件事便纳入了未解之谜。 第二个:哈雷彗星之谜。传说当神圣的一颗彗星在地球上空划过,地球的生物就会产生突变。但这传说似乎灵验了。从前一个贫穷的人家里,当哈雷彗星在天边划过时,母鸡突然下了一个蛋,蛋上有哈雷彗星的图案,于是,这个贫穷的人家把蛋卖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从而使他变成千万富翁。 第三个:月球图形之谜。曾经有人上月球考古,但发现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的不明图案,仔细一看,才发现月球上有一个笑脸形状的雕像,他们到其它地方去看,又看见有一个五角星形的图案,这是怎么

形成的呢?科学家中有人猜想是谁或风等东西让月球腐化成了这样的形状,但这种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质疑,因为外太空里没有风,而且月球里面也没有水。科学家们又推测是外星人搞的鬼,但是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于是,这种事件也成了未解之谜。 世界是那么的变化无常,比如在太空中为什么没有空气?没有重力?这些都是太空的神奇变化,而动物界的传奇就是动物的自然功能,有些动物是有某种特性,但是没有发挥出来。而在太空中的行星为什么只会依靠着轨道行走呢?这些都能让人体会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我相信,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上,那些未解之谜都会被一一破解的。 未解之谜是源于自然奇迹或英雄故事不理解的一面,想要好好解决未解之谜,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去探寻,去思考,例如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是针状的呢?通过考察,然后再测量天气,观察生存环境等,从多方面来证实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是针状的,从而得到真正的结果。 未解之谜让人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一个个未解之谜的答案都要由科学家去寻找。

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1、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那些?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进行排列的,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 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 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2、以前是九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满足①围绕太阳运转,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③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 3、八大行星记忆法八大行星的通常记法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虽然有些长但是很好记。 还有一种记法,虽然有些牵强,但是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水晶球,火烧木,变成了土,天涯海角。

水:水星。 晶:“金的谐音,指金星。 球:地球。 火烧木:“火指火星,“木指木星。 变成了土:“土指土星。 天涯海角:“天指天王星,“海指海王星或者是金木水火土加天海王加日月球。 还有一个,“水漫金山地,火烧木焦土,天海成一体,浩浩太阳系虽然有点长,但是很好记啊!“火烧木焦土,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水星:公转周期:87.70 天金星:公转周期:224.701天地球:公转周期:365.2422天火星:公转周期:686.98 天木星:公转周期:11.86年土星:公转周期:29.46年天王星:公转周期:84.01年海王星:公转周期:164.79年 问题二:天体是怎么进行分类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问题三:天体系统的成因是什么?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问题四: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高考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地球自转问题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 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 、T 、P 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 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旅行计划(中英对照)

一文件类 1身份证护照学生证 No documents, no different from flows committed, at all times, run into trouble. 没有了证件,无异于流窜犯,时刻都会碰到麻烦。 2现金和信用卡 Zero to full with cash, otherwise they will lose, and even got to counterfeit. If you want to live in hotels, be sure to bring a credit card, to avoid a large amount of cash collateral in the foreground. 现金要整零搭配,否则会吃亏,甚至搞到假钞。如果要住饭店,一定要带信用卡,这样可以避免把大量现金抵押在前台。 3旅游指南手册地图旅行日程表 This is to ensure the smooth travel of the other key items, this thing really can not be considered heavy, also do not cover an area of, just take it. 这是保证旅行顺利的另一关键物品,这东西实在不能算沉,也不占地儿,就带上吧。 4地址电话通讯册 二用具类 手机相机MP4 冲电器手电筒 Flashlight o the kind of waterproof, anti-extrusion, concentrating well, durable flashlight bulb, buy the best high-capacity battery 三穿戴类: 换洗衣服睡衣Pajama 泳衣化妆品Cosmetics 防晒水太阳镜手表 A friend said mobile phone also has a form, is no longer in band watch. I want to say, if you only travel two days, can use the mobile phone. But for more than two days of travel, see mobile phone in the table has a problem, but dangerous. Mobile phone battery is limited, repeated start viewing time, the inevitable waste of energy, reduce the standby time. 有朋友说手机上也有表,就不用再带手表了。我要说,如果您只出门旅行两天的话,可以用手机计时。但是两天以上的旅行,看手机里的表就有问题了,而且危险。手机的电池电量有限,反复开机查看时间,必然浪费电能,缩短手机的待机时间。 四食品类 1必要的药品:感冒药胃肠药Gastrointestinal drugs [,g?str?uin'testin?l] 创可贴Adhesive bandage [?d'hi:siv] ['b?ndid?] Medicine is to ensure that tourism will not stop the important items. 药是保证旅游不会中途而废的重要物品。 2巧克力牛肉干方便面水果矿泉水 Chocolate,Of course, this is not a girl snacks. Tourism areas are often unpredictable situation, once caught cold and wet, cold mountain, suffer hunger and cold situation, a few pieces of chocolate can stick.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several blocks and then dried beef, it can be extended in starvation resistance time, thereby inspire spirit. 当然这不是女孩子的零食。旅游地区往往风云莫测,一旦陷入阴冷潮湿,山风凛凛,饥寒交迫的处境,几块巧克力可以坚持。最好再备上几块牛肉干,这样可以延长抵抗饥饿的时间,从而振奋起精神。

九大行星名字由来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 (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 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 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 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 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 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 有力证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 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 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火星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 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 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 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 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 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 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 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海王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 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年约翰·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 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在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 星。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也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1

读书成长记录册

读书成长记录册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围场镇郊学区龙头山小学学生读书成长记录册 阅读小侦探
姓名:
班级:
我最喜欢的书:
我的爱好多多:
我每天的阅读时间:
我最喜欢的书:
爸爸妈妈想对我说的话:
老师的叮咛:
记录你成长的足迹
展示你进步的风采
扬起你自信的风帆
带给你无尽的回忆
还等什么,亲爱的孩子,翻开眼前的书,拿起手中的笔,沉浸其 中吧……
龙头山小学阅读书目推荐
一二年级阅读书目推荐
(说明:以下图书拼音版更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1、 《汉语趣味识字字典》 2、 《最新小学生实用造句词典》
3、 《天天寓言集》 4、 《白雪公主》

5、 《恐龙世界大百科》 6、 《安徒生童话》 7、 《最新动物彩图画库》 8、 《黑猫警长新编》 9、 《同步阅读文库》 10、 《 一千零一夜》 11、 《聪明儿童经典名着画库—西 游记》 12、 《丁丁历险记》全集 13、 《神奇山谷》全集 14、 《动物的童话》全集 15、 《跟随小动物的足迹》全集 16、 《小神仙和小仙女》全集 17、 《宠物小精灵--特别篇》 18、 《海洋小超人》 19、 《小百科》系列丛书 20、 《游戏中的科学》 21、 《影响世界的 100 位名人成材 故事》(中国卷) 22、 《影响世界的 100 位名人成材 故事》(外国卷) 23、 《影响孩子一生的 101 个经典 童话》 24、 《影响孩子一生的 101 个经典 神话》 25、 《影响孩子一生的 300 个经典 寓言》 26、 《一生必读的经典中华成语故 事》 27、 《一生必读的经典唐诗三百 首》
28、 《一生必读的经典宋词三百 首》 29、 《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 为什么》 30、 《世界上下五千年》 31、 《奥秘世界大百科》 32、 《动物世界大百科》 33、 《格林童话》 34、 《伊索寓言》 35、 《西游记》(图画版) 36、 《世界之最》 37、 《世界未解之谜》 38、 《中国未解之谜》 39、 《中国儿童智力开发全书》 40、 《世界 100 文明奇迹》 41、 《世界 100 自然奇观》 42、 《动物世界大百科》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设计构想: 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登空,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杨利伟,这个本来陌生的名字,现已变得耳熟能详。神秘的太空、美丽的地球,使孩子们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便萌生了这个活动设计的念头。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煮酒探西游读后感

应该说儿时最早接触到的四大名著就属西游记了吧,无论是经典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六小龄童,还是动画片片头曲的猴哥猴哥,都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接触得早,接触得多,自然而然就以为自己很了解西游记了,就是唐僧带着徒弟一路打怪升级,最后得道成佛嘛。可最近看了这本《煮酒探西游》,真觉得too young,too native.真心想对自己高唱一首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 首先一点,西游记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仅仅是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最后修成正果这么简单吗?在这里加一个小插曲,在明朝的时候,四大名著分别为: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而其中有一本是被列为禁书的,而这本禁书,却是在我们现在看来人畜无害的《西游记》。何也?正是因为《西游记》中一段关于车迟国和妖道斗法的描写,影射了明朝时皇帝一味求道成仙,不问朝政。当朝者被讽刺了,自然就列为禁书了。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西游记》一书,远远没看起来的那么简单。那它还体现了什么呢?书中给我们提到了以下诸多的说法: 1、搞怪说,仅是神话小说,滑稽搞笑,看了好玩,没什么寓意。 2、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讲的是佛道并重,或是以佛证道。 3、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4、修心说,心生则魔生,心灭则魔灭,讲的是如何养性收心的学问。 5、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6、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黑暗。 7、惩恶扬善说。 8、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 那么,这么多主旨,哪个才是正确的呢?窃以为,没有所谓的正确与不正确,只有你自己的看到还是没看到,正如有些人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像我看看到落叶就只能想到新陈代谢什么的。所以看山是山亦或是看山不是山,能从西游记中看到你原来所没看到的,便是收获了吧。 再者,仙妖之别。什么是仙,什么是妖?以前总是简单地认为,好的就是仙,坏的就是妖,可还是没那么简单。书中给了一段论述,我认为十分的精彩犀利。有些人认为,妖怪是动物修成的,神仙是人修成的。可天庭二十八宿,全部都是动物,但他们却全是地地道道的神仙,这又如何解释?那像孙悟、猪八戒这种半人半兽的家伙,究竟是仙还是妖呢?所以,神仙与妖怪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他们的划分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看是否修成了正果,而正果是什么?就是在仙界混到了“编制”。举书中例子,孙悟空在花果山作威作福时,玉帝称其为妖猴,可见此时孙悟空还是个妖。可一封他为弼马温后,他马上成了个“仙”,太白金星称之为“收仙有道”。所以,孙悟空从“妖”到“仙”的转变,仅仅取决于他是否在天庭登记注册而已,是

太阳系成员简介

太阳在浩瀚的宇宙中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性。组成银河系的有大约两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太阳已的年龄有五十亿岁,正处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时期。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热。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万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光子从太阳中心到达太阳表面要花一百多万年。光子从太阳中心出发后先要经过辐射带,沿途在与原子微粒的碰撞丢失能量。 水星距太阳五千八百万公里,是太阳系中和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没有卫星,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列倒数第二位,仅比冥王星大。因为水星与太阳非常接近,所以它的白昼地表温度可高达摄氏四百二十七度;而到晚上又骤降至摄氏零下一百七十三度。 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发回的近距离水星图片。这是水星的一个半球,上北下南。 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这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在英语中,金星——“维纳斯”是古罗马的女神,像征着爱情与美丽。而一直以来,金星都被卷曲的云层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 地球(我们的家):地球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而在宇宙中,地球给人的印象却并非如此:这个在一层薄薄而脆弱的大气笼罩下的星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的:漆黑的太空、蓝色海洋、棕绿色的大块陆地和白色的云层。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木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五颗。中国古代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而把周天分成十二份,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用木星所在的星次可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是天空中的第三亮星,最亮时达-2.4等,只有金星和冲日时的火星比它亮。木星有众多的卫星,

中学生科学小知识介绍八大行星是哪八大

中学生科学小知识介绍八大行星是哪八大中学生科学小知识介绍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其实指的就是在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颗八行星,而其中只有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颗行星有自己的卫星。 我给你一一介绍认识,那么就先从水星开始吧,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发现了水星,在水星上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到700。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它是在太阳系除了太阳外,它是最亮的一颗的。金星是一颗内层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告诉你在金星上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深1千米处的压力)人一上去就是死啊,大气大多由二氧化碳组成的,金星表面温度大约在400度,你知道吗温度超过了740开时(足以使铅条熔化)。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热,虽然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要远两倍。 火星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外表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火星是在史前时代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

层。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 木星在太阳系中是最大的一颗除了太阳,是所有其他的7颗行星总和质量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所以被人们被称为“行星之王”。木星表面的云层是多彩的可能是由于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只能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土星它是太阳系上密度最小的行星,甚至它可以浮在水上。通过小型的望远镜观察也能明显地发现土星是一个扁球体。它赤道的直径比两极的直径大大约10%。这其实是因为它快速的自转和流质地表的结果。其他的气态行星也是扁球体,不过没有这样明显。还有土星是最疏松的一颗行星,它的比重比水星的还要小。但是与木星一样,土星是由大约75%的氢气和25%的氦气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气和一些类似岩石的物质组成。这些组成类似形成太阳系时,太阳星云物质的组成。而且土星内部和木星一样,由一个岩石核心,一个具有金属性的液态氢层和一个氢分子层,同时还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样的冰。 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海王星的小。大多数的行星总是围绕着几乎与黄道面垂直的轴线自转,可天王星的轴线却几乎平行于黄道面。在卫星旅行者2号探测的那段时间里,天王星的南极几乎是接受太阳直射的。这一奇特的事实表明天王星两极地区所得到来自太阳的能量比其赤道地区所得到的要高。然而天王星的赤道地区仍比两极地区热,这其中的原因还不为人知。

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 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 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 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7.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8.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9.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备注: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行星.但一般认为在它们的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固态核. 2、木星和土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从构成上看是气体组成的,但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3、天王星,海王星,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也是气体组成的 三.银河系和宇宙 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3.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 宇宙的结构层次: 河外星系 已知的宇宙 银河系太阳 太阳银河中心盘面

加拿大极光旅游指南.doc

加拿大极光旅游指南 极光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发光现象,很多人看过极光的图片都知道,在极地附近的极光很美丽,那么去加拿大看极光也是不错的选择,想必是不少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和一起来了解加拿大极光旅游指南,欢迎阅读。 加拿大极光旅游指南 极光之旅,多少人向往。极光是一种极美的发光现象,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加拿大,去哪看极光好?加拿大极光旅游攻略,看极光的最佳时间和地点,观赏一场美轮美奂的极光之旅。 极光的由来 北极光是大自然中最为壮观且美丽的天然奇观之一,在高纬度(北极和南极)的天空中,由于来自磁层和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和高层大气(热层)中的原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地球磁场由巨大的电子云团产生明亮艳丽的绿色弧光,有时会伴随着红色或粉红色的边线,曼妙多姿而神秘莫测。 看极光最佳时间 每年9月至次年4月,北极光就会不定期出现在加拿大极北地区的天空下,摇曳着绿、黄、紫、橙、红、蓝等各种颜色,变幻着无穷的形状,流光闪烁,飘逸荡漾,有时如节日的烟花转瞬即逝,有时又高挂苍穹辉映几个小时之久。有时候神秘地荡漾在地平线以上,有时候又流光闪烁,在天际形成巨大光环。 一般极光观赏最佳时间为12月至3月底,因为是自然现象,并不是每天都会出现,所以至少要等3天。不过在黄刀镇8月和9月就可以看北极光了。 加拿大极光看极光最佳观测地 白马市(Whitehorse,YT)

白马市是加拿大育空特区的首府,可由温哥华搭国内班机前往,属于西海岸看极光最北面的地点。同时,育空还有许多冬季活动,如狗狗拉雪橇,雪地摩托车,冰上钓鱼,观光航班等特别活动。 黄刀镇(Yellowknife) 加拿大西北特区首府--黄刀镇。位于北极光光环中心,这一带的北极光距离地平线很近,仿佛伸手就能碰到,黄刀镇是世界上唯一每年能有250夜/次机会观看得到北极光,世界上唯一的极光追踪天文台也设置于此。 丘吉尔城(Churchill city) 加拿大最北的小镇,已经靠近北极圈。这里是北极熊的首都,看极光的天堂。据说,一年有300天可以看到极光。丘吉尔有三个季节:7月、8月和冬季。但对游客来说,它有四个:花鸟季、白鲸季、北极熊季、北极光季。 萨斯喀彻(Northern Saskatchewan) 萨斯喀彻的极光带着绿色,黄色,蓝色或红色的波会在整个北部天空移动。同时当地的度假村会对游客观赏极光提供许多交通,吃住的方便。 道森城(Dawson City) 位于British Columbia西面,相比同省的其他城市来说,阴雨天气会偏少一些,因此从欣赏极光的角度来说,道森城是一个比较容易抓住晴朗天空观赏极光的地方。 麦克莫瑞堡 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麦克莫瑞堡位于极光圈带内,是加拿大观赏极光最南边的城市。在极光观察季节期间(九月至四月)比其它知名的赏极光地区更有优势。 看极光时的其它活动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_作文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着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着,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

西游记200字读书笔记

西游记200字读书笔记 (一) 今天,我再次读了《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被里面的内容所深深的感染了。 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如今有多少人像“孙悟空”那样心中充满正义,能够为了正义,宁可牺牲自己,而不后悔的。当今社会,一些贪官们不为百姓,社会造福;伸张正义,只知道在自己的帐号里多积些钱,好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做法可真是可恶! 此外,唐僧的善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所学习的。别看善良这个词十分平凡,但却蕴涵着深远的意义,是那些恶毒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多做些好事,多做些善事,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的爱吧! (二)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很受感动。《西游记》这本书主要写了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以及他在花果山逍遥的生活。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结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最终孙悟空跟随唐僧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不但敢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争斗,并为自己争来了“齐天大圣”的称号,还不惧怕任何妖魔鬼怪,绝不放过一个妖魔,面对困难绝不低头。 今天,我读了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丑石》。文章讲述了作者家门前的一块没有一点儿用的十分丑陋的石头,先是遭人嘲讽,后来因为一位天文学的到来,才知道它是一块十分有价值的陨石。村里人都十分惊讶:“这么珍贵的石头怎么一点用都没有呢?因为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的“丑石”。表面上一无是处,可要是真正把自己表现出来,却是很优秀的。我们班里就有这样的一块“丑石”,他是位个子高高的男生,没什么地方出类拔萃。可再一次校艺术节闭幕式上,他居然表演了拉丁舞,跳得还不错。他那潇洒的动作,使我们对他刮目相看。这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丑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表面上平淡无奇,不代表自身没有价值。 我还喜欢唐僧,他接受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遥远的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困难重重。唐僧面对困难决不放弃。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像孙悟空和唐僧一样,迎难而上,才能

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月相、太阳系与宇宙知识点 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月相 农历时间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 新月 初一(朔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 月面朝西 满月 十五、十六(望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 空,月面朝东 日食 月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与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与部分变暗的现象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 农历十五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般1-2小时 形成原因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5、日食与月食不就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就是相同的 二.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 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 ,有光环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 水、金、地、火 类地行星 太 八大行星 木、土 巨行星 天、海 远日行星 阳 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系 彗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流星体与流星 陨星 陨石 其它星际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