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园林植物引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园林植物引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参考学员本地单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论述。
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
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
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
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外来品种苗木的培育要谨慎行事。
在引进外来物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前,国家规定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引种评审、隔离试种、驯化试验、鉴定认定和严格检疫等一系列过程。
前几年,一些苗圃引进了不少外来树种,大部分未经正规渠道,有些树种不适应我国生态环境;有些还带有传染性病虫害;有些树种虽然表现较好,但适应生长的范围较窄;有些树种观赏价值确实较高,但栽培水平要求高,栽培成功的工程大苗较少,因此价格也较高,工程上应用也少。
由此看来,规模较小苗圃应慎重发展新品种,经济实力较强的苗圃可选择优良的外来树种从事专业生产。
加强植物苗木和林木检疫的力度,控制盲目引种。
特别要加强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对于有毁灭性病虫害危害的苗木,就地销毁;对于容易造成危害病虫害的苗木,进行药物处理后栽植;对于发现有毁灭性病虫害危害的林木,进行就地砍伐销毁;对于发现容易造成危害重病虫害的林木,立即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做到“防早、防小、防了”;对于危害较轻的林木,尽量不要采用化学防治,而应采用生物防治,避免城市污染。
严格控制引种,只有在引种试验、驯化成功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大连市植物引种驯化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植物物种因其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征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城市物种差异的特殊性。
大连市植物引种的专门研究机构很少,据了解,只有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市农科所、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市园林科研所、市林科所等。
这些研究机构多以经济林的引种、开发、驯化为主,以观赏园林植物的引种开发研究的单位较少,研究时间也较短。
由于研究力量薄弱,引种、开发利用力度不够,使得大连市园林绿化植物树种一直比较单调。
以我市专业植物引种单位大连花木总公司苗圃为例,六十年代开始引进苗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同时也开展了无性繁殖,至1965年,苗圃存圃品种达到150余种,生产品种有80余个,近百万株。
文革期间苗圃生产受到了严重阻碍,50余个品种近10万株观赏苗木全部刨掉,平地生产粮食。
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恢复生产,1972年,根据城市绿化的需要,从全国各地引进行道树、庭院树种158个,有法桐、蜀桧、万峰桧、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等,经过几年的培育驯化,有些品种已逐步适应了大连的气候条件,如花柏、香柏、水杉、白皮松、华山松、美国五针松、早园竹、青竹、淡竹、箭竹、庐山厚朴、日本厚朴、构树、红叶李、红叶桃、红瑞木等。
据统计1986-1990年,苗木品种50余种,引种量是过去的50倍。
九十年代后期,无性繁殖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从1990年开始,为保证城市绿化用苗量,加快苗木出圃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苗圃生产苗木和花卉主要以引进驯化为主、自繁为辅。
“自繁”树种主要是珍贵树种,如雪松、龙柏、紫杉等,“引进”树种
多为普通的、常用的树种,如小叶黄杨、法桐、小檗等。
到2002年,苗圃生产的苗木品种74个,18万余株,出圃13万余株。
主要品种有:法桐、银杏、蜀桧、雪松、国槐、合欢、垂柳、龙爪槐、臭檀、杜仲、金丝柳、水杉、栾树、西府海棠、木槿、紫薇、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樱花、碧桃、连翘、丁香、榆叶梅、迎春、小檗、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 见表。
从上表(略)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苗圃无论是生产品种、生产数量还是存圃量都没有达到“文革”前的水平。
另据市绿化办统计资料表明:94年至今,我市城市绿化常用树种约60余个,如常绿行道树有法桐、雪松、蜀桧,龙柏、女贞、冬青、锦熟黄杨等:观花树种有木槿、紫薇、紫荆、白玉兰等;彩叶树种有金叶女贞、紫叶李、银杏、红叶小檗等。
目前,虽然大连市重视和加强了城市绿化工作,引进了一些绿化植物,缓解了城市绿化用苗之急,但要解决城市绿化长期用苗、调整植物品种单一的根本手段,应该是加强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短视行为
根据“生态相似法”理论,植物引种驯化应从整个植物生态环境出发来分析,在生态相似的条件下,选择植物材料引种,才能获得成功。
而我们的引种是一种被动的工作,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绿化工程的需要,现从邻近地区或南方调入,形成了年年绿化,年年需要外引苗木的局面。
每到春季绿化季节,全市绿化单位、企事业单位派往南方购苗的引种队伍浩浩荡荡,根本不考虑地域的差异、没有进行驯化过程,是典型的无计划无目的的短视行为。
虽然引种当年成功,但两三年以后的成活率却无法保障,因为保护措施不到位,及引种、驯化深度不够,使许多引入的品种,没有达到真正利用的目的。
因此引入的品种多,浪费也多,损失也大。
2、只引不驯
过去植物引入后,还有驯化这一过程,现在为了见效快,撵进度,这一环节被削弱,甚至取消。
有许多人认为大连地理位置好、环境好、气候好,南北方树种都可以栽培,因此引进树木多为成苗,不用驯化,直接栽到绿地中去。
但是大连即有南方气候特点也有北方气候特点,一旦天气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一些树种就免不了要遭到灭顶之灾,例如1985年冬季的那场寒流,将我市市树龙柏大多数冻死。
一种植物被引入新地区后,要正常地在当地条件下正常生长并繁殖后代,除了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适应外,当地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因子也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此驯化适应当地条件,是植物引种的必然过程,不可忽视,因为有些植物的隐性弱点在短时间内是表现不出来的。
三、建议
1.大连市地理位置优越,暖温带气候,千山山脉余端,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按“生态相似法”理论,指导植物引种,选用自然地理区域相近或气候相似的物种,野生原种与栽培种相结合进行引种,较易栽培成功,这样即突出了地方特色,又保存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我们建议植物引种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应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引入树种为辅的原则。
乡土树种经过多年的驯化,其生物学特性已经与当地自然条件融为一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态群落。
例如我市的国槐、光叶榉、小叶朴、银杏、刺槐、臭椿、垂柳、泡桐、木槿等,它们无论是生物学特性、抗逆性、还是观赏价值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2)多品种混栽,避免品种单一
植物群落是自然演替的结果,城市绿化利用各种植物配置形式进行混栽,可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并产生相应的生态效应,而单一植物的应用会降低植物本身生物适应性,使病虫害易侵入或发生,并造成观赏效果上的单调乏味,适用效果差。
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树或几种树木
或花卉,这个城市就显得呆板、无活力。
因此应提倡引进植物品种,增加城市亮点。
2.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引种的成功率
无论是野生种质资源还是国际国内通过交换,货币购买等方式引入的植物都应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模拟被引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培育和管理,以保证引进植物的成活率。
例如采取引种驯化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即能解决引进品种问题,又能加快驯化的速度,利用外地优良品种的枝条嫁接到本地生的亲本上,增强引种植物的抗性和生产速度。
最近几年,南方不少城市都在大量繁殖红枫 ACER,它的叶色不随季节的变化始终呈红色。
我市九十年代也已开始引入,但因没有进行耐寒驯化,一旦遇到寒流,后果不得而知。
如果将其嫁接到我市当地枫树上,情况将会大大不同。
3.加强植物驯化的锻炼与保护
引种驯化的任务是要变外地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为本地栽培植物,最终要让这些植物在我市落户,才算达到引种的目的,并在栽培管理水平上不超过我市当地的栽培管理水平,而不应该是“保护地栽培”。
因此引入的植物应该进行必要的锻炼,但在一定时期内又要加以适当地保护,否则也难于达到目的。
4.引种应与选种培育相结合
引种是生物学的范畴,但也应该适应市场的需要。
因为它既要完成生物学“驯化”的任务,又要求得到社会认可,具有一定的生产效益,否则就失去了引种驯化的基本意义。
因此必须在开展引种驯化的同时,进行选种育种的工作。
在选择上应当进行综合选择,即不单从市场经济的观点出发,还要注意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选择具备育种需要的优良性状作为种质材料,进行杂交育种,经过选择培育出新的杂种和品种,使引种驯化达到更高的阶段。
5.加强信息交流
农业栽培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苗木树种更加丰富多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新品种信息,主动搜集观赏价值高、适合大连栽培的苗木树种,并加强交流宣传工作。
6.认真作好科研工作
引种驯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科研工作,它需要积累各方面的资料,用以指导试验和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因此建立必要的档案和积累观察资料是引种驯化科学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其中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是中心,应特别认真进行。
总之,大连市要向国际化都市迈进,与国际性城市接轨,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绿化树种的要求也更高,植物引种驯化对城市绿化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应当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适当引进一些观赏价值较高、并能在本市生长,或者经过驯化以后能在本地安家落户的植物,这对大大连建设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