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型号的勺子2个、汽水1瓶、注射器1个。

分组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个、食盐6份(每份4克)、小苏打6份(每份4克)、汽水1瓶、注射器1个。【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溶液,请学生品尝。(出示糖水溶液与盐水溶液)问: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回顾“溶解”的概念。

2、提问: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于水中?学生回答。

3、提问:在这杯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食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指出:对,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能力的。那么,在同一杯水中,哪一种物质溶解的多一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课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师:今天我们用食盐和小苏打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1、观察比较食盐与小苏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能不能预测一下:在同一杯水中,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是否一样?哪一种溶解得更多一些?理由是什么?

3、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光有预测还不行,我们得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那么,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呢?

4、引导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同时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数据是相同的?哪些数据要改变的?

5、交流方案及强调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

①你们说用多少水?(50毫升)

②用什么做食盐和小苏打的单位?学生提到用勺子来舀,老师出示各种型号的勺子,提出用勺子来作单位不够精确、不够科学,再问学生,用什么来做衡量的单位最科学?(引出“克”)介绍准备的物质每袋的数量4克。

③如何加入食盐或小苏打?

④什么情况下可以加第二勺?

师:马上就要开始做实验了,你能说说这个实验的过程吗?

温馨提示:(出示)

1)取一份食盐,加入到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另一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要按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小苏打。

3)注意观察,并随时记录下加入的食盐与小苏打的数量,以及你们看到的现象。

4)实验时不要将水弄到杯外。

6、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7、实验报告会--——实验汇报。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

将各组实验数据集中,得出结论:在50ml水中,食盐溶解的数量比小苏打多。

8﹑师: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9、小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极大的帮助。如,夏天喝一些食盐水能预防中暑;人们还可以用小苏打溶解于水来做面包。

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可乐一瓶,问:里面溶解了什么?怎么证明里面有二氧化碳?

2、播放视频,学生观察。视频内容: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可乐,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3、师提问:这些气泡,谁能让它们消失?谁能让它们再次出现?为什么往外拉的时候气体出现,往里推的时候气体消失,这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和什么有关?(压力)

4、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师:同学们想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吗?下面我们在小组里来做这个实验,先来看看操作步骤。

5、介绍操作步骤(课件出示视频)

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总结得出:

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在水中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四.拓展延伸,应用知识

出示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思考:(1)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氧气从哪来?(2)人们为什么总要不停地往鱼缸里打入空气?

五.课堂评价与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在小组中你的表现如何?

六、课外实践

去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的实例。

板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气体

↓加压

食盐→水←小苏打

多少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