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_远大前程_人物性格探析_温海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9月内
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t .2011第37卷 第5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olia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So cial Sciences )
V ol .37N o .5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人物性格探析
温海涤1,张 琦2
(1.长春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吉林长春130032;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 要〕许多人都说,匹普在小伦敦时,由一位天真少年变成一个高傲、势利、自私的人,最后他“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
其实,匹普不是“转了一个圈”回到原地,若不是这段经历,他永远不会快乐。
这段经历不是他远大前程的失落,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
另外,乔也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道德典范。
〔关键词〕《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匹普;乔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11)05-0044-03
如我们所见,人物及其性格是狄更斯小说的中心,对人物及性格的深爱是狄更斯创作的源泉。
人物决不是抽象的,他们有其性格;性格也不是抽象的,它脱离不了人物,必然由人物反映出来。
狄更斯赋予其小说人物形形色色的性格特征:善的、恶的、正常的、变态的。
他通过对这些人物性格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
物质生活资料的缺乏并不是他们最大的痛苦,他们最大的痛苦是来自上层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和巨大精神压力。
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了许许多多心理变态的人物。
就《远大前程》而言,郝薇香小姐、伍甫塞先生、潘波趣舅舅就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自己不快乐,却总伤害别人,使别人也不快乐,但他们永远得不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事实上,所有生活不幸的人都希望找到一条出路,希望自己得到满足,快乐一些,这也是郝薇香小姐教唆艾丝黛拉报复男人、匹普的亲戚不停地骚扰匹普的原因。
《远大前程》并没有告诉我们获得幸福的渠道,它只叙述一个故事,留给读者去思考。
在我看来,匹普的“远大前程”毁灭了他的物质生活,但他心头的包袱却卸掉了,他得到了阅历,精神上比以往更加富有,这是他远大前程的收获。
匹普找到了出路:真正幸福源于对别人的帮助,随其自然。
一、狄更斯小说广阔的空间
穷苦的孩子总是梦想有一天变得富有、成功,抛开厌倦了的穷苦生活,正像《远大前程》中的匹普。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总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当对生活没有了太多期盼,反而能静下心来,成为生活的旁观者,追溯过去,明白以往一些不能理解的人和事。
《远大前程》的故事是通过成年
匹普对童年的追溯展开的。
笔者认为,小说家本人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评价,他只是做了一些叙述,让我们自己去思考。
也许,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如此,他们不给出最终的结论,为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
读者恰恰通过思考,而非教导,有了更多的领悟。
笔者也曾读到许多人对该书的评论,其中不乏
著名学者。
〔1〕-〔3〕
但既然小说家留给我们讨论的余地,故而可
表达一些与之不同的观点。
匹普历来受到谴责,因为他自私、忘恩负义、傲慢而虚荣,他本来应该安于现状,无所期盼。
在19世纪,匹普应该受到谴责。
但现今我们认为,有雄心并不羞耻,我们不得不像匹普一样,不断学习,观察生活,明白社会的运作规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根据他的错误来判断他。
“我努力过,尝试过,虽一无所得,但做过”,这或许是匹普的写照吧。
二、匹普和乔的性格特征
(一)童年匹普
匹普的童年在全书中篇幅不多,却是重要部分,因为小说家在此为故事埋下伏笔。
比如说,他救过一名逃犯,从而决定了他接下来的命运。
同时,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他眼里,一切东西都有生命,会说话、能思考。
这一点,从他偷了乔夫人食物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我起床上了楼,楼梯每块木板和每块木板喀嚓声都在我背后叫道:抓贼,乔夫人,起来,抓贼!……”
“富有想象力”是匹普一大性格特征,否则他就不会对郝薇香小姐,对他的远大前程有这么多的误解。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因为他孤独,在生活中被孤立。
他从未见过父母,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个包袱,没有尊严。
乔是他的朋友,却不能
·
44· 〔作者简介〕温海涤,长春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张琦,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DOI :10.14045/j .cn ki .n msx .2011.05.004
保护他不受伤害。
匹普胆小怯弱,这使他听从马格韦契的话去偷食物;他又不敢相信别人,世上没有人能给他一种安全感,尽管他认为乔是他的朋友,但却不告诉他沼泽地里发生的一切。
那些势利的亲戚时时提醒他是一个孤儿,寻找一切机会嘲讽他,即便在圣诞节晚宴上,也不让他得到一丝安静。
没有人关心他的感情,他幼小的心灵一直受到伤害。
因而我们说,匹普在小伦敦的行为不完全归因于郝薇香小姐或艾丝黛拉或马格韦契。
他憎恨他生活的环境,希望能够摆脱它,变得富有、成功、出人头地,从某种意义上得到快乐。
许多人因为匹普的自私和虚荣而谴责艾丝黛拉,其实即使匹普没有遇到她,他仍憎恨自己的社会地位,寻找机会与之一刀两断,艾丝黛拉最多不过是催化剂,而郝薇香碰巧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
(二)铁匠乔
在匹普势利的亲戚中,乔是个“例外”,他是匹普的姐夫,诚实、善良、正直。
在许多人看来,乔体现了一个好人所有的美德,他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匹普毫无德行的一面。
在匹普的罪行中,有这么一条,他鄙视乔。
笔者却认为,乔活该。
乔把匹普看作“曾经最好的朋友”,但他不清楚一位好朋友应该做什么,他的好心与其他亲戚的冷淡不可相提并论。
当乔夫人责骂匹普时,乔能做的是“把我扶起来”;当亲戚们责备匹普时,乔能做的是“给我一些肉汤,再多一些肉汤”。
乔不敢站出来为匹普说话,匹普受罚,被人责骂,作为一个孩子,他别无选择;而乔不同,他是成年人,是一名铁匠,高大、强壮,能养活全家,不需要乞求食物和同情,至少他与别人是平等的。
不幸的是,他不明白这一点。
我认为,在乔的内心,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下等公民。
例如,在Satis庄园,他只冲着匹普讲话而不对郝薇香小姐;在小伦敦拜访匹普,他不愿同郝伯特握手,只说“你的仆人”;即便对他亲爱的匹普,他坚持称之为“先生”。
可见,匹普和乔的距离并不仅仅源于匹普,而是源于两个人。
乔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闰土。
鲁迅和闰土小时候是好朋友,可当鲁迅受了教育、闰土做了农民,他们之间就有了隔阂,闰土只称鲁迅为“老爷”了。
匹普与乔有同样的隔阂,不能只怪匹普,乔也有责任。
乔像中国封建社会被毒害的农民,没有觉悟,不认为人生来平等,他认为属于自己的只有他的工具,甚至认为自己的妻子也高他一等。
如果乔疯狂爱着乔夫人,我们得原谅他的懦弱,他有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我们却感受不到这一点。
实际上,乔忠诚、善良(也是他最大的性格特点),却掩盖不了他的愚蠢。
毫无疑问,他爱匹普,但我们也感觉到,他爱所有的人:匹普、乔夫人、贝蒂,甚至一名逃犯。
当他得知他妻子的肉饼被那名逃犯偷去时,他说:“我们并不知道你是一名罪犯,我们总不能把你饿死。
”他把自己的爱分散给身边所有的人,无所谓对与错、好与坏,这种行为可以受到赞扬,但我们却不提倡。
乔不关心逃犯是否犯下了罪行,而只在于“我们不会让你饿死”。
这个例子往往被引作乔慷慨宽大的凭证,但笔者却不这样认为。
乔的爱是普遍的,没有判断力。
乔有一副好心肠,但决不是道德准则。
现今社会,没有人愿意毫无理由地受到指责。
我们禁不住同情乔,但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他活该。
与乔相比,马格韦契粗暴,大半生在狱中度过。
像乔一样,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是不幸的,却从未停止过挣扎。
他敢爱敢恨,他花费所有的钱资助匹普成为一名绅士,就因为匹普帮过他;他用一生精力去打败康培生,因为康培生曾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和折磨。
马格韦契似乎不为自己而活,但他不像乔那样混淆善与恶,而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去获得快乐,即使身陷囹圄也不改变初衷,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
(三)成年匹普
很多人认为是乔灌输给匹普美好的品德。
然而匹普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怎样得到快乐。
在他孤独的童年,他不曾因别人的冷淡、虐待而麻木;相反,他有头脑,富有想象力,既然不受别人欢迎,他就一个人呆在墓地里同自己玩耍。
在这里,小说家做了一个暗示:匹普宁愿同死人呆在一起,可见那些亲戚比死人还要可怕,离开他们无疑是个好办法,即使匹普在墓地非常害怕,却能得到短暂的欢愉。
在小说的第二部,匹普变得自私、贪婪和愚蠢,唯一值得称颂的是,他暗中帮助郝伯特得到了一个好职位。
如果真的自私,他就不会帮助郝伯特;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梦想同心爱的人结婚而说他贪婪;当然,一个人想不断提高自己,变得举止文雅,更不能说是愚蠢的念头。
多数人认为匹普想成为一个绅士,说明他虚荣。
难道举止得体不好吗?匹普最大的优点,就是向别人学习,坦白对待自己的缺点,他不会不懂装懂。
尽管艾丝黛拉嘲讽他无知,他却不恨她,只恨自己,他会马上去找贝蒂,希望改变这种情况。
这让人想到一些现象:有一些人不为自己做的事感到羞愧,而总是找借口,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他们期待世界改变而不是自己去适应。
如果每个人都像匹普那样自我监督,社会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
匹普也决不是一个毫无良心的人,他从未抛弃过乔,他一想到乔,就内心不安。
他确实为乔感到羞耻,因为他在乎艾丝黛拉的看法,这种想法并不高尚,却无须太多指责。
匹普没有过多伤害乔,因为乔总是自觉同他保持一段距离,匹普只是内心想过,并没有表露出来。
平常人总会“暗中想”一些事情,并不应受到过分指责。
一些人认为,匹普的冷酷,可以从他对马格韦契的态度上得到见证。
他们觉得,匹普得获知他远大前程的来源时,就该深受感动。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下,当一个罪犯突然站在我们面前,说我们正花着他的钱,我们能快乐吗?而且,匹普一直认为郝薇香小姐才是他的资助者,他需要时间来接受这个现实,虽然他不情愿,还是决定留下马格韦契,负责他的安全并照顾他。
(四)匹普对艾丝黛拉的爱情
最让人感动是匹普对艾丝黛拉的爱情,不管她对他多么残酷,嘲讽他、撕碎他的心,匹普从未变过心,仍疯狂爱着她。
·
45
·
为了她,匹普才想出人头地,成为一名绅士,以博得她的欢心,即使她将成为别人的妻子,匹普仍爱她并希望她快乐。
“亲爱的艾斯黛拉,不要听郝薇香小姐的话去冒险,把我抛在一边,你这么做,我接受,但你也该找个爱你的人……”
他爱艾斯黛拉胜过一切,他的爱也是绝对的,毫无条件的,没有一点个人的利益参与其中。
一个内心冷酷的人怎能做到这一点呢?
三、《远大前程》其他人物对匹普性格的影响
一些评论者说,匹普在小伦敦的生活“脱离了单纯和幸福”。
其实,他的童年并不单纯,在他离开之前,那些势利的亲戚无时不在伤害他。
乔夫人、伍普赛先生、潘波趣舅舅,他们同匹普一样都是下层人,他们显示的“美德”即是相互奉承,自以为是地夸耀着他们的“光荣行为”。
乔夫人时时提醒匹普“她一手带大了他”,潘波趣认为是他促成了匹普的远大前程。
让人愤怒的是,他们通过伤害一个孩子得到快乐,她除了忏悔之外一无所得,我们可以原谅她,因为她曾被康培生伤害过,但我们却不可能原谅匹普的亲戚,他们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个不正常的社会制度,他们受上层社会的欺压,却找不到发泄愤怒的方法,像中国谚语说的那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河虾”,他们只有拿着匹普当河虾。
然而,他们和匹普一样,都是社会的牺牲品。
在孩童时期,匹普就深切感受到来自上面的欺压,他怎么能快乐呢?
而他在伦敦的经历给了他所有的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在伦敦的生活不是一种“脱离”而是一种“上升”。
他学习过,经历过,失去过,也获得过。
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匹普的经历也一样,这些日子使他的生活更有意义,他无所遗憾。
事实上,匹普比以前做得更好,在故事的结尾,他能够原谅郝薇香的行为,不是恨,而是给予同情,他只请求他能够帮助郝伯特;而且,当艾斯黛拉被人抛弃,不再是以前骄傲的公主时,他仍爱她。
《远大前程》是一个悲剧,悲剧的主要部分是匹普远大前程的破灭。
匹普起初并没有远大前程,所以无所谓“破灭”,故事中他只是碰到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
他本该呆在乡下,做一名铁匠,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可如今他受到了教育,增长了见识,同心爱的人结了婚,唯一的遗憾是不再富有。
不过,如果找到了真正的快乐,这又何妨呢。
四、结论
小说中使用第一人称,让我们感受到两个来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匹普的声音。
少年匹普描述他的所见所闻,却不明白;即使明白,也不能用文字表达。
成年匹普经历过,受过教育,他不仅能感受、理解,还充当了少年匹普乃至作者的代言人。
我们感受着他们的思想,匹普的形象因而生动、丰满起来。
读一本书就是听一个故事,就像匹普坐在我们身边,将他们的生活经历娓娓道来。
阅读和听觉和谐起来,拨动我们的心弦。
可以说,《远大前程》打破了狄更斯小说人物历来完美的、单一的局限(如大卫·科波菲尔总是做他人的牺牲品,从未犯过错;奥利夫一直都很单纯、诚实),从而塑造了匹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缺点和优点的平凡人形象。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即是通过对平凡人的描述,反映着他生活时代的现实舞台。
〔参考文献〕
〔1〕米瑞恒.《远大前程》的叙事艺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58—62.
〔2〕艾晓玲.《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7—63.
〔3〕赵炎秋.狄更斯小说人物的类型与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5):90-94.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Dickens'Great Expectations
WEN Hai-di1,ZHANG Qi2
(1.Chang chun Nomal University,Changchun100032,China;
2.T ourislm I nstitute o f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China)
A 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Great E xpect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view s w hich different w ith the traditional view s.M any people say that,Pip changes from an innocent boy into a superior, snobbish and selfish person w hen he w as in small London.Finally,he w as just made a circle and then back to the old lifesty le.This paper holds that:Pip is not“make a circle”and then come back to w here he started.He w ill never feel happy but for this experience.This experience is not a loss of his great expectations but a g ain in ano ther w ay;and Joe is not a model in moral autho rity as well.
Key Words:Great Ex pectations;characteristics;Pip;Joe
〔责任编辑 高 宇〕·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