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_全球气候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况状而言,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 区气温都上升。就我国而言, 西北 和 东北\华北 地区气温增加比较 明显, 长江流域 一带气温上升不明显,甚至下降。从季节来看, 冬 季增温最明显。
【例题1】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据 此回答4、5题。 4.1951~2002年,我国气温 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5.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 上每一个区域气温都在升高。图中能反映出该道理的地区为 B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 球 变 暖 原 因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温暖期,
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 剧增加,排放的温室气候增加
人为原因
.
森林毁坏,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减少.
全球变暖的危害(影响) 【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可怕的全球变暖,回答问题。
(1)据材料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①极地和山地冰川融化加快; 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 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 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 ⑤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主要特点
核心解读 形成原因
植被 热带雨林 (树木常年 花开果熟)
农业生产 随时播种,随时 收获,以热带经 济作物为主
大致南北 终年高温 终年受赤道低气 热带雨林 重难点1 纬10世界部分气候类型 °之 多雨(2 000 压带控制,盛行 气候 间 毫米以上) 上升气流 热带草 原气候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 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增加
蒸发增强
1.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墨 西哥坎昆隆重举行。从会议获悉,自从巴厘岛国际气候会议后, 控制温室气候的排放出现了转机。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 亿吨的大洲主要是 ( B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影响是( D ) A.生物多样性必然增加 B.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台湾岛的面积可能会比现在小
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荒漠
绿洲农业、畜牧 业、河谷农业 (尼罗河谷地)
夏季在副热带 大致在南北 夏季炎热干燥, 高压带控制下 地中海 纬30°~ 冬季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冬 气候 40°之间的 (300~1 000毫米) 季在西风带控 大陆西岸 制下温和多雨 大致在南北 亚热带 夏季高温多雨, 纬25°~ 季风气 冬夏季风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 35°之间的 候 (800~1 500毫米) 大陆东岸 南北纬 冬季温和,夏季 温带海 终年受西风影 40°~60° 凉爽,全年降水 洋性气 响,盛行海洋 之间的大陆 均匀(700~1 000 候 气团 西岸 毫米) 北纬35°~ 温带季 50°之间的 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 岸 冬季寒冷干燥 (0℃以下),夏 季高温多雨 (500~600毫米) 冬夏季风交替 控制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
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 了热带草原气候。原因是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因为这里地 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 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4.气候变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1)树木年轮分析
(2)花粉记录分析
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例题3】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 “21世纪将没有冬天。”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D)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13.为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 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 D) A.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增加大气湿度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 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 ) A.巴西 B.澳大利亚 C.印度 D.俄罗斯 7.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 )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 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 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例题5】(2010· 江苏地理·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会 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 ( ) ①.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旱涝灾害增多 ③.某些物种灭绝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题6】 (2009· 山东文综·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
据年轮特点推断气候变化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探究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据图分析其变化的规律.
答案: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试推测其海平面的变化特征。
答案:海平面下降
解析:气候温暖湿润时,树木生长旺盛,年轮稀疏;而寒冷干 燥时,生长缓慢,年轮稠密。
亚热 地中海农业:小 带常 麦、玉米、葡萄、 绿硬 柑橘、无花果等 叶林 亚热 带常 绿阔 叶林 温带 落叶 阔叶 林 水稻、柑橘、茶 叶、甘蔗等,一 年两熟到三熟
乳畜业为主
以旱田为主,小 温带 麦、玉米、谷子、 落叶 苹果、梨等,一 阔叶 年一熟或两年三 林 熟
深居内陆,受 以畜牧业为主, 温带大 冬季严寒,夏季 温带 温带大陆内 海洋影响小, 灌溉农业或绿洲 陆性气 高温,常年干旱 草原、 部 终年受大陆气 农业,棉花、瓜 候 少雨 荒漠 团控制 果、小麦等
后果及表现 改变海岸线
成 因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海面 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弊: 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 增温,两极和高山冰川融化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 不足
农业 变化
利: 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水资源不 稳定与供 需矛盾 径流减少,水资源短缺
【感悟高考真题】 【例题4】(2010· 安徽文综·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 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 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2)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D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C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知识点
全球气候变化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全球气候变化
深化拓展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3.几种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
(1)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
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远离赤道, 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 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 雨林气候。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发展节能技术,提高 能源利用率。
减少 植被 破坏
植 树 造 林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 温室 气体 吸收
加强国际合作
应对全球 变暖的对 策
适应 气候 变化
调整 农业 结构
加强立法与管理
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 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 与等措施;
技术手段
培育 新品 种
提高固碳技术
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A
)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D )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例题7】(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 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D
A
B
【巩固练习2】——能力提升
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 化图”,完成1-2题。
1.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 D )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 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 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D)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 在赤道低气压带 畜牧业发达,耕 (湿季草原 气候南北 分干湿两 控制下,形成湿 作业以小麦为主, 一片葱绿, 两侧到回 季(750~1 季;在信风控制 湿季播种,干季 干季一片 归线之间 000)毫米 下形成干季 收获 枯黄) 在西南季风控制 10°N至 终年高温, 热带季雨 以水稻、茶叶、 下为雨季(6~9 25°N之 分旱雨两 林(树木旱 甘蔗、小麦为主, 月);在东北季 间的大陆 季(1 500~ 季有落叶 雨季播种,旱季 风控制下形成旱 东岸 2 000毫米) 现象) 收获 季(10~次年5月) 大致在南 北回归线 常年高温, 至南北纬 在副热带高压或 少雨(不足 30°之间 信风带控制下 250毫米) 的大陆内 部或西岸
盛行于西风带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的西风急流标志着热带 的边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的热带地区范围自1979年 以来不断扩大,研究人员分析了1979~2005年间的大气温度 卫星数据后发现,南北半球的西风急流向极地方向各移动了1 个纬度。据此回答4、5题。 4.西风急流向极地移动的原因是( C) A.黄赤交角扩大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全球气候变暖 D.世界森林,特别是温带森林的破坏 5.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气候变化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 ②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③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是人类 活动的结果 ④气候的变化就是指气温和降水数量的变化,没有气温和降水 空间分布的变化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D
【巩固练习1】——基础过关 ( 2011· 海淀模拟)读右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表达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B A.洪涝灾害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D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3.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 产生的影响有 C A.全球各纬度河流径流量增加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高三第一轮复习系列
全球气候变化 【高考目标导航】
最新考纲
命题分析
备考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 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 题关注程度的提高, 在复习时可借助关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 于全球气候变暖的 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最新资料,认识引 结合各种统计图表 起全球气候变暖的 和资料来考查全球 原因,掌握全球变 气候变暖的现状、 暖可能带来的危害 影响是最主要的命 及应采取的措施。 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