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0.2012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General No.273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总第273期)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人口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4%,[1]为澳大利亚本土世居少数民族。

自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兴起,澳大利亚政府越来越关注土著民族的教育问题,逐步建立了各项促进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法律政策,保障土著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以及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一、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联邦教育法
该法案明确规定:“澳大利亚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6岁入学,凡是符合入学年龄的所有孩子(含土著人)的监护人都应该送孩子上学。

”这一规定是强制性的,它从法律上保证了土著儿童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2]
2004年首领地(AustralianCapitalTerritory)教育法(2010年汇编版)规定: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该法案的目标为:阐述教育中父母和政府的责任以及公立、非公立和家庭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及价值观,确保儿童完成10年级教育,
并且在10年级之后有接受培训或就业的机会等。

[3](二)1985 ̄1987年,《土著民族参与计划》
该计划每年拨出专款资助部分土著民族考生进入高校学习。

到1987年,该计划总共资助了1,100个额外名额。

此后,越来越多的土著民参与到该计划中来。

[4]
(三)1989年,《土著教育(补充财政援助)法》[AboriginalEducation(SupplementaryAssis-tant)Act1989]
该法案明确规定其目的:“为提高土著民族教育及相关目的提供补充性财政资助”。

该法案的具体目标为:(1)提高土著民族在教育决策中的参与度;(2)土著民族平等获得教育的权利;(3)土著民族平等参与教育的权利;(4)土著民族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结果;(5)为土著民族提供适合其文化的教育服务。

[5]
(四)1990年,《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国家教育政策——
—21个国家目标》[theNationalA-boriginalandTorresStraitIslanderEducationPolicy(AEP)—twentyoneagreednationalgoals]这是澳大利亚关于土著民族教育的基本国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研究
陈立鹏,张靖慧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随着20世纪70和8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的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逐步关注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法律政策,保障和维护了土著民族的教育公平。

本文在深入考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实施成效,指出了其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规政策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内容;特点
中图分类号:G759.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12)10-0017-05
作者简介:陈立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张靖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2年第10期比较教育研究No.10,2012(总第273期)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General No.273
策,期望在2000年实现土著民族教育平等。

在使原住民参与教育决策、平等地获得教育服务(Equalityofaccesstoeducationalservices)、平等地参与教育(Equityofeducationalparticipation)、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结果[6]四个大方向中共设立了21项子目标。

AEP项目是支持实现AEP目标的主要途径,包括土著教育策略行动项目IndigenousEducationStrategicInitiativesProgramme(IESIP)和土著教育直接援助项目IndigenousEducationDirectAssis-tanceProgrammes(IEDAP)。

(五)1998年,《高等教育资助法案》
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将设立土著民资助金,主要资助那些致力于提高土著人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各种成功机会的活动。

从1998年起,该项目分别以50%用于提高土著学生参与率,35%用于促进土著学生的学业进步,15%用于土著学生奖学金的比例分配给各高校。

2003年提供的资助经费为2.43亿美元,2004年为2.488亿美元,预计2005年 ̄2007年间的经费将增加1.04亿美元。

[7]2004年4月,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和培训部部长宣布,以后的4年中将拨款2.1亿美元用于学前、中小学以及第三级教育机构的土著民族教育。

[8]
(六)《21世纪澳大利亚学校教育国家目标》(NationalGoalsforSchoolinginthe21stCen-tury)
该政策共提出了能力、课程、公平三大目标。

其中与土著教育最为相关的是第三大目标,该目标规定学校应该体现社会公平,因此,“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学生拥有平等的获得学校教育以及享有平等的教育过程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学习结果并逐渐赶上其他学生”;“所有的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高质量的教育,完成12年级教育或同等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清晰、可识别的获得就业或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途径”。

同时,“所有的学生理解并认可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文化对澳大利亚社会的价值,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加深理解,为土著民族和非土著民族的重新融合做出贡献并从中获益”。

[9]
(七)2000年,《国家土著民族英语识字和算术能力发展战略》(TheNationalIndigenousEng-lishLiteracyandNumeracyStrategy,NIELNS)
该战略的目的是确保土著学生达到与其他澳大利亚学生相当的识字和算术能力,它通过:(1)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至国家水平;(2)解决影响大量土著学生学习的听力及其他健康问题;(3)尽可能提供学前教育机会;(4)培养足够数量的教师,培训他们获得在土著社区和学校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技能和文化意识,并鼓励教师的保留;(5)确保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6)制定透明的成功标准作为学校和教师问责制的基础等措施,为土著学生取得成功的教育结果规划了一个宏伟蓝图。

该战略的目标将通过各州和领地建立的实施计划来实现。

(八)2000年,《土著教育(目标援助)法》[In-digenousEducation(TargetAssistant)Act2000]该法案为土著教育策略行动项目(IESIP)分配资金,法案的目的是为推进土著教育发展提供目标指向的财政资助。

法案由序言、目标、协议、分配和其他事项五部分构成。

该法案的目标为:(1)土著民族平等的教育结果;(2)土著民族平等获得教育的权利;(3)土著民族平等参与教育的权利;(4)提高土著民族在教育决策中的参与度;(5)为土著民族发展适宜其文化的教育服务。

其中,(2)土著民族平等获得教育的权利,和(3)土著民族平等参与教育的权利,对土著人民的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确保土著人民享有与其他澳大利亚人民同等的获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其他高中和高中后教育的权利。

[11]
该法案提出的目标与1989《土著教育(补充财政援助)法》一致,但将1989法案中的第一和第四个目的互换了位置,体现了本法案的“目标指向”(TargetAssistant)。

该法案自2000年出台至今已10年,历经了多次修改,除2004年修订法突出增加了问责制的规定外,其余修订法2001、2004、2005、2006、2007、2008、2010集中于增加教育投入,足见联邦政府对土著教育的重视。

(九)2000年,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国家策略实施蓝图:学习型文化中的伙伴(2000 ̄2005)[Blueprintfor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StrategyforAboriginalandTor-resStraitIslanderPeopleinVET:Partnersina
No.10.2012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General No.273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总第273期)
LearningCulture(2000 ̄2005)]
该蓝图由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培训建议委员会提出,是第一个关于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国家策略,旨在改善土著民族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土著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帮助土著民族实现就业和终身学习,提高土著民族的教育、培训和就业结果创造一个更负责任的制度。

该蓝图首次说明了整个政府的共同参与在扩大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和培训机会中的重要性。

该蓝图的愿景是:建立一个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该制度在和解、平等、公正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下,不断更新并和所有澳大利亚人分享土著学习文化。

该蓝图的具体目标为:(1)增加土著民族在政策、计划、资源和教学方面决策中的参与度;(2)使土著民族和其余澳大利亚人一样平等地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3)为土著民族提供包括信息技术使用在内的不断增长、文化适宜、灵活进行的培训;(4)发展土著职业教育培训结果和工业及就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

[12]
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重视土著民族教育法规政策的建设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土著教育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运用法律政策手段,将土著教育发展的目标、策略、方法、途径、责任制等事项以法律政策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形成了规范、科学的土著民族教育法规政策体系。

这不仅保证了土著教育行动方向的正确性,规范了行动过程,最重要的是保障了政策行动的贯彻执行而非流于口号,使参与行动的各方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而各司其职,并在解决问题时有据可依。

自多元文化政策实施以来,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法律政策,涉及到了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土著教育的地位,激发了政府各部门及全国人民对土著教育的关切和认识,保障了土著教育的发展,为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坚强后盾。

澳大利亚的教育行政体制实行分权制,联邦政府制定宏观的教育目标、原则、策略、发展方向,各州则根据联邦政府的要求,以联邦政府制定的法律政策为依据,结合各州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州相应的法律政策,从而不断将联邦的教育目标和策略加以细化和操作化,层层递进,促进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前,澳大利亚政府不仅意识到联邦与各州、领地之间纵向合作的重要性,更积极建立政府各部门间横向合作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土著民与非土著民之间的立体交叉合作网络,通过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来不断提高土著教育的水平。

(二)重视对土著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及合理分配使用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每年对土著教育的财政拨款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其使用条件、资助项目和问责制,保障了土著教育投入的专款专用,为土著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土著教育(补充性财政援助)法1989》详细规定了拨款在各个教育阶段的使用条件和分配方式。

IESIP以4年为周期规划资金的数目和使用方式。

《土著教育(目标援助)法2000》首先规划了2001 ̄2004年度的财政拨款,在2001年修订案中增加了拨款数目,之后历年的修订案均增加了投入金额。

强大的资金投入保障了土著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展现了国家对土著教育的重视及提高土著教育质量的决心,极大地促进了土著教育的公平发展。

同时,法案中对资金问责制及资金恢复(recoveryofpayments)的规定,如《土著教育(目标援助)法2000》第17A条对部长年度报告的规定,保障了土著教育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三)注重法律政策的及时反馈修订
1969年制定的原住民学习资助计划(Aborigi-nalStudyGrantsScheme,ABSTUDY),起初是为帮助土著学生参与高等教育,提高土著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率而设。

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现实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后几乎很少有土著学生继续接受学校教育,因此,政府对该计划作出了相应调整,将计划的范围扩展至中等教育,并在1970年推出原住民中等教育资助计划(AboriginalSec-
2012年第10期比较教育研究No.10,2012(总第273期)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General No.273
ondaryGrantsScheme,ABSEG),为偏远地区的土著学生建立了一系列特殊课程,辅助他们的教育。

《土著教育(补充性财政援助)法1989》、《土著教育(目标援助)法2000》历年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修订法案,修订主要集中于增加拨款数额。

同样,随着促进土著教育发展的策略行动不断推进深入,AEP项目也开始支持土著民识字和算术策略,并逐步增加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及高等教育的内容,不断提升土著民族的受教育层次,提高土著民族素质。

从这些修改调整中可以看出,及时反馈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相应修改调整相关内容,不仅提高了法律政策的现实针对性,更保证了法律政策的高效实施。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配套措施保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保障土著教育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扩大土著民族的受教育机会,澳大利亚积极采取远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便土著学生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在卫星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各项现代化设备的支持下,澳大利亚建立了远距离教育中心,为边远地区的土著学生提供科目齐全、进度灵活的课程教学。

学生入学注册后,教师定期将教材、课业辅导材料和课程作业邮寄给学生本人或家长,学生学习后再定期将作业寄回给学校交由老师批改,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反馈。

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参加国家规定的水平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此外,土著学生还可以采用分段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即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去工作或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学校继续学习。

[13]除了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外,澳大利亚对土著学生在入学分数、入学年龄和学费上都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政策。

在入学分数上,降低对土著学生的入学条件要求,并为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补习;在学费上,为土著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为学生解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扩大土著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的实施成效
在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的规范指导下,澳大利亚的土著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土著在校学生人数逐年提升可略见一斑。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工作和工作关系部(DepartmentofE-ducation,EmploymentandWorkplaceRelations)2008年提交的《给议会的国家报告——
—土著教育和培训》(NationalReporttoParliamentonIndigenousEd-ucationandTraining,2008)中的数据统计,澳大利亚土著学生就学人数具体为:
1.中小学中土著学生入学数(Indigenousschoolenrolments)
2003年至2008年度,澳大利亚全国中小学校中土著小学生入学人数与土著中学生入学人数都有大幅度增长。

自2001年起,土著小学生以3.1%的年增长率、土著中学生以7.5%的年增长率在逐年递增。

至2008年底,全国土著小学生入学总数接近10万人,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4.9%;土著中学生入学总数接近6万人,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3.8%。

[14]在土著学生入学人数逐年递增的同时,非土著学生每年的入学人数则比较稳定,这就是说,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土著学生占全国所有入学学生的比例都在逐年提高。

2001年,土著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3.5%,到2008年,土著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增长至4.4%,土著中小学生总数增长了近三分之一。

[15]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关注和各项政策措施的保障下,越来越多的土著学生进入了学校,获得了教育服务。

2.高等教育中的土著学生数量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的土著学生总量在2001年至2004年间变化不大,2005年略有下降,2006年开始连续3年以较快速度增长,2008年底,全国高等教育中土著学生总量达到9,529人,比2001年增长了10%。

但是,从2001年到2008年,土著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始终在1.25%左右浮动,2005年降到最低,为1.17%,之后又开始上升,到2008年升到最高点1.26%。

四、结语
我国与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及国情不同,但我国与澳大利亚同为多文化、多民族国家,澳大利
General No.273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总第273期)
(下转第41页)
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规政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首先,应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规政策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先后制定了一
系列少数民族教育倾斜和特殊政策,
[16]
极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但是,我国至今尚未颁布《少数民族教育法》,民族教育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少数民族教育的法规层级仍然较低,为此,中央在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教育条例》起草的同时,应抓紧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法》,提高民族教育的立法层次,从而使法律成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坚强后盾,带动整个社会对民族教育的重视。

第二,应加大少数民族教育经费投入,保证专款专用。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这为我国增加民族教育投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和经验,我国应将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

第三,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律政策反馈修订机制。

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律政策的反馈、调节、修订机制,以法律政策为行动的先导,及时反馈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要关注少数民族人民对民族教育法律政策实施的真实感受,受益、困难及需要。

第四,应建立完善灵活多样的配套措施,保证法律政策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
案》[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1 ̄43.
[2][4]孟兵丽.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05,(6):72 ̄76.
[3]EducationAct2004[EB/OL].http://www.legislation.act.gov.
au/a/2004-17/current/pdf/2004 ̄17.
[5]AboriginalEducation(SupplementaryAssistance)Act
1989[EB/OL].http://www.comlaw.gov.au/Details/C2004A03932.
[6]TheNationalAboriginalandTorresStraitIslanderEduca-
tionPolicy(AEP)—twentyoneagreednationalgoals[EB/OL].http://www.deewr.gov.au/Indigenous/Schooling/PolicyGuidelines/Pages/aep.aspx.
[7]孟兵丽.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J].民
族教育研究,2005,(6):72 ̄76.原引自:IndigenousHigherEducation2003BudgetInitiatives[EB/OL].http:PPwww.dest.gov.auPschoolsPindigenousPreforms.htm,2003-04-26P2004-06-15.
[8]刘额尔敦吐.澳大利亚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及其启
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91 ̄95.原引自:郑信哲.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发展特色[J].世界民族,2000,(3):33 ̄36.
[9]NationalGoalsforSchoolinginthe21stCentury[EB/OL].
http://www.mceetya.edu.au/mceetya/nationalgoals/natgoals.htm.
[10]TheNationalIndigenousEnglishLiteracyandNumeracy
Strategy[EB/OL].http://www.dest.gov.au/archive/schools/publications/2000/LNS.pdf.
[11]IndigenousEducation(TargetAssistant)Act2000[EB/
OL].http://www.comlaw.gov.au/Details/C2005C00033.[12]Blueprintfor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Strategyfor
AboriginalandTorresStraitIslanderPeopleinVET:PartnersinaLearningCulture(2000 ̄2005)[EB/OL].http://www.dest.gov.au/sectors/training_skills/publica-tions_resources/profiles/anta/profile/partners_in_a_learn-ing_culture_a_blueprint.htm.
[13]魏晓燕,黎海波.澳大利亚发展土著教育的特别措施
[J].基础教育参考,2005,(11):25 ̄26.
[14][15]NationalReporttoParliamentonIndigenousEduca-
tionandTraining,2008[EB/OL].http://www.deewr.gov.au/Indigenous/Resources/Documents/2008NRPIndige-nousEdTraining.pdf.
[16]陈立鹏.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民族教育政策回顾与
评析[J].民族研究,2008,(5):16 ̄24.
General No.273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总第273期)
本文责编:刘健儿
参考文献:
[1]日本経済団体連合会.創造的な人材の育成に向けて―
求められる教育改革と企業の行動―.1996.
[2]中央教育審議会.21世紀を展望した我が国の教育の
在り方について.1997.
[3]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調査
[DB/OL].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1/kihon/kekka/k_detail/1300352.htm.2011-05.
[4]東京都教育委員会.都立一貫校ガイド.2011.
[5]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1.49.
The Combined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an Option for
the Reform in the Japanese School System
TAN Jian-chuan
Abstract
Asoneofthereformsintheschoolsystemsincetheendofthe20thcentury,thecombinedju-
nior/seniorhighschooleducation,basedonthecurrentschoolsystem,isanewlycreatedformofeducationwhichgivesentrantsaconsistentsix-year-lastingeducationwithoutentranceexaminationorscholastictest.Theaimistodiversifythesecondaryeducation,sothatstudentswithdifferentabilitiesandpersonalitiescanhavemorechoices.However,withtheincreaseofthecombinedjunior/seniorhighschools,problemslikehugegapbetweenschools,loweringtrendofexamcompetitionsemerge,whichdoesnotincreasetheeducationefficiencybuthascausedase-riouseducationcrisis.Thisindicatesonlyusingneo-liberalismtopromotethereformintheschoolsystemhasahugelimitation.Key words apan;thecombinedjunior/seniorhighschooleducation;thereformintheschoolsystem;
Neo-liberalism
A Study on Legislation of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by Indigenous
people in Australia and Its Enlightenment
CHEN Li-peng ,ZHANG Jing-hui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multi-culturalpolicyinthe1970sand1980s,Australianadministra-tionstartedtopayattentiontolegislationofequalaccesstoeducationbyindigenouspeople.Inordertoguaranteeandpreserveeducationequityofindigenouspeople,Australiangovernmenthasmadeaseriesofeducationlawsandpoliciesaboutequalaccesstoeducationforthem.Basedon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Australianmul-ti-culturalpolicy,thispaperanalysesthemaincontents、characteristicsandeffectofindigenouseducationlawsandpoliciesinAustralia,andprovidessomesuggestionsandenlightenmentforenhancinglegislationofeducationforethnicminoritiesinChina.
Key words Australia;indigenouspeople;legislationofequalaccesstoeducation;contents;characteristics
本文责编:张瑞芳
(上接第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