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知识点多、面广、线长,内容又相对枯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落实三维目标,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必须有的放矢,多法并举,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我校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学《课标》,抓主干。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的依据,更是编制历史试题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教材的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就是我们教学和指导学生备考的重点。几年来,我校历史组坚持认真学习《课标》,反复研究《课标》,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有的放矢,增强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些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困惑,教材中的小字材料应不应该让学生掌握,实物资料和图片,地图该不该让学生认知等。我们认为,这取决于《课标》的要求,凡是与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有关的资料都要做重点处理。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第30页是这样要求的;(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联合国家宣言”在课本中以黑体字形式出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教材没作涉及,“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用”在教材中以小字材料呈现。这些在历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做认真处理。
二多归纳,找联系。
历史事件发生虽有明显的时间性,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指导学生找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增强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有教师做示范引领,后设计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补偏救弊,形成学习提纲让学生在书本中粘贴。如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后,我们三位历史教师在一起研究设计了以下表格,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下面的知识提纲:
知识提纲
救国主张
性质
特点
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
没有改变封建
制度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
(2)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3)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
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
(2)帝国主义的干涉,发动势力的破坏
(3)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提倡民主和科学
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学习西方技术到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西方的思想文化。。
近代化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无论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或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联系,又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形成对历史知识进行联想和迁移的习惯。而这点正是中考历史着力考察的方向。
三勤反馈,强落实。
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任务大,难度又不小。但受中考开卷考试的影响,许多学生懒于读书,懒于思考,喜欢吃现成饭。考试临时抱佛脚,成绩好坏不以为然。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对学生讲清楚,开卷考试对学生记忆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记住才能应用。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好像蓄水一样,平时不积累,考试时靠什么?其次,勤反馈,强落实。我们全组成员上课,都要组织学案。内容包括前检后测,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新知识进行巩固;知识联系,包括知识归类,主要是专题总结和知识比较,同质找不同点,异质找相同点;知识检测,包括单元检测,阶段测评等。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前后的检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知识联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线索,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养习惯,着长远。
有位哲人说过,习惯养练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实践证明,在所有成功的人士中,不一定都有超人的智慧,但一定都有良好的习惯。现在的中学生,好习惯不多,坏毛病不少。学习怕吃苦,对己不负责,在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缺乏记忆的积极性,答题不规范,字迹了草,专业素养差等。真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低层次的要求出发,七八年级教师不贪高求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比如,掌握历史事件从那些要素出发,学习时怎样对历史要点做圈点勾划和批注,怎样记课堂笔记,答题时如何用序号整齐排列,怎样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等;九年级侧重于技能训练,备战中考,讲规律,讲联系,讲考法等。这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出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