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地基由I , II , Ⅲ三类场地构成,这三类场地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能,可作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一般采用“拟 静力法”。此方法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作用,然后在静力作用条件 下验算地基及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 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同时基础底面所产生的压力可认为呈直线分 布。其平均压力p和边缘最大压力p max应符合下列要求:
• 对丁类建筑及丙类建筑中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24 m的多 层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3-2估 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4.场地类别 • 场地类别是场地条件的表征,场地类别划分是地震区的岩土工程勘
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考虑场地条件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定量影响, 通常是根据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厚度的不同,将建筑场地 划分为I、II、Ⅲ ,Ⅳ类,其中I类分为I0, 1两个亚类,以便选用合理的 设计参数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见表3-3。
• (3)剪切波速大于500 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
扣除。 • 3.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 建设场地的地表土层一般由各种土构成,由于各地区土层沉积环境
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土,其物理力学指标有时也会明显地不同, 其剪切波速也不是一个值。至于不同类型的土,其性质则更有明显的 不同。
•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 m/s且下卧各层岩土 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 m/、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2)当地面5 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 2. 5倍 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 m/s时, 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 (2)地震是有限次数不等幅的随机荷载,其等效循环荷载不超过十几 次到几十次,而多数土在有限次数的动载下强度较静载下稍高。基于 这两方面原因,新规范延续采用抗震承载力与静力承载力的比值作为 地基土承载力调整系数,其值也可通过动静强度之比求得。
• 《抗震规范》中地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可采用在地基静力承载力 设计值基础上乘以调整系数若。来计算。调整系数若。是综合考虑了 土在动荷载下强度的提高和可靠度指标的降低两个因素而确定的。地 基抗震承载力按下式确定:
言,和静力计算一样,应该同时满足地基变形和承载力两个条件要求。 但是,由于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条件进 行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因此,《抗震规范》只要求对地基土进行抗震 承载力验算。至于地面变形验算,则是通过对上部结构或地基采取一 定的抗震措施来弥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计算深度是取地面下20 m,且不深于场地覆盖 层厚度的范围。而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面至坚硬土层顶面的距离。 坚硬土通常是指剪切波速大于500 m/s的土层和软质岩石。当地面5 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 5倍的土层,且在这 层土以下的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 m/s时,也可按该土层 顶面至地面的距离作为场地覆盖层厚度。
屋; (4)基础荷载与(3)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 上述规定中所指的软弱茹性土层是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分别小于80 kPa, 100 kPa和120 kPa的土层。
• 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 1.天然地基的杭震验算 • 在地震作用下,为了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仅对地基的有关要求而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 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对基础乃至上部结构的内力分布是比较 敏感的。因此,确保地震时地基基础始终能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 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以及倾覆力矩,而不发生过大的沉陷或不 均匀沉陷,是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 根据震害规律,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基础体 系、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地基基础抗震措施,来保证其抗震能 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因此,对于由若干层土层组成的场地土,不应用其中的一种土的剪 切波速来确定土的类型,也不能简单地用几种土的剪切波速平均值, 而应按等效剪切波速来确定土的类型。所谓等效剪切波速,就是以剪 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各层土中传播的时间不变的原则,来定义土层 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可按下式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由于砂土发生液化,不少地区还发生冒水喷砂现象。于是,人们自 然就想到:既然在不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所受的破坏作用不同,那么,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避开不利的场地进行建设,就能大大地减轻 地震灾害。
• 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受到地震以外的许多因素的限制,除了极 不利和有严重危险性的场地以外,往往是不能排除其作为建设用场地 的。这样就有必要按照场地、地基对建筑物所受地震破坏作用的强弱 和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按照不同场地特点采取抗震措施,这就是地震 区场地选择与分类的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从理论上讲,当下层波速比上层波速大得多时,下层可以当做基岩, 这时从地表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到达岩土界面时将向上反射。这个分界 面的埋深,就是所谓覆盖层厚度或土层厚度。但实际上,地层的刚度 往往是逐渐变化的。如果要求波速比很大时,才能当做基岩,覆盖层 势必很厚。
• 另一方面,由于对建筑物破坏作用最大的主要是地震波中的中短周 期成分,而深层介质对这些成分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基于这些考虑, 《抗震规范》中对覆盖层厚度的确定,给出了如下定义:
• 通过对以往建筑物震害现象进行总结后,发现有以下的规律:在软弱 地基上,柔性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刚性结构相应就表现较好;在坚硬 地基上,柔性结构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表现不一,有的表现较差, 有的又表现较好,常常出现矛盾现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在坚硬地基上,建筑物的破坏通常是因结构破坏所产生;在软弱地基 上,有时是由于结构破坏,而有时是由于地基破坏所产生。就建筑物 总的破坏现象来说,在软弱地基上的破坏,比坚硬地基上的破坏要严 重。
• 二、场地类别
• 1.场地土类型 • 在研究场地类别前,先来看一下场地土的类型。场地土是指场地范
围内的岩石和土。如前所述,场地土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主要取决 于土的坚硬程度(也称刚性)。土的刚性一般用土的剪切波速来表示, 因为剪切波速是土的重要动力参数,最能反映场地土的动力性能。故 场地土可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按剪切波速来分类,见表3-2。
• 一、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
• 从我国历次强震中遭受破坏的建筑来看,只有少数建筑物是因为地 基的原因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而且这类地基主要是液化地基、易 产生震陷的软弱茹性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 大量的一般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极少发现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 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震害现象。基于上述事实,《抗震规范》规定: 对于一般地基,地基和基础都不做抗震验算;而对于容易产生地基基 础震害的液化地基、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则规定了相应的抗 震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震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2.场地覆盖层厚度 • 不同覆盖层厚度上的建筑物,其震害表现明显不同。例如:1967年
委内瑞拉地震中,加拉加斯高层建筑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市内冲积层最 厚的地方,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性。在覆盖层为中等厚度的一般地基 上,中等高度房屋的破坏,要比高层建筑的破坏严重,而在基岩上各 类房屋的破坏普遍较轻。在我国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 地震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唐山地震中,市区西南部基岩深度达 500-800 mm,房屋倒塌近100%;而市区东北部一带,则因覆盖层较 薄,多数厂房虽然也位于极震区,但房屋倒塌率仅50%。即位于深厚 覆盖土层上建筑物的震害较重,而浅层土上建筑物的震害则相对要轻 些。

P ≤f aE (3-4)

pmax≤1.2faE (3-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式中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P max—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最大压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f 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 另外,为了限制基础的过大偏心,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 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见图3-1即p min≥0)。其他建筑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脱离区面积不应大于基础底面面积的15%;对 矩形底面基础,应力区关系则为b"≥0. 851,如图3-2所示。
• 2.地基土杭震承载力确定
• 世界上多数国家抗震规范在验算地基上的抗震强度时,抗震承载力 都采用在静力设计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的方法加以调整,考
虑调整的出发点是:
• (1)地震是偶发事件,是特殊荷载,历时短暂,因而地基抗震承载
力安全系数可比静载时降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 质的有关资料,做出综合评价。《抗震规范》按照场地上建筑物震害 轻重的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 地段,见表3-1。一般认为,对抗震有利的地段是指地震时地面无残 余变形的坚硬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范围或地区;而不 利地段为可能产生明显变形或地基失效的某一范围或地区;危险地段 是指可能发生严重的地面残余变形的某一范围或地区;其他地段划为 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一、场地
• 什么是场地呢?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区、 居民区或自然村以及1 km^2大小的区域范围。在此范围内,岩土的 性状和土层覆盖厚度大致相近。
• 历次震害现象表明: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建筑物在地震中的 破坏程度是明显不同的。1975年我国海城地震,顾家窝棚、东拉拉 房和草家窝棚三个村庄的震害,比周围地区轻得多。钻孔资料表明, 这三个村地表下几十米几乎全部为茹土或粉质茹性土,而周围震害比 较严重的地区在地表下十几米内均为饱和粉细砂层。
•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 1.《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 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茹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矿房屋; (2)砌体房屋; • (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 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一抗震墙房
第三章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 第一节建筑场地 • 第二节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 • 第三节可液化地基和抗液化措施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 的;同时,场地与地基在地震时又支撑着上部结构,因此,建筑场地 具有双重作用。任何一个建筑物,都坐落和嵌固在建设场地的地基上。 研究工程在地震作用的震害形态、破坏机理,以及抗震设计等问题, 都离不开对场地土和地基的研究;而研究场地和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 反应及其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正是场地抗震评价的重要任务。通过对 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以及岩土工程环境等场地条件的分析, 研究场地条件对基础和上部结构震害的影响,从而合理地选择有利建 筑场地和地基,避免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
• 三、场地的卓越周期
• 地震波是一种波形十分复杂的行波。根据理论分析知道,它是由许 多频率不同的分量组成的,场地土对地震波各个分量有不同的放大作 用。根据理论计算知道,对其中放大得最多的行波分量的周期T,与 基岩以上土层厚度H和波速:有下列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建筑场地
• 由式(3-3)可知,地震波的某个分量的周期,恰为该波穿过表层土所需 要时间的4倍时,这个波的分量将被放大得最多,即该波引起土层的 振动最为强烈。我们将满足式(3-3)条件的周期,叫做场地的卓越周期 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