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一八年十二月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所用数据来源于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数据统计时间
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截至2018年9月1日。

三、统计对象
本报告统计对象为本校2018届毕业生。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分布及规模
我院2018届毕业生共计2512人,分布在七个二级学院31个专业,具体见表1.1和表1.2。

表1.12018届毕业生所在学院分布
表1.22018届毕业生各专业分布
二、民族分布
2018届毕业生分布在1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2.96%,蒙古族占13.42%。

表1.32017届毕业生民族分布
三、性别分布
2018届毕业生中男女比例为1.88:1。

表1.42018届毕业生性别分布
四、生源地分布
2018届毕业生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占94%,区外生源占6%,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表1.52018届毕业生区内生源分布
表1.62018届毕业生区外生源分布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初次就业率
截止2018年9月1日,我院2018届毕业生2512人,初次就业率95.78%。

二、各专业就业情况
按照自治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标准,将我校各二级学院2018届毕业生分专业初次就业情况统计如下:
表2.1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系别专业人数专升本就业人数就业率
装饰与艺术设计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5445296.30%广告与会展37237100.00%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292812596.90%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1000.00%雕塑艺术设计24024100.00%室内设计技术76376100.00%小计3213731497.82%
经济管理学院
建筑经济管理3833694.74%会计电算化175617097.14%房地产经营与估价54354100.00%旅游管理4424193.18%酒店管理36036100.00%物业管理3813797.37%小计3851537497.14%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4629044596.32%
小计4629044596.32%
工程管理学院
工程监理8377691.57%工程造价2432423596.71%建筑工程管理10159796.04%
小计4273640895.55%
机电与暖通工程学
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80447998.75%建筑电气工程技术4133790.24%电气自动化技术6406296.88%建筑设备工程技术3623494.44%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3703594.59%消防工程技术2702592.59%小计2854927295.44%
市政与路桥工程学

工程测量6525584.62%给排水工程技术3633597.22%市政工程技术5965796.6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2103820195.71%小计3704934894.05%
建筑与规划学院
园林工程技术6035388.33%
城镇规划2312191.30%建筑设计技术7437195.95%环境艺术设计4434295.45%
影视动画2932896.55%信息传播与策划3243093.75%小计2621724593.51%合计2512293240695.78%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毕业生中103人在国有企业中就业,占4.28%;1925人在民营企业中就业,占80%;专升本293人,占12.2%;机关14人,
占0.58%;其他事业单位57人,2.37%;应征入伍3人,占0.12%;
医疗卫生单位人4,占0.17%;中初等教育6人,占0.25%;自主创业1人,占0.04%。

2.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2018届毕业生中有2011人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占84.5%,其中:呼和浩特1125人,占55.9%,包头320人,占15.9%;巴彦淖尔80人,占0.4%;鄂尔多斯176人,占8.8%;赤峰91人,占4.5%,乌兰察布51人,占2.5%;兴安盟45人,占2.2%;锡林郭勒盟25人,占1.2%;呼伦贝尔27人,占1.3%;乌海27人,占1.3%;通辽33人,占1.6%;阿拉善盟11人,占0.5%。

在区外就业395人,占15.45%,其中:北京市138人,天津市31人,河北省39人,山西省9人,辽宁省4人,吉林省6人,黑龙江省3人,上海市20人,江苏省18人,浙江省4人,安徽省6
人,福建省1人,江西省5人,山东省17人,河南省18人,湖北省4人,湖南省4人,广东省17人,广西省1人,海南省2人,四川省13人,贵州省3人,云南省4人,陕西省15人,甘肃省4人,青海省1人,宁夏4人,新疆4人。

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18届毕业就业行业分布:采矿业0.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06%;房地产业6.6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84%;建筑业43.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教育1.47%;金融业2.2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8.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0.9%;农、林、牧、渔业1.55%;批发和零售业3.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7%;卫生和社会工作0.7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85%;制造业2.97%;住宿和餐饮业3.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52%。

4.专升本情况
2018届毕业生有293人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其中内蒙古农
业大学5人,内蒙古科技大学145人,内蒙古工业大学78人,内
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64人。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
作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一、2018年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
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在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形成了“院领导统筹全局,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逐层落实”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全员化工作机制。

2018年,我校在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就业工作任务圆满完成,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78%。

(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我校结合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专业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场地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课堂与实践接轨,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锤炼与提高,在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投入到工作中。

(四)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

我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就业指导服务体
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校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进行全程就业指导。

通过举办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和报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规划出今后的职业路径,及早进入角色。

(五)开展创业培训和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2018年,在毕业班级中,遴选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组织开展了4期大学生创业实训班,培训学生120人。

2、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发明杯”、“创青春”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各类赛事,提升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邀请专家、校友开展创客大讲堂活动,共举办创客大讲堂5场。

(六)组织师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为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提升就业创业工作的服务水平,2018年我校选派2名教师参加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自治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骨干师资培训。

组织2名教师参加全国KAB创业师资班培训,1名教师参加自治区第三期创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新增KAB创业讲师3名。

(七)拓宽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

为了给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我校积极动员全体教职工为学校的就业工作贡献力量,利用教职工在校友、行业、朋友等方面的人脉,积极主动的邀请用人单位
来我校选拔毕业生并建立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

2018年10月13日,我校成功举办了201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此次供需见面会上,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大连、广西、湖南、山东、陕西、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3个省市的500余家用人单位,为我校2800余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900余个。

组织召开专场宣讲会,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更好的相互了解并且成达共识。

9月份开学以来,共组织专场宣讲会50余场,参加宣讲的企业有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中东有限责任公司、中建六局天津分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外企业。

通过专场宣讲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充分沟通的机会,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用人单位找到了适合的人才。

(八)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

我校加大在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建设了就业工作系统,实现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

通过就业系统实现了信息发布、档案查询、就业宣传、生源核对、网络招聘等功能,并且毕业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微信,可以实时接收就业信息、政策宣传、通知发布等。

(九)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通过网络、通知等形式宣传“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西部”等项目和预征入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

(十)关注困难群体,开展重点帮扶。

针对家庭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帮扶工作。

我校2018届毕业生中有21人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针对建档立卡困难毕业生建立台账,开展重点帮扶。

通过开展专场招聘、推荐岗位信息、一对一等方式,已全部顺利实现就业。

及时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对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政策,做好低保家庭、残疾家庭、残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申领发放工作,2018届毕业生共有632人获得补贴,共计632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