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琼海市人民医院内科,海南
琼海571400)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变异;室性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471-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068
心率变异(HRV )分析可预测心脏性猝死,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及相关病理状态
〔1〕。

而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失调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自主神经与血压波动关系密切,不同HRV 对高血压患者会产生不同影响,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与病死率方面具有敏感性与特异性〔2〕。

高血压是多种
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监测水平及
波动幅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关
〔3〕。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血压
患者HRV 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旨在早期干预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高血
压患者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43 79〔平均(61.08ʃ3.26)〕岁;体重53 96〔平均(72.15ʃ4.82)〕kg ;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61.13ʃ3.25)岁,体重(72.13ʃ4.86)kg ;非室性心律失常组
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60.97ʃ3.18)岁,体重(72.22ʃ4.75)kg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

1.2
观察内容
监测记录患者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记录
HRV 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 )、均值标准差(SDANN )、差值均方根(RMSSD )、相邻NN 间期相差>50ms 的个数占总心
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4〕
〕与频域指标〔高频带(HF )、低频
带(LF )、极低频带(LVF )、LF /HF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
检验。

2结

2.1
两组患者HRV 变化比较
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
性心律失常组HRV 时域指标SDNN 、
SDANN 、RMSSD 、PNN50均明显降低(P <0.05),其中SDANN 有极显著差异(P <0.01);频域指标HF 、LF 及LVF 均明显降低,而LF /HF 明显增高(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RV 变化比较(x ʃs )
组别n SDNN (ms )SDANN (ms )RMSSD (ms )PNN50(%)HF (m 2/Hz )LF (m 2/Hz )LVF (m 2/Hz )
LF /HF
室性心律失常组5291.73ʃ20.46
62.46ʃ15.39
7.15ʃ1.438.56ʃ1.71
7.34ʃ1.68
8.37ʃ2.5916.98ʃ3.72 4.25ʃ0.81
非室性心律失常组
38
115.62ʃ31.5896.04ʃ22.4712.82ʃ3.13
12.96ʃ3.1811.57ʃ2.4213.86ʃ3.1925.07ʃ4.21 1.52ʃ0.43
t 值
3.48 6.82 3.71 3.24 3.26 3.73 3.85
4.21P 值
0.040
0.009
0.380
0.039
0.039
0.380
0.037
0.035
第一作者:邱
曼(1973-),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与呼吸系
统疾病研究。

2.2HRV 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HRV 指标
SDNN 、SDANN 、PNN50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呈负相关(分别为r =-0.147,r =-0.253,r =-0.206,均P <0.05),而RMSSD 、HF 、LF 、LVF 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不相关(分别为r =0.083,r =0.154,r =-0.172,r =0.086,均P >0.05)。

3


HRV 是指逐次心跳间期之间的微小差异,能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是近年颇受关注的无创性心电监测指标之一。

HRV 即心率(HR )快慢的差异性,以自主神经对HR 调节作用为发生基础,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使HR 减慢,调节交感神经而使HR 加快,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标志
〔4〕。

而目前研究已证实HRV 与冠心病、高血压、充血性心
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对评价其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5〕。

HRV 各个时域指标中,SDNN 是主要反映交
感和副交感神经总张力大小的指标,可用来监测心脏自主神经总的调节情况,而SDNNI 则只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大小,且交感
神经张力越高SDNNI 值越低〔6〕。

RMSSD 和PNN50则以评价
副交感神经功能敏感性为主,且副交感神经张力越降低二者值越低
〔7〕。

而高血压者HRV 降低可能是血压升高致使压力感受
器功能受损,影响心脏自主神经正常调节及昼夜节律变化,导致HRV 改变,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8〕。

本结果同关于HRV 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相似,其中,杜
振兰等
〔9〕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HRV 明显降低,且HRV 与其室
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而SDANN 为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

刘战旗等
〔10〕
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尤以交
感神经功能损害为甚。

孙小平等
〔11〕
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24h 平均脉压增高与HRV 时域指标降低可反映自主神经
功能失衡,可早期预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11〕。

李世森

〔12〕
用HRV 时域指标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证明其对疾病
治疗及预防猝死等有重要价值。

综上,高血压患者HRV 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监测HRV 是防治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

4
参考文献
1金争鸣,王利宏,黄元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中华内科杂志,2011;40(2):123-4.2高东峰,张晓阳.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J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96-7.3阚瑞媛,张荣,陈以丽,等.高血压病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相关性
分析
〔J 〕.心脏杂志,2005;17(1):93-4.4董
侃,陶谦民,何寒青,等.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指标相关性分析
〔J 〕.浙江医学,2004;26(8):572-4.5
Kors JA ,Swenne CA ,Griser KH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 〕.J Electrocardiol ,2007;40(13):19-21.
6Szabo BM ,van Veldhuisen DJ ,Brouwer J ,et al .Relation between severity of disease and impairment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J Cardiol ,2005;7(6):713-6.
7王煜,李轶炜,邓洁.心率变异分析与心血管疾病
〔J 〕.医学研究杂志,
2008;37(2):11-3.8赵
冉,李
峰.高血压病与心率变异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J 〕.中国心血管研究,
2010;15(4):115-7.9杜振兰.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9;18(3):180-2.10刘战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分析研究〔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16(3):178-80.11孙小平,孙娴超,钱玉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心率变异及心律失常的观察
〔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1):45-7.12
李世森,胡国华.心率变异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 〕.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7;4(2):102-4.〔2011-09-07收稿2011-12-14修回〕
(编辑袁左鸣/张慧)
重症肝炎患者肝脏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
易永祥


陈国庆
1
(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江苏南京210003)
〔关键词〕重症肝炎;肝脏移植;围术期〔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472-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069
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中心
第一作者:易永祥(1966-),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研究。

临床上很多重症肝炎尤其是暴发性重症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大面积的坏死,病情发展迅速,常很快导致肝性昏迷、肾衰竭,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治疗,患者会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

肝脏移植的快速发展使治疗重型肝炎多了一种有效手段
〔2〕。

本文就暴发性重症肝炎患者实施肝脏移植手术围术
期的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选择在东南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暴发性重症肝炎患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26 54
〔平均(43.31ʃ10.25)〕岁。

均为在黄疸出现后1个月内发生的肝衰竭,有4例患者为10d 以内就出现肝衰竭,经临床资料证实诊断为暴发性重症肝炎;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19例;Child-pugh 分级均为C 级。

术前并发症:严重电解质紊乱8例,肝性脑病6例,严重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或衰竭4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动脉高压1例。

1.2
治疗方法
(1)手术方式:25例患者中采用背驮式肝移
植17例,
传统原位肝移植7例,腔静脉成形1例。

(2)免疫抑制治疗:采用三联用药,包括他克莫司(国药准字J20090141,爱尔兰藤泽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起始剂量为每日0.1mg /kg ;吗替麦考酚酯(国药准字H20031240,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g ,2次/d ;甲基泼尼松龙(国药准字H20103282,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术中500mg ,术后第1天200mg ,第2天160mg ,逐日递减,至第6天改为20mg 泼尼松,1次/d 。

术后感染加重者必要时适当减少或完全撤除免疫抑制剂,并根
据血药浓度的监测及时调整剂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变
量资料以x ʃs 表示,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

2结

2.1
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效果及死因
在本组25例实施肝
脏移植手术的患者中围术期存活17例,存活率为68.00%(12/25),其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占83.33%(5/6),慢性重型肝炎12例,占63.16%(12/19)。

在8例术后死亡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供肝的原因死于移植肝无功能;1例患者在术前即有低热、白细胞增高,胸片提示有肺部阴影,结果表明为肺部感染,术后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呼吸窘迫,气管插管和抗感染治疗无法纠正,最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死于肾衰竭引起的无尿并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手术中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腹腔广
·2741·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4月第3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