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规划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生态城市定义

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1]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2]

1.2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3]: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

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

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0!/非循环0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0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0,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1.3 评价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目标)应以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方面来确定,具体说来要实现以下标准[4][5]

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所在区域对其有持久支持能力,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

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实施文明消费,物质!能量利用率及循环利用率高,消费效益高"

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环境质量高,符合生态平衡的要求"

6生态(健康)建筑得到广泛应用,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

7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并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

8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高,有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

9居民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

10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以上10个方面,说明了生态城市在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方面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

创建生态城市就是要依据上述标准去调节和改善城市内部的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各种手段去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

2.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中的景观规划

按照景观三元的理论,景观分三个层次:[6]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2.1狭义景观设计

进行生态园林建设规划不仅仅是绿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从而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林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规划理念—“显露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

生态的观念是尊重自然,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征服大自然让自然为人服务,

基本上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理念,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在这两个理念中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既要合乎自然生态的规律,显露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又充分利用自然尽可能的为人类服务且实行可持续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园林—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将保持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与特有动物等,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我们在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园林的时候应该首要并且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种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标准,每个地方情况都有所不同,不能为了建造生态园林而不顾城市立地环境,大量引进外来植物,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和生态入侵现象。

③生态园林体系的构建—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风貌,保护好城市水体和山体,构建生态城市园林绿地体系;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大于个体,我们建造生态园林的时候也要将整个城市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构建出城市的生态园林体系,在保护好城市山体水体的大框架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园林绿地体系。

④生态园林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既可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目标和方向,同时又可为规划方案的实施分解和操作提供依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