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近代建筑中的铁构件和铁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和近代建筑中的铁构件和铁结构
一、铁在中国的发展
丹麦学者汤姆逊按照生产工具材质将人类古代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是为“三期说”。铁是银白色金属。纯铁有很强的铁磁性,并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塑性和导热性,易氧化。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地壳中含量为4.75%,居元素分布序列中第4位,仅次于痒、硅、铝。地壳中有300多种含铁矿物。含铁的产品分为,纯铁,又称熟铁,一般是碳含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钢,是碳含量在0.02%~2%的铁碳合金;生铁,又称铸铁,是碳含量在2.11%~6.69%的铁碳合金。生铁又可分为白口生铁、麻口生铁和灰口生铁三种。冶铁技术开始于小亚细亚,中国冶铁技术的起始约在公元前10世纪,比西方的一些地区晚,但后来居上,掌握块炼铁技术不久便发明了生铁与生铁制钢技术。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以生铁为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生铁冶铸技术的国家,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晚期,中国人民已经能冶铸白口生铁,用来铸造铁器,使得铁的生产率有很大的提高,铁器的应用逐渐推广。这一发明比欧洲各国早一千九百多年。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生铁柔化技术的国家,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中国人民已经能够把又硬又脆的白口生铁加以柔化处理,使之变为可铸造铁。这项发明比西方早两千三百年。到战国中期我国已能铸造麻口生铁,到西汉中期又进一步能够锻造低硅的灰口生铁。在生铁铸造技术发明之后,很早就把炼铁和化铁分工。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化铁炉,专门用来熔化铁料和浇铸铁器。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铁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不但铸铁技术有重大发展,铸造铁器也有飞跃进步。这时已能铸造大型的薄壁铁器,铁斧有直径达2米左右。同时铸造较小器物,已采用叠铸技术,把同一规格的具有多件范腔的铸范,多层叠装,通过一个浇注系统加以浇铸。汉代铸铁技术达到了成熟阶段,已能生产白口生铁、麻口生铁、灰口生铁以及白心、黑心可锻铸铁。封建社会后期的炼铁技术,在前期成熟的基础上有着一定的发展。宋、元时代炼铁和化铁用的高炉,炉型结构有了改进,多数炉口逐渐向上缩小,炉壁上部内倾,这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和充分利用还原气体,并便于炉料顺利下降,从而加速还原、熔化过程。明代炼铁技术又有进步,一般高炉可投入铁砂2000多斤,使用两个风箱从左右两侧鼓风,并使用熔点很低的溶剂,可以炼出优质的生铁。
二、铁结构
1.铁桥
1.1 兰津桥
公元65年,也就是汉明帝时代,
我国已成功地用锻铁为环,相扣成链,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铁链悬桥——兰津桥。后来为了便利交通,跨越深谷,又陆续建造了数十座铁链桥。其中跨度最大的为1705年建成的四川泸定大渡河桥,桥宽2.8米,跨长100米。欧美国家中最早将铁作为建筑材料的英国,也是直到1840年以前,才采用铸铁来建造拱桥。我国古代的铁索桥主要有铁索桥和铁锁浮桥两大类。最早的铁锁浮桥出现于东汉初年,公孙述为了防止汉军的进攻依江而建浮桥。中国古代铁索桥出现与两汉、繁荣于明清。最初是用于军事防御,用来封锁长江航道。这一时期铁索桥的代表有:陕西褒城樊河桥、云南景东兰津桥;铁锁浮桥有湖北西陵峡铁锁浮桥、湖北荆门虎牙浮桥等。又来在唐至元代,铁索桥在建造的技术和使用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铁锁浮桥被大量用于长江和黄河河道的防御。明清时期,铁索桥的发展相对较快。西部云、贵、川、藏四省的铁索桥的数量飞速增加,占据了中国古代铁索桥分布的最主要部分。
1.2 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
之称,这是黄河上第一座钢铁构造的大
桥,它在兰州地区的交通运输上起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黄河铁桥建于宣统元年,
由清政府花巨资从德国买进材料,整个
造桥过程完全由德国控制。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桥建成后共厚50米,外由加厚铁托板托起。黄河铁桥也代表了中国近代的建筑状况,大批有着外国技术的建
筑物在中国制造,而我国自己的技术发
展却几乎为零,一方面受到列强的压迫
没有发展的能力和空间,另一方面清政
府的盲目自大造成了中国技术的停滞
不前。
2.铁塔
2.1 天枢
古罗马时期,图拉真皇帝建记功柱来纪念战争胜利。武则天建造的天枢,也是一种的记功柱。宋朝司马光著
的《资治通鉴》对天枢的记载比
较简单: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
年)4月天枢建造完成。高105尺,
径12尺(合唐尺为高31.71米,
径3.624米),柱为八角形。下为铁山,周长170尺(51.34米),用铜做的蟠龙、麒麟围绕着这座铁山。铜柱顶是直径3丈(9.06米)的腾云承露盘,上面有四条立龙捧着一轮火珠,高一丈(3.02米)。唐代刘肃于元和丁亥撰写的《大唐新语》中的记载更加详尽。武则天于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征天下铜50万斤,铁330余万斤,钱两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90尺(27。18米),径一丈二尺(3。624米),题为“大周万国述德天枢”。天枢下置铁山,铜龙负载,狮子、麒麟围绕,上有云盖,盖上施盘龙以托火珠,珠高一丈(3。02米)。刘肃形容龙托火珠是“金彩荧煌,光侔日月”。武则天天枢与图拉真记功柱比起来体量接近,图拉真记功柱是石砌,天枢为铜、铁铸成,各有千秋。但能用大量的铜、铁作天枢说明唐代中国的铜铁冶炼的技术和规模都相当惊人。
2.2 当阳铁塔
当阳铁塔建于北宋嘉佑六年,总高179米。
现存于湖北当阳玉泉寺。塔共13层,仿木结构
楼阁式,平面八角形,属古代最高铁塔。塔座为
双层须弥座,台座八角各铸托塔力士8尊。塔身
在相对的四面各设一莲瓣形门龛,另四面铸浮雕
佛像。塔身第2层东南西北四面,分别铸有塔名、
塔重、铸塔时间和工匠姓名。据称塔重53.3吨,
又有一说为用铁38600千克。全塔共由44件构
件逐层铸造叠装组成,亦即每铸一层,在陶范之
外堆砌平台,上置熔铁炉若干,同时鼓风溶化浇
注,然后再铸上面一层,最后拔除塔四周平台和
陶范而得铁塔。古代用此就地铸造的方法以克服无法运输吊装的难题。
2.3 千佛铁塔
千佛铁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之北杜镇。塔身有铭文:
“大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
造”。纯铁铸成,平面方形,十层,高33米,边宽3米,
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成金刚力
士像,顶立层楼,各层环周铸铁佛多尊,故名“千佛塔”,
佛像间还夹杂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更显得工艺超群,精
巧绝伦。今塔身保存完好,唯塔刹稍有倾斜。此塔为我国
现存铁塔中最高的一座。
三、铁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