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开展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常态课中的欣赏就有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对牛弹琴”。
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比如,放一段《二泉映月》,从七年级到高中,哪个年级的学生也都能说出此曲的基本音乐情绪是非常悲的,这就足矣。再看,参加央视星光大道的农民歌手阿宝,演绎的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能说他就没有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吗?所以说欣赏能力无论专业非专业,只是深浅的区别。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目前,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当然原因是两方面的,学生本身好动,不爱听事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为:
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教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3、教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5、视听设备品质不佳。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细致。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
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课堂过程多样化。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把课堂交给学生。
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6、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并通过形体语言加以展示。所以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不能忽略教学的实践性。
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呢?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欣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物演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八年级第一单元音乐欣赏课《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我在课前准备好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mtv,伴随着我的讲解,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意境和音乐情绪。学生们对这首公益歌曲的震撼不难看出。群星的现场演唱更是引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从
而对杰克逊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深度。
二、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例如: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时,副歌出现了好几次,我先让学生们一起哼唱主旋律,然后在课件上调出英文歌曲,学生学得不亦乐乎,体会不同语言的变化给乐曲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三、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们,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素质、经历以及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四、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音乐做身体律动,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
例如欣赏《阿玛勒火》时,我让学生分组来表现藏族舞蹈。舞蹈
前,模仿藏族同胞互献哈达;舞蹈后互致问候,诵读“扎西德勒”。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五、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让学生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
六、在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极大的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给我们一个启迪,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综上所述,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常态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