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发展存在的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陶瓷存在的瓶颈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千年不息的窑火,孕育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陶瓷产业。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为特色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不仅是景德镇的城市名片,陶瓷产业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景德镇全市有上万人依赖陶瓷而致富,十几万人依赖陶瓷而生存,同时,陶瓷对景德镇旅游和三产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市场经济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硬伤、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等因素,陶瓷产业跌入低谷,经过长达十多年的低位盘整,大批国有、集体企业先后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纷纷化整为零,切块承包。随之而来的是由陶瓷大师或名人领衔的工作室和全市(含周边)上千家星罗棋布的陶瓷小作坊占领了景德镇陶瓷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另外还有上千家经营陶瓷的商店。根据陶瓷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景德镇市政府审时度势,给景德镇陶瓷行业重新作了战略定位,把陶瓷业定位为景德镇市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文化产业。一方面这种历经产权制度改革后陶瓷经济有着产权清晰,贴近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形态呈现出的多样性和无序性对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税务部门而言,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不适应经济多样性方面。据统计部门的数据反映,2005年陶瓷产值为24亿元,2006年为31亿元,而上缴税金情况是2005年为1500万元左右(其中地税征收166万元),2006年为3000万元左右(其中地税征收237万元)。上述数据表明,我市陶瓷行业实现的税收总量与我市陶瓷经济发展的总量很不相称,与我市瓷都地位也极不相称。
一、陶瓷税收征管的现状
(一)原有传统陶瓷企业关、停、改组改制,包袱沉重,无力偿税或怠于缴税,而大量的陶瓷作坊和个体业户税收征管不规范,成为地下经济,税收流失严重。据统计,截止2006年,我市陶瓷企业欠缴地方各税近1400万元,这些企业大都有租金收入,但主要用于支付职工社保金和养老金,无能力偿税或怠于缴税;目前我市共有各类陶瓷生产、经营业户3000余户,纳入税收监控的不到40%,特别是原传统陶瓷企业改制裂变出来的500多户陶瓷承包、承租实体,除2001年作过一次清理象征性地征了一点税以外,几乎没有征过税;周边陶瓷点多面广,环境复杂,户管数已由2003年前的1000多户下降到现在的500多户;由于市政府城市规划和建立专业陶瓷市场的需要,将陶瓷窑迁至新都民营陶瓷园、个体业户迁至中国陶瓷城、国贸广场等,由于市政府在市场建设之前对投资人和入场经营户有地方税收和财政返还的承诺,使得场内税收征管难以到位,仅中国陶瓷城、新都民营陶瓷园、锦绣昌南就有近400户未列入税务管理;而国贸广场已办证的陶瓷经营户由原来的300余户降到现在的几十户。而正在形成的民间市场华阳陶瓷大市场现已有几百户经营户,由于政府对这些业户控制发展,目前尚无一家取得工商执照,并且该市场内的经营户大多为下岗再就业工人;近几年,我市民间自发地组织了大批陶瓷出国展销和国内展销活动,为扩大我市陶瓷销售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民间陶瓷外出展销在我市尚处于起步状态,政府部门也没有一个针对性的、强有力的组织和好的管理办法,这其中一些人以惊人的低价贱卖景德镇瓷器,不仅扰乱了市场,损害了价格,也损害了景瓷的声誉。还有大量的展销组织人员和参展人员通过展销,一次就可赚取几万,甚至几十万利润,但没有人缴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地税管理相当困难、税收征管难度相当大、税收严重流失。
(二)陶瓷名人税收贡献率与其收入比较相去甚远。我市陶瓷名人,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有31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教授、副教授有130多位,还有许多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们为我市陶瓷产业发展、弘扬陶瓷文化作出了贡献,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他们的作品价格很高,利润很大,一件作品出手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甚至几十万,深受收藏者喜爱。但这些人纳税意识普遍不强,既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也不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缴税。由于其销售对象多为个人,现金交易,消费者不需要发票,税务部门也难以核实其收入,加之这些都是名人,社会影响大,征管难度大,虽然今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后,有几十位陶瓷名人进行了自行申报,但大部分都是作无税申报,全年缴纳的税收还不到50万元(地税),与其所得比较,其税收贡献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市对陶瓷名人的税收征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三)税收征管“盲区”的存在,一定程度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健康发展。由于陶瓷市场的无序运作、陶瓷产品科技含量低、以及大量税收“盲区”的存在等因素,使得许多地下经济实体经营成本偏低,利润空间扩大,相比那些守法经营的,其同类产品价格偏低,竞争力更强。陶瓷行业后劲投入捉襟见肘,规模经济更是寥寥无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大量的隐性收入未经过税收调节环节,使得社会贫富悬殊日益加剧,分配不公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程,造成整个陶瓷经济不健康发展。,
(四)税收征管重点未及时调整,现行陶瓷税收征管手段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景德镇市工业产权改革启动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阵痛,以陶瓷公司下属十大瓷厂为代表的规模经济纷纷实行停业,宣告破产,售租结合,盘活资产,解困分流等改革措施,使得陶瓷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中小企业和大量的个私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发展迅猛,已占陶瓷行业的大半壁江山,但由于目前对个私经济仍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除了对有证户采取定期定额的传统征管方式外,大量经营陶瓷的无证户成为税收征管的盲区和死角。这充分说明不同经济成分所提供的税收贡献和经济贡献不成比例,税收征管重心未作相应调整,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点出现错位。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推进,银行批扣、一体化管理、电子申报、防伪税控、等征管方式的实行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景德镇陶瓷行业而言,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计算机利用效率低下,和工商、国税、银行、技术监督等横向部门未能信息共享。二是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存在缺陷,存在税收征管过分依赖信息化监控,忽视了税务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倾向。三是目前列入信息化税收控管的均是相对规范的纳税人,而对大量存在的陶瓷作坊、工作室及无证经营户等地下经济无法控管,信息化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征管的需要。
二、走出陶瓷税收征管困境的措施
1、市政府成立陶瓷行业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合办公机制,成立陶瓷行业税收管理机构,探索专业化管理。从明、清时起,朝廷就在景德镇设臵了陶瓷管理机构,并派驻了督陶官。而目前我市在陶瓷行业的管理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既损害了景瓷的声誉,同时也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因此,有必要以瓷局为主,公安、工商、人事等跨部门参与,成立一个陶瓷行业综合性管理机构,负责陶瓷行业有关职称评审、新品认定、版权登记、陶瓷展销、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达到对陶瓷行业纳税人有序、规范管理,为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