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新时期校园精神文化应从深入提炼历史,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实践化和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环境,也是有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提升作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当前高校面临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缺乏正确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也越加青睐各色流行文化的渲染,加强校园文化尤其是作为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道德规范、学术风气、治学风格以及办学传统,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风貌,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最为重要的无形教育力量积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高校师生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心理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对高校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管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完成高校肩负的提高教育质量、进行科学研究、传承社会文化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新时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首先形成了普遍认可的大学理念。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坚持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

其次对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历史进行梳理,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优良教风和学风,充分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浓厚育人氛围。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学精神为统领进一步凝练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有力助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再次加强了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外显性建设,完善了校训、校徽、校歌、校标等大学形象识别系统建设,通过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视觉形象设计,将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传递至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大众,形成清晰的文化认知和形象概念,从而塑造学校品牌形象。校园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在学校日常办公、形象宣传和校园环境等方面广泛应用,从视觉层面构建起了内涵丰富的大学形象,逐步实现从文本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全面推进规范管理,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历史具体化和形象化了高校精神文化,

“使高校精神文化在空气中育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在主流思想文化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为代表的腐朽文化仍然存在,这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的渗透、信息传播形式的便捷化多样化和传播速度的快速化及现代90后大学生呈现的个性化等特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积极占领高校这块育人阵地,继续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把好舵、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向领好航。新时期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要加强培养,注重对历史优秀传统进行更加深入的总结和更加精准的提炼,要结合时代要求逐步使其外显化和实践化。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对高校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总结、整合和提炼

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创造,是一个继承、借鉴、创新的综合过程,美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正本清源。一是学校优秀历史传统。无论建校时间长短,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秀传统,而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凝练学校的自身特色,要紧跟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着眼社会需求,传承和发挥

学校传统与优势,挖掘本校潜力和特长,突出学校办学风格及在精神文化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上的个性表现。二是民族文化的本质。民族文化作为塑造民族社会的理想人格,为社会个体提供归属感、幸福感和心理上的依托,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三是地域文化现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环境、民族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着不同特质特色的地域文化。高校办学要立足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汲取当地的文化精髓,结合地域特色提炼精神内涵。四是职业文化方向。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如师范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就应加强学生的教师素质的养成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教学教育能力和师德师风素质,因此精神文化建设也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职业需要文化内涵,凸显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色。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的外显化和形象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建设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途径表现出来,文化要作用于人,必须能以人们熟悉喜爱的形象出现,以人们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形式表达,并要常态化、自然化。一要以精神文化为指导完善校园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契约,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守护者,这样文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弘扬,制度的存续和影响同样会受到文化整体性的保护和滋养。高校制度要凸显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体现制度的和谐、

关怀人文气息,摒弃以处罚为主线、以压制约束为目的的制度制定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人翁意识。二要融精神文化气质于学校环境建设之中、于学校建筑之中,让一切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成为无声的施教工具,在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中体现出学校的培养理念,教学特色。建筑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建筑不仅仅是学校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建筑本身应该有文化气息,还要有鲜明的个性。真正美好的教育场所,是师生亲自创造的空间。走进学校,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三要重视校徽、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和校史馆、校荣誉展馆建设,以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活泼的方式向高校内外诠释校园精神的文化内涵。学校应该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一个珍品收藏所,一个美好事物的集散地,一个传奇故事曾经发生过的地方。学校文化的精华,当地文化的精髓,本校历史的叙述,和现实文化的特色都应该能在学校体现出来。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校各有效载体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

精神文化要进校园,要广泛进入师生的视野,首先要进课堂。课堂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其次要进宿舍。宿舍是高校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继班级之后的最重要最小的学生集体,宿舍的建设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