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中 “叙事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中“叙事时间”

郝蕴

与建筑、绘画等空间艺术相比,叙事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著名符号学家麦茨曾说:“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故事的时间。这种双重性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如主人公三年的生活,用作品中的两句话或反复蒙太奇的几个镜头来概括等等;而且,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1)

麦茨两个时间序列中的前者即指本事时间,即故事本身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后者为叙事时间,是叙事主体重新安排的时间,是对本事时间的逆转、扩展、省略或超越。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近乎无限的自由转换性。在事件的呈现顺序上,它可以颠倒因果,先呈现结局,再追述原因,以此唤醒观众对悬念解决的期待;在事件的呈现频率上,它可以让一个镜头或一个事件反复呈现,从而达到一种强调、贯穿、照应的叙事效果。因而伊芙特?皮洛认为:“时间的自由化,或者说,使时间摆脱直线的、单向的和单目标流动的束缚,这是认知活动的最高成就”(2)。对时间畸变的富于匠心的营造,直接导致了电视文本对故事重心的选择,对情节与结构的编织和对情感意图的取向。我们可以从“顺序”、“节奏”来具体分析电视节目中的叙事时间。

(一) 顺序

用热奈特的话说:“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3)这里区分出的两种时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一是本事时序,一是叙事时序。本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排列顺序。而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次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叙事者讲故事的时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在一些简单的叙事作品中,故事事件发生的先后与它们在叙事话语中呈现的次序是相应的,即都是按照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先后展开,但在更多情况下,二者是不一致的。

叙事文本中,时间倒错常常是由叙事中的“倒叙”和“预叙”引起的。我们将对一些电视节目叙事文本的时间顺序作一微观分析。

先来看开场,类似于叙事文学作品的开头,往往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出现的。比如,话本的“入话”或“得胜头回”,章回小说的“引首”或“楔子”,以及明传奇的“副末开场”或“家门引子”,都有专门的术语。以《今日说法》为例,它的开场,常常让人联想到话本小说的开场,即在故事开头三言两语将故事的大致经过,包括结果,预先告诉听众,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从容详尽地展开故事。因为该节目旨在通过对已发生案例的剖析,所以无论长短,每一篇几乎都会在开场作类似这样的预叙。

所谓预叙,是指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或预期,是“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4)如《捐赠款哪里去了》的开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12个花季少年的生命,社会各界群众捐款几十万向遇难者家属表示爱心和慰问,但就是这笔“爱心款”却引发了一场诉讼。

又如:《不要把我们踩在脚下》,三位模特突然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做成地面广告,在最繁华的街区被行人踩来踩去,他们认为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而服装公司的律师却认为,既然买了模特们的肖像,怎样用,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到底谁是谁非?

几乎在每一期《今日说法》节目的预叙中,叙述者都会或明言或暗示,将故事中最精彩的、最富悬念的部分点出,造成视听者的心理期待。暗示的预叙,通常只点出悬念,不事先揭破故事的结果,让视听者不由得去猜测故事中人物命运未来的发展趋向和可能的结局。明示的预叙,则不仅点出悬念,还要点破故事的结果。这样虽然破坏了视听者发现最终结局的阅读期待。但它却造成另一种性质的心理紧张,视听者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主人公怎么这么不幸?”“这样的人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惩罚?”“这情理法理该怎么判断对与错?”

看过开场,再来看《今日说法》的正文。由于节目中用来“举案说法”的例子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例,这就需要有一个对其来龙去脉进行交代,展现大背景的过程,从而帮助视听者更好地理解发生在第一叙事中的事件,这一过程是由倒叙来完成的。所谓倒叙,是指对往事的追述,是指“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5)

我们以《今日说法》中《她的丈夫哪里去了》一篇为例。这期节目开场的第一叙述时间是2000年9月27日,讲述了北京市工人疗养院就刘俊清拖欠医疗费一事,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俊清的丈夫赵福生还清全部欠款。而叙述时间是从1998年8月开始的,讲述了刘俊清因第二次脑出血入住北京市工人疗养院,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成为植物人的大背景。并通过采访医院院领导和护理

人员,介绍了从1999年2月开始,刘俊清的丈夫赵福生便不再向医院交付一分钱的医疗费,到目前(2001年)为止欠款已达4万余元。且为了不交欠款,赵福生和他们的女儿竟再也没有露面。叙述者又进一步介绍了赵福生的家境颇好,在当地也可谓是富甲一方。

这篇文本中,倒叙的时间起点是1998年8月,在第一叙事起点2000年9月之前;而倒叙所涵盖的时间幅度1998年—2001年则延续到了第一叙事时间起点2000年9月27日之后。(这里的幅度就是指倒叙本身涵盖的那段或长或短的故事时间。)换句话说,就是倒叙的事件发生在第一叙事起点之前,却延续并结束在这个起点之后,叙事学家将这种倒叙称为“混合倒叙”。

这里,节目的开场,即第一叙事时间,从中场插入,选取已经发生的事件过程中,比较有悬念的那一部分。然后,开始倒叙。倒叙的事件与第一叙事的起点直接连接,它将第一叙事之前的事件完全补足,构成了叙事的重要部分。这样的倒叙开始于第一叙事起点之前;一直延续到这一起点,和这一起点直接联系;然后,叙述者又一点一点地交代了第一叙事时间这个起点之后的结果。当说到此处,这一公案了结了。公案了结了,作品的叙事也就结束了。这样的混合倒叙,实际上构成了《今日说法》每期节目的主干。

(二) 节奏

继续来关注《今日说法》的叙事时间,接下来,我们谈谈影响全篇叙事节奏的话题。在一部作品中,有时讲述一天的事情所使用的文字,比讲述一月、一年、甚至几年的文字还要长;有时又会以三、五句话,概述十年八载的事,这就体现了人作为叙述者的介入。

本事时间长,而文本篇幅短,叙事时间速度为快;反之,本事时间短,而文本篇幅长,叙事时间则越慢。同时,作品情节疏密度越密,叙事时间速度越慢:反之,情节越疏,叙事时间速度越快。这种快慢便构成了叙事文本的节奏。在这两对矛盾体的转换之间,叙事者人的视野、情感和哲学的投入,成了左右叙事时间速度的原动力。

研究快慢,作为一种技术问题自身并无价值,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确认作品的节奏;帮助我们从每个事件占据的文本篇幅上,看出作者对某一因素的注意,以及希望唤起的注意的程度。

毛宗岗说过,“《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画家之法,于山与树之远者,则轻之淡之,不然,林麓迢遥,峰峦叠嶂,岂能于尺幅之中一一而尽绘之乎?作文亦犹是也”(6)。他借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