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液化的判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土液化判别基本原理
一、地震
地球内部,聚蓄的能量,在迅速释放时,使地壳产生快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扩散、传播称为地震。

诱发地震的因素很多,当地下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溶洞塌陷、山崩、泥石流、人工爆破、水库蓄水、矿山开采、深井注水等都会引起地震的发生。

但是它们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较小,危害不太大;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岩石受力发生弹性变形并储存能量(应力),当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的强度并超过岩石某一强度时,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这时蓄积的变形能量在瞬时释放所形成的构造地震;强烈的构造地震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发生的频率高,占破坏性地震的90%以上。

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

(一)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面波。

1、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为体波。

体波又可分纵波和横波,纵波又称P 波,它是从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

这种波的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它在地壳内传播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m/s ;它主要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振动。

横波又称s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剪切波。

这种波的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在地壳内的波速一般为100-800m/s。

它主要引起地面的水平方向的振动。

2、面波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又称L波。

它是由于体波经过地层界面多次反射、折射所形成的次生波。

它是在体波到达之后(纵波P首先到达,横波S次之),面波(L波)最后才传到地面。

面波与横波一样,只有横向振动,没有纵向振动,其特点是波速较慢动、周期长、振动最强,对地面的破坏最强的一种。

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我们主要关心的还是面波(L波)对场地土的破坏。

二、砂土液化对工程建筑的危害
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振动,会使埋深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土的颗粒之间有变密的趋势,孔隙水不能及时地排出,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呈现液体状。

此时,土体内的抗剪强度暂时为零,如果建筑物的地基土没有足够的稳定持力层,会导致喷水、冒砂,使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陷、裂缝、错位、滑坡等现象。

从而使地基土失去或降低承载能力,加剧震害程度。

所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7.5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以不考虑液化影响;但对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进行液化判别;甲类建筑应专门进行液化勘察。

三、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场地土液化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根据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别场地土是否发生液化现象。

当某项指标达到一定值时,不论其它因素的指标如何,土都不会发生液化,也不会造成震害,这个指标数值称界限值。

所以,了解影响液化因素及其的界限值具有实际意义。

(一)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新老是体现土层沉积的时间长短,地质年代老的沉积土
层,经过长时间的固结作用和历经过大的地震的影响,土就很密实,胶结就愈紧密,抗液化能力就愈强,反之则差。

经过宏观对震害调查,发现我国地质年代为Q3(晚更新世)或以前的饱和土层未发生液化现象。

(二)土中的粘粒含量
粘粒范指粒径≤0.005mm的土颗粒,实践证明当粉土的粘粒含量超过某一界限值时,粉土就不会发生液化。

这是由于土的粘聚力增大,抗液化能力加强。

由此可见,当粘粒含量超过(表-1)所列数值时就不会发生液化现象。

(三)上覆盖层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
上覆盖层非液化层厚度指地震时能抑制可液化层喷水、冒砂的厚度,其的厚度一般从第一层可能液化层的顶面算至地表。

宏观调查,砂土和粉土的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超过(表-2)列的界限值(d uj)时,未发现土层液现象;地下水位不小于(表-2)列的界限值(d wj)时,未发现土层液化现象。

(四)土的密实程度
砂土和粉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土层液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根据宏观
调查,相对密度小于50%的砂土普遍发生液化现象,而相对密度大于70%的土层则没有发生液化现象。

(五) 土层埋深
理论分析和土工试验表明,土的侧压力愈大,土层就不易发生液化,侧压力的大小反应土层埋深大小。

土层液化深度很少超过15m,多浅于15m,更多发生在浅于10m埋深以上的土层。

(六)地震烈度和震级
地震烈度愈高的地区,地面运动强度愈大,持续的时间愈长,土层就愈容易发生液化,一般在6度或以下的地区很少看到砂土液化,而7
度以上的地区则相对普遍。

所以,一个场地遭受到相同烈度的远震比近震更容易液化,那是因为前者对应大震持续时间比后者对应的中等地震持续时间长。

四、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分析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给出土层液化的判别方法。

(一)初步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饱和砂土和粉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初步判别为非液化土层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的地层,可判别为非液化土层。

2、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符合(表-1)列的值,可判别为非液化土层。

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
符合下列条件下之一,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 u >d 0+d b -2
d w >d 0+d b -3
d u +d w >1.5d 0 +2 d b -4.5
d u ——上覆盖层非液化土层厚度(m )计算时将淤泥层扣除在外; d w ——地下水位深度(m )可按近期最高水位;
d b ——基础埋深(m )不超过2m 时,应按2m 计算;
d 0——可按(表-3)取值;
(二)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根据初步判别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来综合分析、计算判别砂土液化。

标准贯入试验要点这里就不一一阐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5执行。

N cr = N 0(2.4-0.1 d w )c ρ3
(20≥d s >15)
N cr = N 0[0.9+0.1 (d s +d w )]
c ρ3 (
d s ≤15)
N cr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 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按( 表-4)采用;
d s ——饱和砂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d w ——地下水位深度(m) 采用年平均水位,或近期最高水位;
ρ c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的砂土时均采用3;
如果定义N 63.5为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未经杆长修正),当N 63.5 >N cr 时,砂土不产生液化。

当N 63.5 <N cr 时,砂土就会产生液化。

五、地基土的液化评价
(一)液化指数(I IE )
为了鉴别场地土液化的危害严重程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了液化指数这个概念,这是由于在同一个地震烈度下,液化层的厚度埋深愈浅,地下水位愈高,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 63.5)与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 cr )相差愈多,液化就愈严重,震害程度就愈大,而液化指数比较全面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

I IE =)1(1∑=-
n i cri
i N N d i w i 式中: I IE ——液化指数;
n ——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总数;
N i N cri ——分别为i 点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
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
d i ——i 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 ),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
的上下两点深度的一半,但上界不小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大于液化深度;
w i ——i 点土层考虑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m -1),
若判别深度为15m 的地层,当该层中点深度小于5m 时应取10;等于15m
时取0;5—1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若判别深度为20m的地层,当该地层中点深度小于5m时应取10;等于20时应取0;5—20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二)地基土的液化等级判定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划分液化等级。

液化等级表-5
判别深度为15m时的液化指数0<I IE≤5 5<I IE≤15 I IE>15
判别深度为20m时的液化指数0<I IE≤6 6<I IE≤18 I IE>18 液化等级轻微中等严重
(三)利用标准贯入试验评价砂土液化等级的原理
例如:某场地设防地震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0.20g,第一组(近震)地下水位在1.0m,其钻孔资料如下图:
1、求锤击数临界值N cri
d w=1.0m d s1=1.4m d s2=4.0m d s3=5.0m d s4=6.0m d s5=7.0m
由表-4查得N 0=10
⑴、N cr1=N 0[0.9+0.1 (d s1-d w )]= 10×[0.9+0.1 (1.4-1.0)] =9.4 ⑵、N cr2=N 0[0.9+0.1 (d s2-d w )]=10×[0.9+0.1 (4.0-1.0)] =12 ⑶、N cr3=N 0[0.9+0.1 (d s3-d w )]=10×[0.9+0.1 (5.0-1.0)] =13 ⑷、N cr4=N 0[0.9+0.1 (d s4-d w )]=10×[0.9+0.1 (6.0-1.0)] =14 ⑸、N cr5=N 0[0.9+0.1 (d s5-d w )]=10×[0.9+0.1 (7.0-1.0)] =15 其中: N cr1 >N 1 N cr3 >N 3 N cr5>N 5 为液化点
2、求液化点,标准贯入点所代表土层厚度d i 及其中点深度z i
d 1=2.1-1.0=1.1 z 1=1.0+1.1/2=1.5m
d 3=5.5-4.5=1.0 z 3=4.5+1.0/2=5.0m
d 5=8.0-6.5=1.5 z 5=6.5+1.5/2=7.25m
3、求d i 层中点所对应的权函数w i
z 1 和z 3都不超过5m ,故w 1=w 3=10m ;而z 5=7.25所对应的权函数w 5=15-7.25=7.75m
4、求液化指数(I IE )
(I IE )=)1(1∑=-
n i cri
i N N d i w i =(1-2/9.4)×1.1×10+(1-10/13)×1.0×10+(1-12/15)×1.5×7.75 =13.30
5、判别液化等级及基本方法
根据(表-5 )I IE =13.30,在5至15之间,所以该孔的液化等级为
中等液化。

其判别报基本方法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1-2001)
5.7.10规定,应逐点判别(按每个标准贯入试验点判别液化的可能性);按孔计算(按每个试验孔计算液化指数);综合评价(按照每个孔的计算
结果,结合场地的地质、地貌条件、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

六、结语
砂土液化判别,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

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不仅要计算判别地基土是否发生砂土液化现象,而且还要结合当地实际经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预防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防止灾害的发生。

在今后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总之,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地区的国家,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以上只是我本人从事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学习以来,结合有关《规范》对砂土液化方面的一点见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