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是不断变化扩展的,人们往往按已有的“图式”
去做,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以达到平衡。
适应(adaptation):机体与环境持续的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
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适应的目的是达到人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 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同化 指将新的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调节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 应新的环境和信息要求。
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 cognitive map & image of city)
1960年Lynch发表了《城市的意象》一书,详细介绍了美国 三个城市—波士顿、洛衫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对研 究认知地图具有开创性意义。其研究方法包括两种:(1) 画地图草图,要求市民根据记忆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画出所 在城市的地图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城市中的独特要素。(2) 语言描述,通过谈访或文字描述让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 独特要素或体验。他说“环境意象是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 的结果。环境提供区别与关系,而观察者有很大的适应性, 根据他自己的目的,选择组织他所见到的一切并赋予意义。”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 ( imLeabharlann Baidu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 “认知地图” (cognitive map)。
城市意象由三方面构成:1、特色(identity):即城市有
个性,从整体上与其他的地区或城市有区别。2、结构 (structure):即每一个体事物能与其他事物与观察者发生 一定的关系。3、含义(meaning):意象所包含的意义。
意象的内容:1、道路(path)2、边界(edges):3、区
域(districts):4、中心与节点(nodes):5、标志物 (landmarks):
设计应用:
1、创造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体验 适当程度的复杂性与新奇性的环境是人们所偏爱的 环境。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负责化,表明对 中间复杂程度的需求。在设计中不仅运用视觉要素, 同时调动听觉、触觉、嗅觉等要素,丰富人们的环 境体验。(园林设计) 2、设计易于识别的空间环境 简洁清晰的环境在一定场合下有助于人们对空间的 阅读理解,辨别方位,减少寻路困扰,提高效率和 保障安全。(大型公建:机场、火车站,建筑内的 安全出口)
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 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 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 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3)、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 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良好图形规则: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强度较大、 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物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物体自身 的结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它们容易被选 择为图形。良好图形是容易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记忆、描 述的图形。
环境认知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环境认知
一、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感觉:物体的个别属性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传入人脑所引起的 心理现象。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感觉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五感: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味觉。感觉保证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如 果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从 而给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 事物的整体的认识。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 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同时需要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经验系由感觉性资料经心理转化而来,其中经过
主观的选择处理历程,具有组织性,是有系统的,合于逻辑的。完形心 理学家们经实证性研究后,归纳出四种主要的知觉组织法则: 1、相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在知觉场地中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 在时,各刺激物在某方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如有相似之 处,在知觉上即倾向于将之归属于一类。 2、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在知觉场地中各刺激物的特征并不 十分明显时,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主观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籍 以增加其特征,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按刺激物间 距离关系而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接近法则。 3、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观察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地补充 (或减少)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将不闭合的图形在心理上联系起来,以 便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 4、连续法则(law of continuity):以实物上的不连续使观察者产生心 理上的连续知觉。
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系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50
年代所创立。该学派以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为主要内容。皮亚杰认为人的知 识来源于人自己的动作,动作是人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他提出的心 理发展原则是组织、平衡和适应。
组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于找出物与物之间的不同关系或称为“模
式”,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形象反应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图式 (schemata)。“图式”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象”(image),是人的心 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系由
德国心理学家魏泰迈(Max Wertheimer,1880~1943)于 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德语Gestalt意指形式或图形, 有结构、构造之意,格式塔即有组织的整体之意。完形心理 学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探究知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其 基本观点有(一)、知觉的整体性,即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合。(二)、同型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 和心理现象都具有相同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相对应的关 系。(三)、场作用力:作为物理现象的几何形状并不是纯 粹的形式,而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当人感知到不同的形式 时,会在物理力的诱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力,即不同的 心理体验。
环境认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认知指的是获得知
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环境认 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 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 编码、组织、储存、回忆和解码。人们通过对空间环境的 认知了解自己所在的空间方位,识别和辨认环境,包括方 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寻路、定向 等空间问题,并对环境做出评价。 Appleyard总结出易于识别的建筑形式特征有以下方面: 1) 突出的轮廓线;2)有变化的、动态的东西;3)与周 围建筑在体量上有明显差异;4)建筑形式有自己的特色; 5)建筑外表面材料的颜色、明度、肌理和细部的精致程 度; 环境被人们识别的影响因素:R=f(C×D),式中R—可被识 别的程度;C—景观接近中心的程度;D—在建筑形象与 社会意义方面该景观特色的鲜明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