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又已经结束了,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采取主动。教育学生的过程复杂而艰巨,任何学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育好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平常心,能容忍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要主动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切记不可一味呵斥;老师自己有失误,也要主动向学生道歉,求得学生的谅解。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不会损害老师的形象,而且还会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更复杂的攻坚战。事实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必然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所以,我认为,教学改革,理念先行!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21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学校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上来。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行为,必须充分考虑到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自觉地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老师们: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二、正确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要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从课程体制来看,具有普及功能的素质教育课程体制和具有筛选功能的应试教育课程体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从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来看,我们这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由于“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读书为了科举应试、跳龙门、谋高官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尤为困难。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观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开放的大课程体制!
1、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学科本位主义就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所从事研究或施教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贬低或忽视其他科目的作用,为自己的本门学科争取过大课时比重的片面观点和行为。它是课程变革中的“大敌”,因此,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是编订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只有摒弃了学科本位主义,才能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所以,在知识经济新背景下,为了克服学科课程的缺点,一方面要加强学科课程内部有关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应加强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这一新观念。
2、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21世纪,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淘汰。人类社会现有的知识,只代表过去的认识水平,可能陈旧,也可能将由于新的发现而更新。教育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更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
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看教学”,努力做到让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性课程的建设
“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领域”。
三、建立师生互动、平等交往的课堂教学运行新机制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没发生教学!当前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这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这种现象必须改变!改变师生关系,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会体验到信任、友善、理解、宽容,能感受到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注重开放和生成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
开放,从教学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四、让学生生动、自主地发展
1、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计算机网络教学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可能。
2、为学生的个性的张扬提供充分的空间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应当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空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3、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