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与教学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互动与教学提问
【摘要】:新课程教学呼唤课堂互动,好的教学提问时实现互动的关键一环。
课堂互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学提问作为课堂互动的要件,是促成互动的线索,是链接知识的纽带,是激活思维的手段,需要精心设计。
【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提问
一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目标锁定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发展学生的个性摆在突出的位置,成为教学的最高价值取向。
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时,第一要务就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去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第二要务就是科学地设计和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鉴此,教学上强烈呼唤一种民主化的氛围,真正使教学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间的立体化的双向的切磋、沟通和交流。
美国课程专家h·林恩埃里克森在其撰写的专著中指出:“基本问题是教与学的关键驱动力,有效地御用问题,可以引导学
生自己发现和理解,而不是主要依赖于说教的方式。
如果课程是围绕问题设计的(而不是目标),那么学生会清晰地感到你正和他们一起探索问题,从而成为帮助学生在更复杂水平上进行思维的一个有效工具。
”①
之所以把课堂互动和教学提问并举,加以探讨,是因为二者有着
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
课堂互动,必须通过恰如其分的提问
来实现;教学提问,在互动之中会得以调整,不断提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儿童如果看出了谈话是由问答组成的,他自己也有了发问与答复问题的习惯,它便学会了推理的程序,即辩证法的初步。
”②显然,夸美纽斯是提醒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提问和课堂互动,他把互动和提问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来看待。
二
课堂互动式推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效方法。
“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
”③这些认识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愈来愈清晰,为现在推行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理想化,缺乏人本思想;教材知识的无可置疑,答案的一元化,只容学生去复制和克隆;教师向来被奉为知识权威,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惰性。
即使情愿于实践互动教学,也绝非轻而易举之事。
互动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需要付出的劳动,要远比以往的教学要求高得多。
课改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教改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手段。
应当注意,教改关注的是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互动教学旨在解决教学上应怎样做的问题。
课堂互动,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街和桥梁。
现代教育呼唤学者(专家)型教师。
首先,教师要有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它包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和教育环
境的知识等。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三,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在教学情境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的成败有重要作用。
赞科夫指出:“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④
笔者认为,课堂互动起码要遵循以下原则。
1、立意要新,目标要准。
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站在最前沿。
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励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是互动教学的基本立意。
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暗号学问的兴趣,而且在
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⑤教师要理学情,导学法,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己任。
2、脉络要清,层次要明。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将这种教材语言,转化为适应于学生的教学语言。
布鲁纳说:“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
⑥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体系的固有特点,认真的理顺好互动的思路,让每一个环节都能紧紧地扣动学生的心弦。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⑦这种分类引导的方法,在互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3、方法要活,效果要好。
互动的的方式因人而异,并没有模式可套,它是一种极具个性化
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有一种预测的能力,互动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有所准备,同时还要有一种应变的能力,互动之中出现始料
不及的问题,要能够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随即予以处理。
赞科夫指出:“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或教育任务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
这种对比是激发教师思考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这样能够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的实质。
”⑧好的方法是在时效性的对比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治学。
课堂互动要在得法,贵在求效。
三
教学提问作为课堂互动的要件,是促成互动的线索,是链接知识
的纽带,是激活思维的手段。
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版的《青年学习》载文指出,如果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提出正确的问题,就能激发孩子
的好奇心;但是如果做得不对的话,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美国教育专家斯蒂文也指出:“高水平的问题的问题是一个教师运用各种技巧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推理。
”⑨罗素也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⑩可见,教学提问这一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
美国教育界的专家认为,课堂上可以进行提问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事实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解释性的问题(有着不止一个答案)、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会有正确错误的判断)。
好的问题必须可直达教学目标的核心并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评估。
笔者就教学提问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第一、教学提问必须以可靠地信度为依托。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所提的问题必须涉及到知识的本质。
通过明确的问题设计,能够切实解决教学上的一个实际问题。
第二、教学提问一定要具有适当的高度。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能以某种方式加以反应。
要在自愿回答和不愿回答的学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第三、教学提问应该有一定的力度。
要有对教材知识的穿透力,教师要超越具体的教学内容,用一系列存在着内在联系的问题编制网络,使教学的过程又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四、教学提问还应讲究维度。
所谓提问的维度,即提问的立体化。
新课程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课程。
模块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并通过整合学生的经验及相关内容而形成。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全方位、多层面的考虑,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学生对知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地认知。
第五、教学提问的梯度问题。
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对问题理解程度的不同。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关照,就不能不考
虑什么样的问题最适应某一类学生。
课堂互动和教学提问时课堂教学改革中最实际、最有探讨价值的研究课题,试图通过拙文引起同行的重视,抛砖引玉,把互动教学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推出成果,使课堂教改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注释:
①(《教育内部信息》,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2003年第46期);
②(《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19页);
③(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2页);
④(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
⑤(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23页);
⑥(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⑦(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第252页);
⑧(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39页);
⑨(《教育内部信息》,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2003年第2期、第43期);
⑩(罗素:《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