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

艺术欣赏的三个阶段

艺术欣赏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反思性的审美接受活动,是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情感、感知、理解、想象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复杂作用进行艺术再创造,并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

一、直觉反应阶段(观)

冥想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以锻炼我的头脑,让头脑保持清醒。

而清晨精力昏沉,更容易进入状态;不知道一天会有什么事情来干扰,所以早上先做冥想可以确保每天有时间做冥想;让自己头脑更清晰的开始一天,使得一天的状态都会随之提高。

例如无意中在一本画册里面发现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虽然从前完全不了解所谓抽象表现主义,对于这位画家也比较陌生,却可以感受到线条里面的运动性,一下子可以抓住其中的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审美感受。直觉反应为日后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活动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二、审美体验阶段(品)

审美体验是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

审美体验阶段是欣赏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以及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以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去体验艺术形象,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快感,激起丰富的情感。审美体验阶段是审美进一层再创造的全面落实,是审美愉悦的充分张扬,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厅,屏息凝神,开始专注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个时候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全面地刺激大脑,激起听众内心的波澜。

三、精神升华阶段(悟)

精神升华阶段是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

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这也是艺术欣赏活动的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精神升华阶段已经不同于直觉反应和审美体验的理解,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哲理性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

例如在阅读《悲惨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种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澜壮阔的社会和人生画卷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个世事纷杂而又充满激情与痛苦的世界。

通过以上关于艺术欣赏的三个阶段内容介绍,相信大家会对艺术欣赏的三个阶段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可以对大家以后的美学鉴赏有所帮助。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什么是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认知和视觉印象,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做出判断,所以这种情感活动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它主要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美术鉴赏属于艺术接受学的范畴。艺术家创作出了美术作品,但艺术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必须通过美术鉴赏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才会使作品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艺术创造者及其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美术鉴赏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美术鉴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可以开拓人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可以丰富审美心理结构,优化情感结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条件 美术鉴赏活动中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美术鉴赏便不能成立。一方面,美术作品作为鉴赏的审美客体,是读者和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因此构成美术鉴赏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

艺术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

艺术欣赏的三个阶段 艺术欣赏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反思性的审美接受活动,是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情感、感知、理解、想象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复杂作用进行艺术再创造,并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 一、直觉反应阶段(观) 冥想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以锻炼我的头脑,让头脑保持清醒。 而清晨精力昏沉,更容易进入状态;不知道一天会有什么事情来干扰,所以早上先做冥想可以确保每天有时间做冥想;让自己头脑更清晰的开始一天,使得一天的状态都会随之提高。 例如无意中在一本画册里面发现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虽然从前完全不了解所谓抽象表现主义,对于这位画家也比较陌生,却可以感受到线条里面的运动性,一下子可以抓住其中的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审美感受。直觉反应为日后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活动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二、审美体验阶段(品) 审美体验是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 审美体验阶段是欣赏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以及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以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去体验艺术形象,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快感,激起丰富的情感。审美体验阶段是审美进一层再创造的全面落实,是审美愉悦的充分张扬,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厅,屏息凝神,开始专注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个时候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全面地刺激大脑,激起听众内心的波澜。 三、精神升华阶段(悟)

精神升华阶段是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 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这也是艺术欣赏活动的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精神升华阶段已经不同于直觉反应和审美体验的理解,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哲理性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 例如在阅读《悲惨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种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澜壮阔的社会和人生画卷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个世事纷杂而又充满激情与痛苦的世界。 通过以上关于艺术欣赏的三个阶段内容介绍,相信大家会对艺术欣赏的三个阶段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可以对大家以后的美学鉴赏有所帮助。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三个阶段

——从九个角度看名画 直观欣赏阶段-自身属性,背景分析阶段-社会属性和审美体验阶段-美学属性。 对于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游客,参观美术馆时也许已会感到无所是从,不知从何入手去欣赏那看似雷同画作。即使面对着传世名作,也难以感受到其巨大的气场。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美 2. 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 3.陶冶情操-阳光性格--非商业化的精英美术-76%中国学生没有进过美术馆,仅有2%进过5个以上。 用画家的眼睛看绘画—三个层次,回答九个问题。 第一阶段:直观欣赏阶段——即通过直接观察作品外部特征,进而对其初步欣赏。 问题1:画了什么? 这是一个涉及到美术作品分类的问题,通常的三种分类法如下: 从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上分类:1.素描。 2. 水粉,水彩。 3. 油画。4. 版画。 从作品的形式上分类:1. 壁画。 2. 传统平面绘画。3. 雕塑。 4. 商业平面设计。 5. 工艺美术。 从题材上分类: 1. 肖像。 2. 风景。 3. 静物。4. 宗教与神话传说。5. 风俗。 对于大多数观赏者在看到一幅作品时通常第一个反应是:画了什么。因此,我主要从题材上分析。 通过对人物的五官(眼,口),手,姿态和衣着来分析人物性格。 有些画家,像提香只要付足够多的报酬,就会美化雇主。而有些大师,像委拉斯开兹,戈雅则不畏权贵地反映真实与本质—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

一幅画反映了四种性格类型:"多血质" , "胆汁质", "黏液质"和"抑郁质". 《四使徒》欣赏:这件作品是丢勒晚年的成功之作,也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品,作品描绘的是耶稣的四大门徒,彼得、约翰、保罗、马可。左图中,年轻俊秀的约翰,内穿浅绿上衣,外披红色的大氅,侧立着,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中的圣经;一旁的年老的彼得也低着他宽大的前额,俯首阅读,彼得手中捧着巨大的金色钥匙,他们显示出温柔、善良的性格。右图中,披着浅色大氅的保罗,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握着利剑,双目怒视,显示出刚毅的性格,深邃的眼神,锐利而逼人;一侧的马可,手握一卷,机警地注视着四周。这两组人物的形象、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作品中所描绘的虽然不多,仅仅是四个脑袋和两件硕大的袍子、两本圣经。但是脑袋是有表情的。表情来自头发、脸部的肌肉、还有眼睛。思考着的眼睛有些忧郁、平静而专注,眼神往往是凝聚而内敛的,光线从里向外收拢,直达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多血质的眼神是跳跃而单纯的,是冲动、激情的汇合,光芒四射,闪烁不定,有些张狂和直白,落在哪里都不太稳定,像上窜下跳的电脑鼠标。粘液质的眼神就比较复杂和暧昧了,显得粘稠和沉重,还有几分失望和忧虑。所以那个年老的彼得,干脆就把脑袋低下了,因为有眼睛和没有眼睛,这个世界都不会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而胆汁质的眼神就完全不同了,多少有点神经质,或是多疑和压抑的,那种放射式状咄咄逼人的目光,能够焚毁鲜花和垃圾。正视这样的眼睛,需要勇气和智慧。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风景只是作为背景使用。渐渐演进为一个独立的画派。 西方风景画中的元素:史迹和教堂。山水。海景。森林。 风景画家:荷兰小画派。特纳,康斯坦波尔,巴比松画派,俄罗斯风景画家。印象派风景画家。 风景画分两种:着重体现自然之美和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海景画和教堂画为例)

教学研究:诗词鉴赏的三个阶段

教学研究:诗词鉴赏的三个阶段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6.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

艺术鉴赏的条件及鉴赏流程-艺术鉴赏的一般流程

艺术鉴赏的条件及鉴赏流程 艺术鉴赏包括对艺术品的鉴别和欣赏,艺术鉴赏是人们在接受艺术品的过程中,多艺术进行再创造,用人们复杂的心理如感觉、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在这复杂的作用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同时使我们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活动。因此,艺术鉴赏并非被动的接受,也不是“画的真好”、“唱的真好”等简单的欣赏,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主体在鉴赏活动中获得了审美享受,同时也获得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升华的心理满足,所以不得不承认艺术鉴赏是一种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复杂精神活动。 一、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 (一)主观条件 1.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鉴赏者的艺术素养包括对艺术作品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想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无过于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美,很明显,这种艺术素养是后天大量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去训练出来和培养出来的,并且这种艺术素养在集体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提高。 2.鉴赏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鉴赏者需具备一定文化修养,也就是主体鉴赏者须有知识水平,只有了解艺术品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才能够对作品创作的意图有所了解与体会,也就不会导致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不明白乃至形成误解和偏见。任何艺术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氛围中产生的,完全不了解作者的时代和精神世界就会导致对作品的认识不明确。 3.鉴赏者需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的短浅会给我们对作品的鉴赏增加很多障碍。对此鲁迅曾说;“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既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及精彩处,而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也经历了类似的时,这才了然起来。” (二)客观条件 1.艺术品有审美价值作为主体的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这个对象来说,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上的魅力和审美上的内涵,审美价值越高的艺术品就越能唤起欣赏者的美感和兴趣。只有美妙的音乐才能唤起人们在情绪上的感动,诗词在赏析的过程中能“品尝出味道来”才是好的诗篇,普普通通的“声音”或“噪音”,根本无法给鉴赏者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2.实际环境的条件的要求在生活的实际环境条件也可能会形成对欣赏

艺术创作阶段

艺术创作通常包括那几个阶段?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与此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称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体验积累越多,创作激情越多。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艰苦的脑力活动,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汇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在艺术构思活动中,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影响下发挥作用的。 (3)艺术传达 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因此,艺术传达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艺术传达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再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

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无论是绘画、音乐、舞 蹈还是文学作品,每一个艺术品都经历了一个特定的流程。然而,尽 管每个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和风格,艺术创作可以被概括为三 个基本步骤:灵感、构思和实现。 第一步:灵感 艺术创作的起点通常是灵感的闪现。这种灵感可以来自身边的环境、个人经历或其他艺术作品。无论是一幅画面、一段音乐还是一个情节,灵感都是艺术家获得创作动力的源泉。艺术家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 中汲取灵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启发。对于灵感的捕捉和 把握需要艺术家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和思维的开放性。 第二步:构思 在获得灵感后,艺术家接下来需要进行构思。这个步骤是将灵感转 化为具体作品的关键。艺术家需要进行思考和策划,决定如何最好地 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构思阶段,艺术家可能会进行创意的融合、背景的设计、角色的塑造等等。通过这一过程,艺术家逐渐将模糊的 想法转化为清晰的概念,并为创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 第三步:实现 实现是艺术创作的最终步骤。在这一阶段,艺术家开始付诸实际行动,利用各种媒介和技术将构思转化为可视、可听或可触的形式。对 于绘画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涂画和调色;对于音乐家来说,这可能

意味着演奏和录音;对于作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撰写和编辑。实现阶段需要艺术家对自己的技术和工具有充分的掌握,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可能还需要不断地做出修改和调整,以使作品更加完美。 总结 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灵感、构思和实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创作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艺术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偏重和方法,但这三个基本步骤是无法回避的。通过灵感的触发、构思的整理以及实现的完成,艺术家最终呈现出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展现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自己还是观众来说,艺术创作的这三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让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艺术来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

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造,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在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艺术生产的产品与艺术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有三个层次——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具体内容如下: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与表现手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艺术家以之展开艺术表现和审美创造的物质材料、艺术媒介;二是艺术家对相应的物质材料和物质媒介进行形式化组织、加工、改造时所使用或创造的艺术表现方式、艺术技巧等。艺术语言是艺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它伴随着艺术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成败,其次是观众艺术欣赏的直观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例如:舞蹈艺术中的身体、绘画中的笔墨等。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审美主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指观众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经由对作品的把握,借助审美直觉、情感、想象、联想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也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在头脑中主客统一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艺术形象是作品的中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的特征在于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再现型形象和写意型形象、动态形象和静态形象、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等。例如张继刚《一个扭秧歌的人》塑造了一个热爱舞蹈艺术、诲人不倦、临死不休的民间艺人形象。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一部艺术作品透过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的更为深远的思想、情感和意味,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艺术意蕴包含着艺术家关于社会人生的深层体悟,在作品中往往表现为意蕴深广的、不可言传的哲理、诗情或美学意味。艺术意蕴可以分为美学意味、哲理玄思、情感底蕴三个层次。它具有直觉性、超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模糊性、朦胧性等特征。例如在小仲马的《茶花女》,通过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由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三个层次构成,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同时又需要将这三个层次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不断探索和创新艺术语言,塑造鲜明生动、感情充沛的艺术形象,达到“终极关怀”高度的艺术意蕴,这样的作品才是传世不朽的艺术精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