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的分类及描述

储能的分类及描述

储能是将能量从一个时间段转移到另一个时间段的过程,以便在需要时使用它。储能技术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能量需求,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因此可以根据其特征和应用领域对其进行分类。

1. 机械储能系统

机械储能系统是一种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储能系统,包括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如弹簧、蓄水池、风力机、压缩空气储能机等。这些系统将能量通过机械力量的形式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

2. 电化学储能系统

电化学储能系统是一种将能量转化为化学反应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这些系统将能量储存在电化学反应中,并在需要时将其转化为电能。

3. 热储能系统

热储能系统是一种将能量储存在热量中的储能系统,包括热储存罐、热泵等。这些系统将热能储存在储存罐中,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4. 动力储能系统

动力储能系统是一种将能量储存在动力中的储能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氢能储能系统等。这些系统将能量储存在运动中,以便在需要时释放。

总之,储能技术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储能系统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在未来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储能技术将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为人类提供更可靠的能源供应。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储能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 一机械类储能 机械类储能的应用形式只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1.1 抽水蓄能 (1)基本原理 电网低谷时利用过剩电力将作为液态能量媒体的水从低标高的水库抽到高标高的水库,电网峰荷时高标高水库中的水回流到下水库推动水轮机发电机发电。 (2)特点 属于大规模、集中式能量储存,技术相当成熟,可用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峰; 效率一般约为 65%~75% ,最高可达80%~85%; 负荷响应速度快(10%负荷变化需10秒钟),从全停到满载发电约5分钟,从全停到满载抽水约1分钟; 具有日调节能力,适合于配合核电站、大规模风力发电、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 电。 (3)缺点 需要上池和下池;

厂址的选择依赖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与负荷中心有一定距离,需长距离输电。 (4)应用 目前,抽水蓄能机组在一个国家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世界储能装置总容量为128GW,其中抽水蓄能为127GW,占99%。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有抽水蓄能电站34座,其中,投运26座,投运容量2064.5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11.4亿千瓦的1.8% 。(另在建8座,在建容量894万千瓦) 1.2 飞轮储能 (1)基本原理 在一个飞轮储能系统中,电能用于将一个放在真空外壳内的转子即一个大质量的由固体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加速(达几万转/分钟),从而将电能以动能形式储存起来(利用大转轮所储存的惯性能量)。 (2)优点 寿命长(15~30年); 效率高(90%); 少维护、稳定性好; 较高的功率密度; 响应速度快(毫秒级)。 (3)缺点 能量密度低,只可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储能场景与分类

储能场景与分类 储能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它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为能源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持。储能场景和分类是储能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和能源系统特点,储能技术可以被分为多个分类,并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中。 一、储能场景 1. 风电储能场景 风电是一种波动性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可以在风电发电量高峰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低谷期释放出来以满足供电需求。风电储能可以提高风电发电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同时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2. 太阳能储能场景 太阳能是另一种波动性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可以在太阳能发电量高峰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弥补夜间或阴天等低谷期的能源供应。太阳能储能可以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 3. 电动汽车储能场景

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移动储能设备,通过车载电池储存电能,并在需要的时候将电能释放出来供电使用。电动汽车储能可以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交互,既可以为电网提供储能支持,又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充电。 4. 储能电站场景 储能电站是大规模储能系统,可以将大量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供电使用。储能电站可以用于调峰填谷、备用电源、频率调节等多种应用场景,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入和输出。 二、储能分类 1. 化学储能 化学储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其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再在需要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常见的化学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它们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储能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机械储能 机械储能是利用机械设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在需要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常见的机械储能技术包括压缩空气储能、

储能的概念和分类

储能的概念和分类 储能的概念和分类 储能的概念 储能是指将电力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保存起来,以备之后使用的过程。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储能技术可以平衡能量供需,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储能的分类 1.化学储能 –化学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如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等。 –氢能储存: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水,将能量储存于水分子中,再利用水电解产生氢气释放能量。 2.电磁储能 –超级电容器:利用电极间电荷吸附和电离来储存电能。 –电感储能:将电能储存于电感中,通过改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放出能量。 3.机械储能

–重力势能储存:将电能转化为重物的高位势能,如重物下降时释放电能。 –弹性势能储存:将电能转化为弹簧或其他弹性材料的应变能,如弹簧弯曲储存能量。 4.热储能 –蓄冷储能:利用低温物质吸收热量并将其储存,在需要时释放冷量。 –热储能床:通过储存高温物质的热量来储存能量,再通过释放热量产生电能。 5.光能储能 –光储能电池:通过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如太阳能电池板。 –光热储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如太阳能热水器。 6.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并将其储存,再通过释放压缩空气产生电能。 以上分类只是对储能技术的一种常见划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 分类方法。不同的储能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储 能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7.地热储能

–地热水储能:通过地下热水储存地热能量,再通过传热系统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或发电。 –地热岩储能:将热水注入地热岩层中,储存热能,并在需要时通过热交换器释放热量。 8.化学合成燃料储能 –氢能储存:将电能用于制取氢气,并将氢气储存于氢气罐中,在需要时通过氢燃料电池释放能量。 –合成气体储存:将电能利用水电解制取氢气和氧气,再通过合成气体制造燃料,储存能量并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 9.超导储能 –超导储能:通过液氮或液氦将电能储存在超导线圈中,实现超低温超导状态以减少电阻,提高储能效率。 10.地下储气库 –天然气储存:将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储气库中,以备后续使用。 –压缩空气储存:将电能利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储存在地下储气库中,再通过释放压缩空气产生电能。 11.电能储存 –电池储存: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如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等。

储能培训资料

储能培训资料 【储能培训资料】 一、什么是储能? 储能(Energy Storage)指的是将能量储存到某种设备或系统中,并 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供应给电力系统或其他能源系统使用的技术与方法。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波动性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也为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 了可能。 二、储能的分类 (一)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并以电势差储存起来的技术。其中最常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钠硫 电池等。 (二)机械储能 机械储能是将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通过机械装置或设备进行转换 和储存。常见的机械储能技术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弹簧储 能等。 (三)电容储能

电容储能是指将电能存储在电容器中的技术。电容储能具有高效率、长寿命、低维护成本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调节、UPS电源和蓄电 池备份等领域。 (四)热能储存 热能储存是将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并将其储存起来 以供应用。常见的热能储存技术包括热储存燃料电池和蓄热式空调等。 (五)化学能储存 化学能储存指的是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并通过化学反应释 放出来。常见的化学能储存技术包括氢能储存和氨合成等。 三、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一)电网储能 电网储能是指将储能设备连接到电网中,通过对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平衡电力供需。电网储能技术可以应对电力系 统的负荷波动、频率调节和电压稳定等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二)分布式储能 分布式储能是指将储能设备直接应用于电力终端,如工业用电、商 业建筑和住宅区等。分布式储能技术可以提供备用电源、平滑负荷峰 谷和削峰填谷等功能,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改善用电质量。 (三)新能源应用

储能产品的分类

储能产品的分类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应用,储能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储能产 品作为储能技术的具体载体,其分类也逐渐丰富。下面将从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热能储能三个方面来介绍储能产品的分类。 一、电化学储能产品 电化学储能产品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存储电能的产品,主要包括电 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池可分为可充电电池和一次性电池两种,前者包 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后者则多用于较为简单的电 子设备中。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类似于电池的储能器,相对于电池,它 的能量密度低,但功率密度高,克服了电池短时间峰值功率不足的缺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力等领域。 二、机械储能产品 机械储能产品是指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进行储存,包括飞轮储能、压 缩空气储能和液压储能等。飞轮储能是指将电能转化成轴向动能,利 用高速旋转运动来储存能量,用于电力系统的瞬时调节和平衡。压缩 空气储能是指采用压缩空气来存储能量,将储气罐用于储能,当需要 用时可以将气体释放出来驱动机械设备。液压储能则是将电能转换成 某种介质的压力能,可广泛应用于机械手臂、压金机、冲床等领域。 三、热能储能产品 热能储能产品是指利用热能转化、储存和释放来进行储能,包括熔融 盐储能、热泵储能和PCA储热板等。熔融盐储能是一种热能存储方式,它利用盐类在高温下熔化的特性,通过变化相转化来进行储存和释放 热能。热泵储能是指利用外界环境温度差,将低温热量转移至高温区

域储存,当需要使用时,通过热动力系统来释放储存的能量。PCA储热板则是通过引入相变材料,将电能变成摄温贮能,可应用于空调系统、太阳能利用等领域。 总之,储能产品作为储能技术的载体,其分类较为丰富,针对不同场 景应用需求具有不同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储能产品 的分类也会越来越细化,发挥出更多的能量储存和应用价值。

储能技术的分类与评级标准

储能技术的分类与评级标准 一、储能技术类型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三大类。 1. 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抽水蓄能是最成熟、最经济、技术可靠性最高的储能技术,通过利用上下水库的势能差,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需要时再通过水轮机将储存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压缩空气储能则是利用地下盐穴、矿井或者山洞等安全区域,在电力过剩时将空气压缩并存储,需要时再通过燃气轮机将储存的空气能量转化为电能。飞轮储能则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储存,需要时再通过发电机将储存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化学储能: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等。铅酸电池是最常用的化学储能电池,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周期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等领域。钠硫电池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但需要高温环境才能运行。液流电池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 3. 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和超导磁储能等。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快速充放电的储能元件,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和环保

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设备和电力质量等领域。超导磁储能则利用超导线圈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储存,需要时再通过涡轮发电机将储存的磁场能转化为电能。 二、技术评级标准 对于不同的储能技术,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级: 1. 技术成熟度:包括技术的研发阶段、应用范围和实际运行经验等方面。技术成熟度越高,评级越高。 2. 能效性:即储能技术在储存和释放能量过程中的效率。能效性越高,评级越高。 3. 成本效益:即储能技术的投资成本、运行维护费用和使用寿命等方面。成本效益越高,评级越高。 4. 可扩展性:即储能技术在扩大规模和增加容量方面的能力。可扩展性越好,评级越高。 5. 环境友好性:即储能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环境友好性越好,评级越高。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储能技术,可以根据其技术成熟度、能效性、成本效益、可扩展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评级。

储能技术的分类与比较研究

储能技术的分类与比较研究 引言: 随着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快速发展,能源储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储 能技术作为解决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不匹配的关键,广泛应用于能源系统,为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持。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能量储存,压缩空气能储存,储热技术和动力电池储能技术,并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未来的能源储存发展提供参考。 一、电池能量储存 电池能量储存技术是最常见的储能技术之一。它可以将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并通过充放电循环进行能量储存和释放。常见的电池能量储存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铅酸电池作为最早被商业化应用的电池之一,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但能量密度较低。锂离子电池则在能量储存密度和充电效率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设备等领域。燃料电池则以高效、环保和长寿命等特点,成为新一代电池中备受关注的储能技术。 二、压缩空气能储存 压缩空气能储存技术是一种基于压缩和膨胀原理的储能技术。它将机械能转化 为气体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能量。压缩空气能储存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空气储能系统和储气罐式压缩空气能储存。空气储能系统将压缩空气储存在地下或海底,通过管道输送气体,从而在需要能源时进行释放。储气罐式压缩空气能储存则将压缩空气储存在储气罐中,通过控制阀门进行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压缩空气能储存技术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且具有大规模能量存储和取出的能力,但也存在能量转化效率低和对适合的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的缺点。 三、储热技术

储热技术是通过利用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储存。常见的储热技术包括熔盐储热、水蓄能储热和岩石热储存等。熔盐储热技术通过将盐类储存在集热器中,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实现热能的储存和释放。水蓄能储热技术则通过将热能转化为水体的高度能量,通过抬升和下降水体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岩石热储存技术则是通过利用岩石的热容量和导热性,将热能存储在岩石中。储热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期稳定性等优点,但也面临着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设备成本较高的挑战。 四、动力电池储能技术 动力电池储能技术是指利用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来进行能量储存的技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储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利用了已经存在的电池系统,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可持续性。此外,动力电池储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将废旧电动车辆的电池重新利用,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总结与展望: 储能技术的分类包括电池能量储存、压缩空气能储存、储热技术和动力电池储能技术等。这些技术在解决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技术之间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如成本、能量密度、能量转化效率等方面。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特定的需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储能技术。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储能技术将会持续发展并不断完善,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和能源转型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储能产品基础知识

储能产品基础知识 储能产品是指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的设备或系统。储能技术具有多种形式,如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本文将介绍储能产品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分类、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一、储能产品的分类 根据储能方式的不同,储能产品可以分为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电容储能、机械储能等几种类型。 1. 化学储能: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起来的技术。目前最常见的化学储能产品是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2. 电磁储能:电磁储能是指通过电磁场的能量转换实现电能储存的技术。常见的电磁储能产品包括电感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动机和发电机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磁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3. 电容储能:电容储能是指通过电容器将电能储存起来的技术。电容储能产品具有快速充放电、长寿命等特点,常用于储能系统中。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容储能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

密度的特点。 4. 机械储能:机械储能是指通过物体的运动或位移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技术。常见的机械储能产品包括弹簧、飞轮和重力储能系统等。机械储能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储能产品的原理 储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将其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以化学储能为例,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起来。在充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部。在放电过程中,化学能再次转化为电能,通过电池的正负极产生电压和电流,供应给外部电路使用。 其他储能产品的工作原理类似,通过不同的物理原理将电能储存起来,如电磁场能量的转换、电场能量的储存、机械能的积累等。 三、储能产品的应用领域 储能产品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和微电网等。 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储能产品可以用于调峰填谷、备用电源、频率调节等。通过储能产品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

储能技术分类 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分类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是指将能量转化为可存储形式,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的技术。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补充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储能技术的分类主要有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热储能等。本文将对这些储能技术进行分类介绍,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一、机械储能技术 机械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能,并将其存储在弹簧、飞轮、气体或液体等储能装置中的技术。机械储能技术具有高效、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调峰、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领域。例如,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将低峰时段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能,然后在高峰时段释放出来,可以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化学储能技术 化学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存储在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装置中的技术。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时间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

电站等领域。例如,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储能技术,在电动汽车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然后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驱动电动汽车运行。 三、电磁储能技术 电磁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将能量转化为电磁场能,并将其存储在电感、电容等储能装置中的技术。电磁储能技术具有快速响应、高效率、可持续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航天航空等领域。例如,在医疗设备中,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电磁场能存储起来,然后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供应设备使用,可以实现设备的无线供电,提高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四、热储能技术 热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将能量转化为热能,并将其存储在热储存材料中的技术。热储能技术具有热损失小、储存时间长、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利用、热水供应等领域。例如,在太阳能利用中,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其存储在热储存材料中,可以在夜间或阴天时使用这些储存的热能,满足热水供应或供暖需求。 以上是对储能技术的分类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进行的简要介绍。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储能技术将在未来

干货!储能技术的分类

干货!储能技术的分类 21世纪是一个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在这个时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从智能AI到寻常的万家灯火,现代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但传统能源日益枯竭,能源的紧缺和分布不均已然成为各个国家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实现3060 双碳目标提供了可能。而推动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成为主体能源离不开储能,储能是促进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 储能,是通过特定的装置或物理介质将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不同方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再需要时利用的技术。现有的储能技术一般分为五种,即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每种不同的储能技术又包含更多不同的应用形式。 机械储能 机械储能的应用形式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抽水蓄能是指在电网低谷时,将水从低位水库抽到高位水库储能,在电网峰荷时,将高水库中的水回流到下水库推动水轮机发电机发电。它的优点是规模大,能量储存集中,技术成熟;负荷响应速度快,调节能力好。缺点主要是需要上池和下池;建造比较依赖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与负荷中心有一定距离,需长距离输电。抽水

蓄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截至2020年底,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1.79GW。 压缩空气储能是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其优点有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消纳;可作为紧急备用电源。缺点是选择合适地点非常有限;需要燃气轮机配合;全过程效率低。 飞轮储能是指利用电动机带动飞轮高速旋转,在需要的时候再用飞轮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其优点是运行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维护少、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毫秒级)。缺点是能量密度低,只可持续几秒到几分钟;自放电率高。

储能技术分类

储能技术分类 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储能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 一机械类储能 机械类储能的应用形式只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1.1 抽水蓄能 (1)基本原理 电网低谷时利用过剩电力将作为液态能量媒体的水从低标高的水库抽到高标高的水库,电网峰荷时高标高水库中的水回流到下水库推动水轮机发电机发电。 (2)特点 属于大规模、集中式能量储存,技术相当成熟,可用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峰; 效率一般约为65%~75% ,最高可达80%~85%; 负荷响应速度快(10%负荷变化需10秒钟),从全停到满载发电约5分钟,从全停到满载抽水约1分钟;

具有日调节能力,适合于配合核电站、大规模风力发电、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 (3)缺点 需要上池和下池; 厂址的选择依赖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与负荷中心有一定距离,需长距离输电。 (4)应用 目前,抽水蓄能机组在一个国家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左右。截至2021年底,全世界储能装置总容量为128GW,其中抽水蓄能为127GW,占99%。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有抽水蓄能电站34座,其中,投运26座,投运容量2064.5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11.4亿千瓦的1.8% 。(另在建8座,在建容量894万千瓦) 1.2 飞轮储能 (1)基本原理 在一个飞轮储能系统中,电能用于将一个放在真空外壳内的转子即一个大质量的由固体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加速(达几万转/分钟),从而将电能以动能形式储存起来(利用大转轮所储存的惯性能量)。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储能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 一机械类储能 机械类储能的应用形式只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1.1抽水蓄能 (1)基本原理 电网低谷时利用过剩电力将作为液态能量媒体的水从低标高的水库抽到高标高的水库,电网峰荷时高标高水库中的水回流到下水库推动水轮机发电机发电。 (2)特点 属于大规模、集中式能量储存,技术相当成熟,可用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峰; 效率一般约为65%~75%,最高可达80%~85%; 负荷响应速度快(10%负荷变化需10秒钟),从全停到满载发电约5分钟,从全停到满载抽水约1分钟; 具有日调节能力,适合于配合核电站、大规模风力发电、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3)缺点 需要上池和下池; 厂址的选择依赖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与负荷中心有一定距离,需长距离输电。 (4)应用 目前,抽水蓄能机组在一个国家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世界储能装置总容量为128GW,其中抽水蓄能为127GW,占99%。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有抽水蓄能电站34座,其中,投运26座,投运容量2064.5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11.4亿千瓦的1.8%。(另在建8座,在建容量894万千瓦)

1.2飞轮储能 (1)基本原理 在一个飞轮储能系统中,电能用于将一个放在真空外壳内的转子即一个大质量的由固体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加速(达几万转/分钟),从而将电能以动能形式储存起来(利用大转轮所储存的惯性能量)。 (2)优点 寿命长(15~30年); 效率高(90%); 少维护、稳定性好; 较高的功率密度; 响应速度快(毫秒级)。 (3)缺点 能量密度低,只可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由于轴承的磨损和空气的阻力,具有一定的自放电。 (4)应用 飞轮储能多用于工业和UPS中,适用于配电系统运行,以进行频率调节,可用作一个不带蓄电池的UPS,当供电电源故障时,快速转移电源,维持小系统的短时间频率稳定,以保证电能质量(供电中断、电压波动等)。 在我国刚刚开始在配电系统中安装使用。电科院电力电子研究所曾为北京306医院安装了一套容量为250kVA,磁悬浮轴承的飞轮储能系统,能运行15秒,2008年投运。 1.3压缩空气储能 (1)基本原理 压缩空气储能采用空气作为能量的载体,大型的压缩空气储能利用过剩电力将空气压缩并储存在一个地下的结构(如地下洞穴),当需要时再将压缩空气与天然气混合,燃烧膨胀以推动燃气轮机发电。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储能技术种类和特点 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 技术.储能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 一机械类储能 机械类储能的应用形式只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抽水蓄能 1基本原理 电网低谷时利用过剩电力将作为液态能量媒体的水从低标高的水库抽到高标高的水库,电网峰荷时高标高水库中的水回流到下水库推动水轮机发电机发电. 2特点 属于大规模、集中式能量储存,技术相当成熟,可用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峰; 效率一般约为 65%~75% ,最高可达80%~85%; 负荷响应速度快10%负荷变化需10秒钟,从全停到满载发电约5分钟,从全停到满载抽水约1分钟; 具有日调节能力,适合于配合核电站、大规模风力发电、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

3缺点 需要上池和下池; 厂址的选择依赖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与负荷中心有一定距离,需长距离输电. 4应用 目前,抽水蓄能机组在一个国家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世界储能装置总容量为128GW,其中抽水蓄能为127GW,占99%.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有抽水蓄能电站34座,其中,投运26座,投运容量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亿千瓦的% .另在建8座,在建容量894万千瓦

飞轮储能 1基本原理 在一个飞轮储能系统中,电能用于将一个放在真空外壳内的转子即一个大质量的由固体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加速达几万转/分钟,从而将电能以动能形式储存起来利用大转轮所储存的惯性能量. 2优点 寿命长15~30年; 效率高90%; 少维护、稳定性好; 较高的功率密度; 响应速度快毫秒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