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延长(月经不尽)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期延长(月经不尽)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期延长,行经时间延长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为基本特征。常见于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等疾病及宫内放置节育环之后,属于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范畴。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很多,有外因,也有内因。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外因常见风寒湿热邪毒外侵,侵淫胞脉,以致血海不宁,冲任不固;内因常见素体虚弱,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思虑过度,或地理环境改变,调摄适宜等,以致中气虚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或情志不遂,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郁化火,损伤血络,冲脉不固;或素体阴虚,或久病阴伤,或多产房劳损伤,肝肾不足,阴精耗伤,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滞血瘀,瘀阻胞宫,血不循经。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可有饮食、起居、情志失调、盆腔炎症等病史,或有计划生育手术史。
2、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可伴有经量增多。
3、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慢性盆腔炎者,妇科检查有宫体压痛,附件增粗、压痛等阳性体征。
4、卵巢功能检查BBT测定,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适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二、中医辨证要点
本病辩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证候、舌脉综合分析。一般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伴倦怠乏力,舌淡,脉弱,多属气虚;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舌红,脉细数,多属虚热;行经时间延长,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于湿热。
本病临床须以崩漏相鉴别,崩漏是经血非时而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紊乱,而本病仅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正常,有时可伴见经量增多。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李娅认为本病的治疗以固冲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以经期服药为主。气虚者重在益气摄血;阴虚血热者宜滋阴清热,安冲宁血;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活血化瘀止血。湿热阻滞者,清热利湿,行滞止血。不可概投固涩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分证论治
1、气虚失摄证
主症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怠倦乏力,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方用举元煎加减。常用药物: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当归、芍药、阿胶、艾叶、乌贼骨等。
若经量多者,酌加炮姜炭、五味子、生牡蛎、五味子等温经固涩之品;伴有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酌加三七、茜草根、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兼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者,酌加炒川续、杜仲、熟地等补肾益精之品;若气血两虚,可加乌鸡白凤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或加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2次,益气养血。若气阴两虚,可加生脉饮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益气养阴。若脾肾阳虚,四肢乏力,畏寒怕冷,加人参、茯苓、白术、巴戟天,薏苡仁,补骨脂,乌贼骨,健脾补肾,调经止血。
2、阴虚血热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少,经色鲜红,质稠,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治疗: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加减。常用药物: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白芍、丹皮、白芍、玄参、黄柏、女贞子、墨旱莲、茜草、益母草、山萸肉、乌贼骨、椿根皮、血余炭。
若口渴者,酌加麦冬、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若伴见带倦乏力,气短懒言者,乃气阴两虚,酌加太子参、制黄精、五味子,气阴双补以止血。
3、气滞血瘀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涩。
治疗: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减。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生地、延胡索、广郁金、赤白芍、炒蒲黄、桂枝、茯苓等。
若兼见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黯红苔薄黄,酌加生地、黄芩、马齿苋、藕节炭等清热化瘀止血之品。若血瘀重,小腹坠胀,可加血竭胶囊,每次4~6粒,每日3次,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4、湿热阻滞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方药方用四妙丸合小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怀牛膝、薏苡仁、藕节、炒蒲黄、黄芩炭、茜草根、白茅根、仙鹤草。
若兼见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气味,可用易黄汤,或龙胆泻肝汤,或加地榆、椿根皮、败酱草、苦参、泽泻,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