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及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4月社科纵横Ap r,2007总第22卷第4期S OC I A L S C I E NCES RE V I E W VOL.22NO.4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及原因分析3
吴振信33 贠立艳 孙 强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1)
【内容摘要】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是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结果,但高技术产业又是推动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本文在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差异的特征,并从地理、政策、技术转化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能够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差异化的解读,挖掘出促进或阻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
【关键词】高技术 区域差异 技术转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7)04-0049-03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高新区起,我国高技术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初具一定的规模,一些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大幅度上升,部分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4429.38亿元,同比增长了22.74%,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8%。出口额达到2182.5亿美元,增长31.8%,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的28.7%,超出2004年0.7个百分点。可见,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化差异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一、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为便于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我们将全国高技术产业按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单元,并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直辖市)进行比较。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等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以及海南等9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10个省市区。
1.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总体比较
从整体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1998年到2004年的6年间,该指标从78.75%上升到了88.99%;而从同期中西部地区纵向比较看,该指标虽然都增长了近200%,但其占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却下降了5~6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2005年,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共完成总产值30776.5亿元,较2004年增加了0.41个百分点,占全国的89.39%;而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981.26亿元和1671.61亿元,分别较2004年降低了0.15和0.25个百分点,占全国的5.75%和4.86%。
另外,从高技术新产品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高技术新产品产值5933.81亿元,占全国的87.53%,较2004年增加了1.3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257.19亿元,占全国的90. 93%,较2004年增加了0.08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数528. 52万人,占全国的79.33%,较2004年增加了3.96个百分点。而同期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19. 27亿元和525.81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71%和7.76%,较2004年降低了0.83和0.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4. 75亿元和76.8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6.54%和2.61%,较2004年降低了0.42和增加了0.34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数分别达到69.93万人和67.78万人,占全国的10.5%和10.17%,较2004年降低了1.9和2.07个百分点②。因此,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是情况并不乐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在全国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在2005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使得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与其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表1 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东中西部地区比较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全国产值/亿905510878.414110.817082.621065.427514.627185.5东部地区71318753.5811622.2143321771323642.124191中部地区937.61124.091340.121501.191798.351997.21604.5西部地区986.31000.741148.511249.41554.011875.341290.04东部地区
所占百分比%78.7580.4782.3683.984.0985.9388.99中部地区
所占百分比%10.3610.339.58.798.547.265.9西部地区
所占百分比%10.899.28.147.317.386.825.1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发展统计年鉴》(2004、2005)整理。
2.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行业比较
在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六大行业中,东部地区的总产值在2004年就分别达到151.30亿元、2134.77亿元、188.75亿元、12581.10亿元、8210.60亿元和923.2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1.43%、62.84%、29.50%、93.48%、98.62%
94
3 33本文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效用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振信,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研究所所长。
以及80.97%。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东部地区在除航空航天行业外的五大行业中均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只在航天航空制造业中略微领先,以总产值216.99亿元和233.97亿元分别占到全国航天航空总产值的33.93%以及36.57%。这种状况在2005年得到了延续。
3.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比较
2003年,我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达1082.6亿元,占全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98.1%。其中,广东省居于第一位,出口达481.7亿元,占全国的43.7%;中部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仅占0.7%,西部地区略好,也只有1. 2%。2004年东部地区出口交货值13657.88亿元,占全国的98.05%;实现出口13068.8亿元,占全国的98.69%②。2005年东部地区出口交货值18260.95亿元,占全国的98. 29%,较2004年又增加了0.24个百分点。且在高技术产品出口前10名中,中西部地区仅四川省位居第十名。再从行业出口额来看,我国东部地区2005年在六大行业中的出口交货值分别占94.07%、94.87%、57.33%、98.51%、99. 42%和94.87%。可见,即使在航空航天业的出口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也不具有优势。
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性差异的特征比较
从上述比较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非均衡发展格局,东部地区几乎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所有方面都占据优势。在对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呈现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
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已形成了以广东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江苏、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北京、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区三大高技术产业基地基础。近年来,随着福建、湖北和四川三个区域的崛起,三个新的高技术基地也逐步形成,呈现出4:1:1的新局面。其中东部地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福建经济区四大高技术产业基地在2005年实现的总产值约占全国的86.3%,已成为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政府政策上的导向,中西部发展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再加上湖北、四川等地的崛起,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得2005年中西部高技术总产值同2004年比分别增长了20.7%和22.0%,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全国所占比重却有所下降,与东部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2.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外部性
我国东部地区用占全国79.33%的高技术员工创造了占全国高技术产业89.39%的总产值,87.53%的新产品、98.29%的出口额和90.93%的利润,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对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呈现出了显著的外部性。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较快地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科技开发。据统计,2004年东部地区获准专利187036项,较2003年增长了9.1%。这与近年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密不可分。第二,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对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高渗透性,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以及落后的工艺,促进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可使传统产业产生“裂变”或“聚变”效应,焕发出新活力。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高技术发展情况越好,越能带动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第三,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间接地推动了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2004年东部地区普通高校毕业人数高达978071人,较2003年增加了9.5%,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相关。
3.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呈现较强的市场转化效益
2004年,西部地区新产品产值占地区高技术产品总产值的比重为30.48%,远远超过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8. 31%和17.73%;2005年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在200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31.46%,可见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意识很高。但是,2004年西部地区利润总额却出现了-55.99%的负增长,2005年虽然有所改善,但与2003年比较,只增长了3.67%,远远低于中部的22.73%和东部的55.43%。可见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相较于西部地区呈现较强的市场转化能力,这一点也在地区技术交易的规模和数量上得到了体现。在2004年东部地区实现的技术交易额就为1018.69亿元,占全国技术交易总额的81.25%,远远高于中部地区的155. 29亿元和西部地区的160.36亿元。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六省市的技术交易额占到全国技术交易额的76.34%③。
三、高技术产业地区性差异原因分析
促进中西部经济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然而中、西部地区生态资源上的脆弱性难以支撑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大规模开展。因此,发展高技术产业或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成为促进中、西部经济飞速发展,缩小东、中和西部收入差距,协调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1.地理原因
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具有时空性的动态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理空间内,以领先技术为基础,包含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并能够主导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群体④。由此可见,地域问题就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影响因素。以东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之所以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典范,是和其畅通的交通、较低的发展成本分不开,这些地域上的优势吸引了较多高技术企业的入住。例如,早在2003年,我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企业合计就已经达到9217家,占全国的72.5%。以广东省为代表,在该地区集中了2303家企业,位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近1/5。
经研究发现,地理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初创或处于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抑制,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企业而言,其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它可以选择“孔雀东南飞”,“择良木而栖”。从这个意义上看,地理因素并不构成对具体高新技术企业个体发展的抑制性因素,但却构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抑制性因素,从整体上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发展、壮大,而难以形成集聚效应。这是影响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注意到地理因素对其的影响,不但要注意培育本地高技术企业创业,更要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西移”创造有利条件,争取东部已经发展成熟的高技术企业落户本地,增强本地的产业聚集效应,为本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否则,不是本地高技术企业创业困难,就是创业后“远嫁”他乡。
2.政策原因
面对国际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汹涌浪潮,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技计划和相应的支持政策,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的科技攻关计划、1984年国家重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