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边境作战时中国军队的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2年边境作战时中国军队的武器
花生米九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我领土的印军进行反击,大破印军。中国士兵穿着缀有军衔标识的领章的军服,手持56式轻武器,从高海拔的雪山一直打到低海拔的山谷,摧枯拉朽,印军溃不成军。这场云上的战斗让印度人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与以往中国军队参加的战争不同的是,在这场定义为反击作战的战斗行动中,中国军队手中的武器不再比对手的差,而是略占优势,尤其在轻武器方面,56式轻武器大显威风。这是因为解放军此时已全面用苏式武器完成了制式化,其陆军装备水平已居当时世界前列。
156式冲锋枪
该枪仿自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1956年定型,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当时我国轻武器研究刚起步,在枪械分类上的观点趋传统,认为凡是单兵使用的连发枪械都是冲锋枪;另外56式冲锋枪在使用上也是取代50式和54式冲锋枪,所以这支突击步枪被命名为冲锋枪。
空枪重4.03kg(带弹匣);枪长1100mm/874mm(枪刺展开/枪刺折叠);弹匣容量30发;枪口初速710~730m/s;有效射程400m,直射距离275m;理论射速600发/分。发射56式7.62x39mm步枪弹。
56式冲锋枪在外形上同AK-47稍有不同。AK-47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为全包式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另56式采用了折叠式三棱刺刀。
56式冲锋枪的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仿自AK-47的弹药携行具,共3个盖口使用绳结搭扣的弹匣袋,可放3个30发弹匣,加上枪上1个,单兵携弹量共120发。携行具两侧各有2个放无柄卵形手榴弹的小袋,但解放军通常使用木柄手榴弹,为此有专门的携弹量为4枚的木柄手榴弹袋,因此这些小袋成为放枪油壶、零散子弹的杂物袋,有些士兵还将左侧的小袋作为急救包袋。
在1962年时,56式冲锋枪在解放军中装备比例并不大。当时一个典型的步兵班编制中,只正副班长2人装备56式冲锋枪。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在与全部装备自动武器的越军作战时,我步兵火力居于劣势,因此战后解放军开始撤装56半自动,换装56式冲锋枪,再后便开始换装新的81式枪族。但56式冲锋枪仍在许多部队中继续服役。
图1 带三棱枪刺的56式冲锋枪。
256式半自动步枪
该枪原型是苏联西蒙诺夫设计的SKS45开半自动步枪,1956年仿制成功,定名为“1956年式7.62mm半自动步枪”。
枪身重3.75kg/3.92kg(未装弹/装满弹);枪长1332mm/1025mm(枪刺打开/枪刺折叠);弹仓容弹量10发;枪口初速735m/s;有效射程400m,表尺射程1000m;战斗射速35~40发/分。发射56式7.62x39mm步枪弹。
早期的56半自动配用SKS45的置于腰带上的3个牛皮弹盒,腰前2个,腰后1个。每个弹盒容量相同,能放置带桥夹的枪弹3排,3个弹盒共90发,再加上枪内10发,共100发。由于成本高和易受潮损坏等原因,大量装备部队的是中国自己研制的胸挂式帆布质56式半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该携行具有10个口袋,其中9个口袋每个放1排枪弹,另一个放置油壶和擦枪布。加上枪内10发子弹,仍是100发子弹。
该枪精度高,其半自动方式适合中国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因此一直是解放军装备的主力步枪。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中暴露出其射速低、火力强度不足的缺点,不适合现代作战需求,遂由56式冲锋枪和81式自动步枪替代。现在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仍使用56半自动步枪作为礼仪用枪。各高校学生军训也常用56
式半自动。
图2 军博中的56半自动。
356式轻机枪
该枪仿自捷格加廖夫的RPD轻机枪,1956年定型。
空枪质量6.8kg;枪长1037mm;枪口初速735m/s;有效射程800m,最大表尺射程900m;理论射速700发/分。采用不可散弹链供弹,弹链由两段组成,每段容弹量50发,共100发。发射56式7.62mm步枪弹。
该枪优点是质量轻,当时是全世界最轻的班用机枪;其次是威力大,在500m 范围内对单个目标具有很好的射击效果,集火可射击高度为500m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m范围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至1500m处仍有杀伤力。其缺点是枪管固定不能更换,苏军在作战手册中规定,该枪每分钟发射枪弹数不能超过100发,每发射1分钟必须停止10秒钟以使枪管冷却;其次该枪采用弹链供弹,战斗中重新装弹比较麻烦,须先从弹链盒中取出弹链,再用压弹器将枪弹装入弹链,然后再装在机枪上。
56式轻机枪在每个步兵班中编制1挺,配正副两名射手。正射手携机枪和1个弹链盒,配手枪;副射手则配56半自动,携2个弹链盒。
56式轻机枪在作战中表现不俗。在西山口战役后搜剿作战时,印第62旅旅长辛格率4人逃跑,被56式轻机枪一个连续射全部击毙。56式轻机枪在解放军
中一直服役到1994年,时间长达38年。
图3 军博中的56式轻机枪。
453式重机枪
53式重机枪仿制于苏联郭留诺夫SG43 7.62mm重机枪。
带轮式枪架时全枪质量40.4kg,其中枪身13.8kg,轮式枪架26.6kg;全枪长1708mm;初速865m/s(轻弹)、800m/s(重弹);有效射程1000m(平射)、500m (高射)。发射53式7.62x54mm机枪弹,250发不可散弹链供弹,只能连发射击。枪管可快速更换。
在描述朝鲜战争的影视剧中,如《上甘岭》,这种带轮子的重机枪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那时用的都是原版的苏联货,53式重机枪是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5年仿制成功的。53式重机枪威力大、精度好,但缺点是重量大,行
军携行不便。威力大和重量大几乎是毛子货招牌式的优点和缺点了。
图4 军博中的53式重机枪。
556式40火箭筒
该火箭筒仿自RPG-2,1956年定型,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40mm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其配套火箭弹于1957年定型,命名为“1956年式40mm火箭破甲弹”。筒弹分别简称为56式火箭筒和56式火箭弹。
火箭筒口径40mm,质量2.75kg。火箭弹为超口径的80mm,质量1.8kg。直射距离100m,垂直破甲深度280mm,命中装甲板时的法线角不能超过55°。射击时要保证筒尾后方60°、半径10m的扇形区域内无任何障碍物、易燃易爆物及人员马匹等。同时,近距离射击时要注意防破片误伤。56式火箭筒由正副两人携行使用。正射手携行发射筒和部分弹药,主要负责瞄准、发射火箭弹;副射手主要负责组装火箭弹,配合正射手进行弹药装填,同时也携行部分弹药。火箭弹放置在专门的弹药携行具中。携行具由帆布制成,内有金属支架,质量2.3kg。火箭弹和发射药管分别存放在携行具的仓袋内。含3发火箭弹与全套附件(通条、扳手、冲子及分解发射机用的结合筒)的携行具全质量为8.25kg。
56式火箭筒装备解放军后,成为步兵的主要攻坚武器。其威力大、精度好、体积小、质量轻,特别适于山地作战,深受部队欢迎。当时,解放军各步兵连一般都编制有一个火力排,下有火箭筒班和60mm迫击炮班各一,同时针对步兵班战斗员展开应用训练,要求每名步兵都要学会火箭筒的使用。1962年边境作战中,56式火箭筒摧地堡、炸坦克,战功赫赫,战后被评为攻坚武器第一名。
56式火箭筒作为占编制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后来被1970年定型的69式
40mm火箭筒(即“新40”)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