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老祠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胡贯三和西递著 名的文人胡积 堂,都是出自于 这一祠。新安大 族的历史虽然十 分古老,但各宗 族大规模地修建 祠堂,却是在徽 商兴起之后。没 有徽商巨大的财 力物力,徽州不 可能建造起这么 多的祠堂。追慕
西递胡氏公祠
走 进 徽 州
堂的八字门墙,是两块完整的青石制作而成,精美壮观,堪称黟 县一绝。它的石狮子也十分壮大,由于祠堂两边均以 高 屋 作 衬 托,白屋高耸,巷道幽深,使它越发显出恢弘博大的气势。后厅 享堂供奉有李世民的画像,以追慕胡氏远祖,使后人牢牢记住李 胡的渊源。目前它当然也已经一无例外地开辟成西递 的 旅 游 景 点,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游客。这样 的 摩 肩 接 踵,人潮汹涌而来,汹涌而去,早已没有了祠堂的森严了。 西递有名的宗祠还有七哲祠,坐落在村西头的梧赓桥边,是 为纪念宋元期间明经胡氏的七位经学名家所修建。所以七哲祠已 不是一般意义的祠堂,有些表彰先贤的意思了。据说 胡 氏 后 代 中,惟有进士及第的族人,死后才能进入这座祠堂。 徽州的胡氏比较复杂,虽同为胡姓,却有金紫胡、明经胡、 遵义胡和尚书胡之分。比如胡适,就是属于明经胡,和西递胡氏 是同宗,而和清朝乾嘉年间以“礼学”著称的胡培翚,不是一个 胡。胡培翚的胡,是绩溪金紫胡。
(作者系 《安徽文学》副主编)
走 进 徽 州
#!$
!%&
!江淮文史
安的大族。据 《大阜潘氏宗祠 记》上说 , 江 南 各地的潘氏后 裔,渊源 都 在 大 阜潘氏。 大 阜 村 民们最爱 挂 在 口 头上的, 是 苏 州 的“贵潘”和
叶氏支祠
“富潘” ,据说, 他们都是 大 阜 潘
氏的后裔。而清朝乾隆年间的体仁阁大学士、太傅潘世恩,就是 “贵潘”中最著名的一员。潘世恩的孙子、曾任工部尚书的潘祖 荫,是同治、光绪朝与帝师翁同騄齐名的文人雅士,家世清华而 又风流不羁,诗辞歌赋,无所不好,碑版书帖,无所不藏,而且 曾于光绪八年与翁同騄一起,双双翩然入军机。这样的人物,这 样的家世,当然是值得夸耀的。 但所有这些祠堂,都还赶不上龙川的胡氏宗祠,这还不仅仅 因为它规制的宏大,而在于从目前的情形看,徽州的祠堂,惟有 胡氏宗祠保存得最为完好。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城东瀛州乡大 坑口村南,是一座坐北朝南,三进七开间,面积!!"#平方米的建 筑,因为体量宏大,一进高于一进,它看上去就要比 一 般 的 祠 堂,雄伟庄严得多。更重要的是,这座祠堂的前台基占地 !$$ 平 方米,这在坦地特别金贵的徽州山区,甚至显得有些奢侈了。在 这片阔大的广场前,著名的龙川逶迤而过。龙川胡氏宗祠的重檐 歇山式门楼,有着八只戗角,就是这八只戗角,将它和一般的徽 州祠堂在外观上区分开来了。它的大殿进深也特别深,而且它的 殿内,至今保留有!%根冬瓜梁。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冬瓜梁为元
!江淮文史
徽州 老祠堂
!潘小平
如果你前往徽州,那么你会发现,在徽州的各个村落之中, 耸立高出普通民居的最雄伟高大的建筑,就是祠堂。祠堂是全宗 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它同时又是供奉祖 先牌位的地方,因此和一般的民居相比较,要高大气派得多。 一走进西递,我们就能够看见明经祠高耸的翘角。明经祠是 西递胡氏公祠,名叫本始堂,初建于清朝的乾隆五十三年,也就 是 !"## 年。这座祠堂坐落在西递村口,门额 上 的 “明 经 胡 氏 宗 祠”几个大字,是当时权倾一时的户部尚书、歙县雄村人曹文埴 所题写。村中老人们说,原先祠堂的台阶下有一对石狮子,比人 还高,很能增加这座祠堂的威严。它是一座典型的门楼翘角式建 筑,八字砖雕门墙,廊前设三元门,与祠堂大门的三元门遥遥相 对,过去每逢庆典,张灯结彩,六门大开,很是富丽堂皇。现在 当然不行了,从上个世纪的$% 年代,祠堂改为东源粮站后,就多 处被毁坏,祠堂里的古树也被砍伐一空,面目全非了。祠堂前的 那一对石狮子,几经辗转,后来流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前首相 田中角荣的个人收藏物。 老人们说起这些,很有几分感慨。 在西递小邮局的上首,是胡氏又一支祠追慕堂,著名的徽商
!"#$ 年 , 国 家 文 物 局 拨 款 "%& 万 元 对 它 的 前 进 进 行 了 修 缮 ,
完成后这座祠堂即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人才辈出,除明代嘉靖朝兵部尚书胡宗宪外,再早 一些,明成化年间,还出过一个户部尚书胡富。胡锦涛也出于该 祠,为胡氏家族’#代世孙。 在徽州,宗祠是全宗族的圣殿,很多宗族内部的大事,要在
!##
走 进 徽 州
龙川胡氏宗祠
代遗制。此祠始建于宋,这以后代有修缮,动作最大的一次,是 明朝嘉靖年间,出于该祠的兵部尚书胡宗宪,出巨资对祠堂进行 了大规模整修。兵部尚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防部长。祠堂内的 月梁、雀替,全部是镂空雕刻,后进的东西两厢的隔扇上,也雕 刻着各色博古花卉。这些雕刻的艺术价值极高,集中体现了明代 徽派雕刻的精华,并且具有明显的文人风格。这是因为,在胡宗 宪的幕府中,网罗了当时很多著名的文人,像大书法家文徵明、 大画家徐渭等等,他们将大艺术家的眼光和才情,融入了对祠堂 的修缮,加上集中了当时徽州的能工巧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 龙川胡氏宗祠,才这样富丽堂皇。 在胡氏宗祠高大的门楼上,原先悬挂有文徵明手书的“龙川 胡氏宗祠” 的匾额, “文革” 中的某一天, 不知被什么人卸走了。 这块珍贵的匾额,至今下落不明。 “文化大革命”前,这座祠堂曾做过小学堂。那时坑口村只 有一所不完全小学,村里的孩子们,上到小学四年级以后,要是 还想读书,就得到!里之外的乡政府所在地油坑口,去读五年级。
!"#
!江淮文史
中原的“衣冠”大家大量迁入徽州之后,仍然保持着原有的 宗族谱系,聚族而居,组织严密,家法严明;各族都建有祠堂, 宗谱不断地修续,子孙相传,千年不乱。当地所谓的“徽州八大 姓” ,指的是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姓,如果再加 上 洪 、 余 、 鲍 、 戴 、 曹 、 江 、 孙 , 就 是 所 谓 的 “新 安 十 五 姓 ” 了。他们的分支余脉,在徽州的一府六邑广泛分布,而这些名宗 望族往往和西递胡氏一样,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祠堂。所以祠堂连 云,远近相望,是徽州一个独特的现象。 好了,现在让我们到南屏去看看。南屏位于黟县的西南,虽 说也是聚族而居的村落,但不是一族独居,而是聚集着叶、李、 程三大宗族,是一种多族共治的格局。这样一来,南屏最有别于 徽州其他村落的地方,就是村子里至今保存有一大批祠堂群。这 里的祠堂有家祠、支祠和宗祠之分,家祠属于同一姓氏的直系亲 属,支祠是同一姓氏、同 一 支 脉 繁 衍 的 后 代 , 但 已 经 出 了 五 服 了。而宗祠,则是同一姓氏的总祠。南屏村叶、李、程三姓,当 初各有属于自己的家祠、支祠和宗祠。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岁 月,这些祠堂中的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了,有的,则成为其后 人的住宅。家祠一般都小巧玲珑,宗祠则显得宏伟高大,当它们 以群体的方式集中出现在一个村子里时,你会感到震惊。 南屏村最大的叶姓支祠叶奎光堂,目前是南屏小学校舍,门 前有一个小操场。叶奎光是叶氏四世祖,号南屏,曾当过山西太 原府岚县知县,是家族中值得骄傲的人物。十多年前,张艺谋拍 摄 《菊豆》 ,将这里略加粉饰,改造成了剧中的染坊。曾经在剧 中饰演“儿子”的小演员,今天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的青年,电 影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他仍在村中居住着。 和修祠一样,对一个宗族来说,修谱也是一件神圣的大事。 在徽州人的心目中,悠悠万事,惟宗族为大,徽州人逃难,往往 一副担子,一头挑的是宗 谱 , 一 头 挑 的 是 小 孩 。 每 个 宗 族 的 族
"#$
!江淮文史
他们每天就坐在这座高大华美的祠堂里面读书,不知外面的世界 已经翻天覆地。所以当城里的红卫兵呼啸而至时,他们只是张皇 地看着,不知道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 城里来的红卫兵是来“破四旧”的,他们早就听说了这座祠 堂。但当他们高举起造反的铁锤时,却发现,在那些精美的木雕 上面,贴满了毛主席语录。 这些语录,是这所不完全小学的老师贴上去的,我们现在仅 能知道的是,这位老师姓汪。 感谢汪老师。
பைடு நூலகம்!"#
谱 , 或 !" 年 , 或 #" 年 , 或 $" 年 , 都 要 重新编修一次。中 国宗族是一个封闭 性的血缘集团,族 谱的中心内容是对 “家 系 ” 的 确 认 。 通 过族谱,不管是天 南地北,漂洋过海,
叶奎光堂
走 进 徽 州
宗族成员一见之下,都能产生共同的归属感和亲近感。在徽州, 每一个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都有一部或数部家谱,尤其是汪、 程两大姓氏,支祠都数以千计,家族的家谱,也如同他们的祠 堂一样,分为通谱、世谱、支谱、总族谱、分族谱、大宗谱和 小宗谱等等,外人根本搞不清楚。名宗大族的族谱,往往刻工 精美,印制精良,而且卷帙浩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 州刻书业的发展。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前往歙南的大阜村,去寻 访新安的又一大姓宗祠潘氏祠堂。循着一条较为宽敞的巷道, 来到一片空地前,看见潘家祠堂美轮美奂的门厅五凤楼,在春 日绚烂的色彩中,正大敞着两扇门。见我们来了,一群孩子跟 上来,惊奇地围观;也有的用粉笔在祠堂外边的墙上写字,希 望引起我们的重视。潘家老祠的宫阙式门楣富丽堂皇,雕梁画 栋,与我们前面看见的徽州一般宗祠的高大森严,有很大的不 同。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咸丰年间几经兵火战 乱,毁坏得很厉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祠堂,是同治年间又 重修的。大阜潘家是新安的名门望族,其始迁祖是唐代的一位 刺史,原先世居福建八闽,后来在新安做官,赶上黄巢之乱, 无法返回家乡,只好在这里定居下来,代代繁衍,最后成为新
清懿堂
!$#
这里议决。同时,它的 “法庭”功能也十分明显, 几 乎 每 个 宗 族,都把祠堂作为宣传和执行族规与家法的场所。为了使族内众 人时刻警惕,不违背族规家法,有的宗族还把族规 家 法 写 成 粉 牌,悬挂在祠内,如呈坎村贞靖罗东舒先生祠,至今仍完好地保 存有《新祠八则》的八块粉牌。 妇女们犯了族规,也往往是在祠堂里受到惩罚。据记载,歙 县棠樾鲍氏宗族的一个妇女和人私通,私奔出去后不能生活,不 久又返回来。族长为了严明家法,就将她传唤到祠堂,捆绑在柱 子上面示众,时间长达一整天。 棠樾牌坊群西首有女祠,名清懿堂,据称目前在全国绝无仅 有。徽州女祠出现在明末清初,是封建社会政治松散、徽商兴盛 的产物。女祠一般是坐南朝北或坐东朝西,与宗祠、男祠的坐北 朝南或坐西朝东相对,取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意思。今天,清 懿堂和徽州所有的祠堂一样,门前挤满了游客,一 些 人 胡 乱 拍 照,并不听导游的解说。如果我们往郑村,会发现当年森严的郑 氏宗祠,如今也成了游乐场所,喧嚣的鼓乐声和现代黄梅戏的曲 调,在高大的祠堂里震耳欲聋。它前厅的天井里,有一架木制龙 骨水车,是供游人玩耍的,收钱。 祠堂的肃穆和尊严,已经在徽州的乡村中消失了。 离这座著名的郑氏宗祠不远,是郑氏的另一座支祠,在不久 前的一个雨夜,它轰然倒塌。绕过牛槽、草垛和成群的鸡鸭,我 们进到这座祠堂的深处,站在它空阔寥落露出天空的大殿里,心 中黯然。几只乌鸦 “呱呱”地叫着,从依然精美的雀替上飞起, 大约是受惊了。据唐力行教授在 《徽商与宗族社会的历史考察》 中提供的数字,旧时徽州,共遗留有大小祠堂!""" 多座,不知今 天,它们还剩下多少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