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第四章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使之变性的因素为与蛋白质相同 3)酶是两性电介质 4)胶体性质 5)化学成色反应 核酸:RNA,DNA具有剪切、修饰、加工和催
化分子间反应等活性
酶的化学组成及类别
据酶分子 组成分类
单纯酶 结合酶
据酶蛋白 特征分类
单体酶 寡聚酶 多酶复合体
酶蛋白质
金属离子 辅助因子 金属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略讲)
一、 命名:
(一)习惯命名: 1961年以前的命名方式
原则
根据酶作用的底物: 淀粉酶,蛋白酶(胃蛋白酶)
根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及类型: 水解酶,氧化酶
结合:琥珀酸脱氢酶
(二)系统命名:以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
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
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反应,应在他们的系统名称中包括两 种底物名称并以“:”将他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时,水可略 去)
4.裂合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
*每一种酶有一个编号,如乙醇脱氢酶
EC 1.
1.
1.
27
大类
亚类
亚亚类 序号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理
一、 酶的结构 二、 酶原和酶原激活 三、 酶的作用机制
酶的结构
酶活性部位 定义: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 力直接相关的区域
组成: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基团则要求不严格。
立体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 胰蛋白酶只作用于L-氨基酸残基构成
的肽键。 几何异构专一性
当一种底物有几何异构体时,酶只选 择其中一种进行作用。
酶作用专一性机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点附着学说
A.Ogster在研究甘油激酶催化甘油时
“ 刚
提出的
第四章 酶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
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
功能以及酶的作用机理,进而讨论影响酶
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和酶的应用作
一般介绍。
思考
目录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五节 酶的活性调节 第六节 酶工程简介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一 、酶及生物催化剂概念的发展
二、 酶作用的特点 1. 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2. 酶的特性 • 极高的催化效率 • 高度的专一性 • 易失活 • 活性可调控 • 有的酶需辅助因子
三 酶的化学本质
酶及生物催化剂概念的发展
酶的发展历程
我国:八千年前 西方国家 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例:习惯名称
反应 脂肪酶 乙醇脱氢酶
系统名称
催化的 乙醛+
NADH
脂肪:水解酶 乙醇:NAD+氧化还原酶
脂乙肪醇++HN2OAD脂+肪酸+甘油
二、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国际生物化学会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sion)将酶分成六大类(P146-148)
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
性
锁与钥匙学说
模 板
1894年德国化学家Fisher 提出的
”
诱导契合学说
1958年,Koshland 提出的
酶作用专一性机理
锁钥学说:将酶的活性中心比喻作锁孔,底物分 子象钥匙,底物能专一性地插入到酶的活性中心。
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 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 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 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酶原和酶原激活
酶原: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激活:由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过程 (一)蛋白酶原激活 (二)凝血酶原激活
酶催化的中间产物理论
ES kk11 ES k2 PE
酶(E)与底物(S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 间物(ES),再分解成 产物(P)并释放出酶 ,使反应沿一个低活化 能的途径进行,降低反 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 加快反应速度。
1833年 Payen和Persoz 淀粉酶制剂 1835-1837年酶催化作用概念 1878年 kuhne enzyme 1894年Fisher 锁与钥匙学说 1903年Henri 中间复合物学说 1913年Michaelis Menten: 米氏方程 1925年Briggs 和Handane: 稳态学说 1930-1936Northrop和Kunitz: 酶是蛋白质 80年代初Cech和Altman: 核酶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非常严 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不作用于其它任何物质。
相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比上述 绝对专一性略低一些,它们能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 化学键。
1) 键专一性 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而对键 两端的基团并无严格要求。
2)基团专一性 另一些酶,除要求作用于一定的 键以外,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要求,往往是对其中
酶专一性的“锁钥学说”
酶专一性的“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性的调节与控制
调节酶的浓度 通过激素调节酶活性 反馈抑制调节酶活性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调节 其他调节方式
别构调控、酶原的激活、酶的可逆共 价修饰和同工酶
酶的化学本质
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及部分核酸
蛋白质的依据:1)水解产物时氨基酸,且能被 蛋白酶水解失活
实例;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
羧肽酶(ribonuclease)
胰
凝
乳
Ser
蛋
白
酶
的
活
性
中 His
As
心
p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为Tyr 248
为Arg
145
为Glu
270
为底物
羧肽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Zn
酶的结构
酶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
*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 *动力学参数测定法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 *定点诱变法
酶的概念:酶(enzyme)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酶专一性类型
1 结构专一性 概念:酶对所催化的分子(底物,Substrate)
化学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选择 类别: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2 立体专一性 概念:酶除了对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有要求外,
对其立体异构也有一定的要求
类别:立体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负责与底物结合 决定酶的专一性
负责催化键的断裂形成新键, 决定酶的催化能力
结合酶中的辅酶或辅基也参与活性中心的组成
主要有:His的咪唑基,Ser的羟基,Cys的巯基,Glu 的 γ-羧基
酶的结构
酶活性部位特点
*只占酶分子的小部分 *是一个三维实体 *诱导契合 *位于酶分子表面的裂缝内 *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地结合到酶上 *具有柔性和可运动性
化分子间反应等活性
酶的化学组成及类别
据酶分子 组成分类
单纯酶 结合酶
据酶蛋白 特征分类
单体酶 寡聚酶 多酶复合体
酶蛋白质
金属离子 辅助因子 金属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略讲)
一、 命名:
(一)习惯命名: 1961年以前的命名方式
原则
根据酶作用的底物: 淀粉酶,蛋白酶(胃蛋白酶)
根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及类型: 水解酶,氧化酶
结合:琥珀酸脱氢酶
(二)系统命名:以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
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
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反应,应在他们的系统名称中包括两 种底物名称并以“:”将他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时,水可略 去)
4.裂合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
*每一种酶有一个编号,如乙醇脱氢酶
EC 1.
1.
1.
27
大类
亚类
亚亚类 序号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理
一、 酶的结构 二、 酶原和酶原激活 三、 酶的作用机制
酶的结构
酶活性部位 定义: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 力直接相关的区域
组成: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基团则要求不严格。
立体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 胰蛋白酶只作用于L-氨基酸残基构成
的肽键。 几何异构专一性
当一种底物有几何异构体时,酶只选 择其中一种进行作用。
酶作用专一性机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点附着学说
A.Ogster在研究甘油激酶催化甘油时
“ 刚
提出的
第四章 酶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
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
功能以及酶的作用机理,进而讨论影响酶
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和酶的应用作
一般介绍。
思考
目录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五节 酶的活性调节 第六节 酶工程简介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一 、酶及生物催化剂概念的发展
二、 酶作用的特点 1. 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2. 酶的特性 • 极高的催化效率 • 高度的专一性 • 易失活 • 活性可调控 • 有的酶需辅助因子
三 酶的化学本质
酶及生物催化剂概念的发展
酶的发展历程
我国:八千年前 西方国家 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例:习惯名称
反应 脂肪酶 乙醇脱氢酶
系统名称
催化的 乙醛+
NADH
脂肪:水解酶 乙醇:NAD+氧化还原酶
脂乙肪醇++HN2OAD脂+肪酸+甘油
二、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国际生物化学会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sion)将酶分成六大类(P146-148)
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
性
锁与钥匙学说
模 板
1894年德国化学家Fisher 提出的
”
诱导契合学说
1958年,Koshland 提出的
酶作用专一性机理
锁钥学说:将酶的活性中心比喻作锁孔,底物分 子象钥匙,底物能专一性地插入到酶的活性中心。
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 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 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 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酶原和酶原激活
酶原: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激活:由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过程 (一)蛋白酶原激活 (二)凝血酶原激活
酶催化的中间产物理论
ES kk11 ES k2 PE
酶(E)与底物(S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 间物(ES),再分解成 产物(P)并释放出酶 ,使反应沿一个低活化 能的途径进行,降低反 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 加快反应速度。
1833年 Payen和Persoz 淀粉酶制剂 1835-1837年酶催化作用概念 1878年 kuhne enzyme 1894年Fisher 锁与钥匙学说 1903年Henri 中间复合物学说 1913年Michaelis Menten: 米氏方程 1925年Briggs 和Handane: 稳态学说 1930-1936Northrop和Kunitz: 酶是蛋白质 80年代初Cech和Altman: 核酶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非常严 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不作用于其它任何物质。
相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比上述 绝对专一性略低一些,它们能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 化学键。
1) 键专一性 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而对键 两端的基团并无严格要求。
2)基团专一性 另一些酶,除要求作用于一定的 键以外,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要求,往往是对其中
酶专一性的“锁钥学说”
酶专一性的“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性的调节与控制
调节酶的浓度 通过激素调节酶活性 反馈抑制调节酶活性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调节 其他调节方式
别构调控、酶原的激活、酶的可逆共 价修饰和同工酶
酶的化学本质
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及部分核酸
蛋白质的依据:1)水解产物时氨基酸,且能被 蛋白酶水解失活
实例;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
羧肽酶(ribonuclease)
胰
凝
乳
Ser
蛋
白
酶
的
活
性
中 His
As
心
p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为Tyr 248
为Arg
145
为Glu
270
为底物
羧肽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Zn
酶的结构
酶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
*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 *动力学参数测定法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 *定点诱变法
酶的概念:酶(enzyme)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酶专一性类型
1 结构专一性 概念:酶对所催化的分子(底物,Substrate)
化学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选择 类别: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2 立体专一性 概念:酶除了对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有要求外,
对其立体异构也有一定的要求
类别:立体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负责与底物结合 决定酶的专一性
负责催化键的断裂形成新键, 决定酶的催化能力
结合酶中的辅酶或辅基也参与活性中心的组成
主要有:His的咪唑基,Ser的羟基,Cys的巯基,Glu 的 γ-羧基
酶的结构
酶活性部位特点
*只占酶分子的小部分 *是一个三维实体 *诱导契合 *位于酶分子表面的裂缝内 *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地结合到酶上 *具有柔性和可运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