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的潮汐又阻碍它的运动;5.地球整体的自转,同它的局部运动也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此外,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是影响地球形状的原因。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半球性的。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分配。
(三)、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在人类的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四)、试述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和外部圈层构造分别有哪些?
要点:1)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划分为: A)地壳(按书简述);B)地幔(简述);
C)地核(简述)。
2)根据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特征,可将地球的外部构造依次划分为:
A)大气圈(简述); B)水圈(简述); C)生物圈(简述)。
第二章:地壳
1.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
和相互转化关系。
要点:1)区别:首先在分布情况上存在不同,结构
上火成岩大部分是结晶的岩石,部分是隐晶体,玻璃
质;沉积岩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和化学结构。变质
岩属于重结晶岩石。在构造上火成岩多为块状构造,
沉积岩是各种层理构造,变质岩大部分片理构造,部
分是块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三种岩石各有所不同。
2)相互转化关系:岩浆上升冷却凝结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堆积后转化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变质作用,转化形成变质岩, 如
石英岩、大理岩等;沉积岩和变质岩,在特定条件下,
又可以先转变为岩浆后,再转化形成岩浆岩。
2.根据勒比雄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层划分为哪几
大板块?板块的边界常有哪些地质现象?论述其形成原
因。
要点: 1)我们通常根据勒比雄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层划分为六大板块:A)欧亚板块; B)
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E)
澳大利亚板块; F)南极板块。
2)板块的边界类型,依次划分为:A) 扩张型边界; B)俯冲型边界; C)转换断层型边界。
3)板块的边界常有以下地质现象,主要有: A)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A)造山运动、高原的隆起;
C)发生变质作用; D)发生混杂堆积等现象。
4)板块在运动时,由于碰撞和挤压及俯冲,其边界表现为强烈的地质作用。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1.大气环流
(一):全球环流
(1)全球气压带:全球近地面气层形成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区。
( 2)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型式称为行星风系。P126.
(3)经向环流: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这样形成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P127.
(二)季风环流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之间季风环流的简称。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三)局地环流:由于局部环境比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为局地环流。
(1)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风向转换以一天为周期变化。
(2)山谷风在山地区域,日出以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增温很快,而山谷中同一高度上的空气,由于距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因而产生由山谷指向山坡的气压梯度力,风由山谷吹向山坡,这就是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很快,而谷中同一高度的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这就是山风。
3.焚风 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空气冷却,水汽凝结;气流越山之后顺坡下沉,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为减少,下沉气流按干绝热递减率增温,以
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一高度气温为高,从而形成相对干而热的风,这就是焚风。
4.气候形成影响因素 [见教材p148]厄尔尼诺(ElNino):重点内容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因子(海陆分布、洋流、地形)。
1.辐射因素地表热能的收支状况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而太阳辐射是受纬度制约的,太阳辐射因素,可以说就是纬度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调整了热能因纬度分布不均而使差异减小。通过气流的运动,还同时进行水分的输送。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的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就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下产生的。比如,赤道带,全年以上升气流占优势,水汽来源充沛,气温高,所以赤道带的气候具有全年高温、高湿的特点。副热带,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很少,尤其是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气候干旱。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盛行气流来向不一样,以致纬度相同,气候差异悬殊。
3.地理因素:海陆分布、洋流、地形
5.试论述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
答案要点: 1) 城市热岛效应:通常是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
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
减。
2)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
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
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
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3)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且内因和外因可相互转化。内因包括:气候系统内各组分的物理
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反馈作用。
外因包括:下垫面和环绕地球的太空变化等影响因
素,主要有:
1 天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