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域视角浅谈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域视角浅谈翻译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ster Theory
摘要:近年来, 语域理论得到翻译理论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 以中英两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域的三个变项:语场、语旨和语式层面具体分析阐述语域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Recently, Register Theory began to attach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sts.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with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s target languages, this paper aims to illustrate the guidance of Register Theory on translation practice on levels of field, tenor and mode.
关键词:语域;语场;语旨;语式
Key words: register;field;tenor;mode
一、语域理论简述
语域(Register)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

语言使用的领域种类有很多,例如:新闻广播、演说语言、广告语言、课堂用语、办公用语、家常谈话、与幼童谈话、与外国人谈话、口头自述等。

在不同的领域使用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语体[1]。

语域由多种情境特征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

为了达到某个交际目的,每个语篇会针对特定的交际场合生成一种功能变体,它是不同变量的综合
体现,而不是单一的语篇方式变体。

语域分为三个变项,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语场指的是交际进行时发生的事情, 包括交际的环境、对话的主题以及参与整个对话活动;语旨指的是交际双方或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包括他们的社会地位、说话态度和交际意图等, 在语篇中的体检就是语言正式与否, 从语旨中可以体会到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和交际场合;语式(mode)指的是语言的交际渠道以及语言所要达到的功能, 包括修辞方式等[2]。

与语言使用者相关的变体需适应话语主体的一系列特征,包括话语发出者的地理因素(影响方言和思维模式)、社会阶层、语言使用情况等。

而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变体则需通过语言本身来反映说话者的职业倾向和场合的正式程度。

而在这两种变体中都能清晰地体现出语场、语旨和语式。

二.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翻译标准
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英国著名翻译学家亚历山大·弗雷赛·泰特勒于1792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其中就提出了翻译的三大原则:一、译文需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二、译文的笔调和风格应与原文相同;三、译文的表达应与原文一样流畅。

对于翻译的初学者来说,,“忠实”与“通顺”是必须谨记的最低标准。

“忠实”即准确再现原文的思想,“通顺”即译文的行文需刘畅地道[3]。

之后,不少中国的翻译大家也对翻译标准提出了他们的见解,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严复。

他于1898年提出优秀的译文应做到“信”、“达”、“雅”。

但其中的“雅”引起了人们的异议。

严复所谓的“雅”是指译文应文字古雅,这就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文体古雅而不顾原文的风格,则会与“信”产生矛盾。

因此,后人给严复的“雅”添加了新的内容:保持原文的风貌。

由此可见,无论是翻译的初级标准还是高级标准都和语域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场、语旨和语式时刻规定和制约着翻译标准。

严复的“雅”字之争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译者在翻译时需注意原文的具体语境,包括语言发生的环境、谈话的主题以及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人物或对象间的角色关系,原文语言的正式程度,语言的交际渠道以及语言所要达到的功能等等。

这样译者才能真正做到忠实于原文。

2.语域理论对于翻译的影响
⑴语场对译文的影响
语场指的是交际中的谈话内容,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语境下谈论特定的主题,对交际性质的判断起决定性作用。

语场构成话语的主要范围, 并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4]。

因此作为译者,必须对源语和译语的语场有充分的把握,这样译文才能准确无误的传达原文思想并让目的语读者充分接受,这在科技文章翻译中尤为典型。

请看下面的例子:
Thus the rods by falling, and by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y fell, recorded for the slumbering scientist the strength of a shock that was too weak to waken him and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t came.
译文一:这些棒通过跌倒和倒下的的方向,为正在打盹的科学家记录下过于微弱以致不能把他惊醒的一次冲击的强度和冲击来自的方向。

译文二:这样,通过杆子倾倒的情况和倾倒的方向,可以为由于地震微弱而尚未惊醒的科技人员作地震强度和震源方向的记录[5]。

很明显, 译文二要比译文一要通顺流畅了许多,用词也很专业准确,可见译文二的译者对原文语场把握较为准确。

而译文一则看不出译者有任何相关学术背景,此原作者意思的理解也不慎准确。

例如“跌倒”、“冲击”、“冲击来自的方向”表述地都很不专业,和原文表达出了不同的语场,因此不能称之为合格的译文。

作为英语专业的翻译人员在做科技等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仔细研读原文,补充相关知识,努力再现原文语场。

⑵语旨对译文的影响
根据语域理论, 具体情境中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分配是不同的。

每个人在交际时都会展现自己的话语特征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

而每个交际者的社会地位、谈话背景、人际关系、说话态度、交际目的以及行为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其说话的语气、用词和风格。

美国语言学家马丁·鲁斯将语言的正式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极正式(frozen)、正式(formal)、商议(consultative)、随便(casual)和亲密(intimate)[6]。

因此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现原文基调。

请看下面的例子:
阿Q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
“这毛虫!”
“癞皮狗,你骂谁?”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

(节选自阿Q正传)
译文:Ah Q flung his jacket on the ground, spat, and swore, “Hairy worm!”
“Mangy dog, who are you calling names?” Whiskers Wang looked up contemptuously.(杨宪益译)
原文中从阿Q和王胡的对话就不难看出他俩得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都不高,且语气随便,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

译文也再现了原文风貌,将阿Q的逞强和王胡的霸道充分体现了出来。

⑶语式对译文的影响
语式是指语言交际的形式。

语式可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

译者在翻译是应把握好语式。

请看下面的例子: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节选自葛底斯堡演说词)
译文: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座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它以自由为立国之本,并致力于这样的奋斗目标,即人人生来都具有平等权利。

(姚媛译)原文作为演说词的开篇,属于典型的正式语体,其中“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liberty” “dedicated”“proposition”等词汇尤其体现了其正式性。

译文中“先辈”、“建立”、“自由”、“立国之本”、“致力于”、“奋斗目标”等词语也都较好地展现了原文的正式性,使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可以充分体会到神圣肃穆之感,并且能够想象出美国的开国者们的不易和伟大。

所以这个译文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

译者在接到翻译任务的时候,不能盲目进行翻译活动,而要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判断确定语域。

一定要注意原语作者或交际者的语言特征和语域程度, 考虑衡量其语言的正式程度。

除特殊情况之外译者务必不要冲破语域框架的限制。

举个例子,如果原文是一篇学术类论文,那么译文就应译成正式文体的形式, 若原文是一篇幽默故事,那么译文就应译成非正式文体, 而且译文语域对于原文的一致性体现需表现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各个方面[7]。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 本文从语域的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层面探讨了中英翻译中的语域对应问题。

实实上,这三个不同层面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支撑的。

作为译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三个层面有机地恰当地融入到译文中去, 使译文与原文在语域上保持一致,这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目的语读者的负责任。

对于翻译初学者来说, 在平时的翻译练习中应有意识地注意语域得对应, 这对于培养良好的翻译思维和翻译习惯是有不少益处的。

四.结语
语域理论创立之初虽然并不是为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但在其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为翻译理论家所用并产生了良好效果,研究语域的作用也已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它着重研究并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及规则,以
帮助语言使用者了解和掌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规律。

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原文语域,力求做到译文的忠实,使译文读者能像原文读者那样完整真切地体会、欣赏文本内容。

作者简介:
吴羡(1989-),女,安徽省安庆市人,硕士,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教育部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编号:TS1215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书目
[1]胡壮麟,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孙志农.语域理论与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Basil Hatim & Jeremy Munday.高级译学原典读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魏志成.英汉比较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翁慧玲.英汉翻译中语域对应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5):68.
[7]胡亚红,李崇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商务合同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