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曼涅托:曼涅托(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

2.帕勒摩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为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帕勒摩博物馆而得名,目前仅存部分残片。该石碑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单,国王们对诸如努比亚、腓尼基的远征以及将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水情况等经济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

3.法老:法老是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的音译,其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4.金字塔:金字塔是奴隶制国王的陵寝。在埃及、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和下,今和埃及境内。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西南西古城一带的金字塔最为集中。[1]

5.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原意是古代希腊神话中带有翅膀的狮身女妖,斯芬克斯一词是希腊语音译而来。由于形状怪异,斯芬克斯在人心中,代表埃及文化中所有怪异难解的问题。一般认为,狮身人面是王权的象征,狮子在埃及文化中有“生命之王”的美称,同时又是权威的象征(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狮子的一般正是表示权威)。

6.涅杰斯:意为"小人",最早见于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与氏族贵族对立的平民阶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成为中小奴隶主、僧侣,甚至高级官吏和州长,他们占有奴隶和土地。为数众多的涅杰斯则日益贫困化。在第一中间期,涅杰斯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中王国时期出现分化,一部分成为土地所有者、奴隶主,即“强有力的涅杰斯”,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为各诺姆所倚重;另一部分则沦为靠施舍过日。“强有力的涅杰斯”是王权与地方贵族斗争的社会支柱,因而也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但由于中王国时期埃及的商品经济关系不够发达,涅杰斯实际上还是很软弱的。在中王国时期的大起义中涅杰斯受到了巨大打击。

7.伊浦味陈辞:《伊浦味陈辞》(或译为《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因现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又名莱登纸草。是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写在纸草之上,它所反映的年代,在学术界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在第二中间期。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伊浦味站在贵族的立场上,对发生的贫民与奴隶的起义、王权被推翻、国家机器被破坏、有产者的财产被分给穷人等表现出了极端的仇恨。从作者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这些情况显然是在起义、暴动时期,并且还表明此时期还发生过外族入侵。

8.尼布甲尼撒:(约公元前630 年- 前561年),是位于的伽勒底帝国最伟大的君主, 他曾征服了犹大国和,并在他的首都巴比伦建成着名的。用巴比伦的语言解释他的名字意思是“皇冠的保护和继承者尼布”,或“保卫边疆者尼布”。

9.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是指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间,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征服的,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些人称为巴比伦之囚。

10. 大流士:大流士一世君主(前558~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大流士随远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的总指挥。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着名政治家之一。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

11.贝希斯吞铭文:上台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两度起义反对他的统治,他严厉地镇压了起义,并将镇压高墨塔暴动和两次人民起义的情况用、埃兰语、巴比伦语等三种语言(均为)刻在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着名的贝希斯吞铭文。

12.罗林森(Henry Rawlinson):英国军官、东方学家,成功释读以3种文字之古波斯文部分,为释读提供了线索,大大扩展了对古代中东的了解范围。于1850年和1852年分别撰有《巴比伦及亚述楔形文字铭刻注解》与《亚述史纲》等着作。

13.琐罗亚斯德教:是在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的,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是之源,在中国称为祆(xiān)教、火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塔》,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

14.腓尼基字母:字母是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时间约在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现在的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等。腓尼基字是,没有代表的字母或符号,字的须由上下文推断。

15.《吉尔伽美什史诗》:又称基尔麦什史诗,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1]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人中流传,经过千百年的加工提炼,终于在时期(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用文字形式流传下来。这是一部关于统治着古代地区苏美尔王朝的都市国家英雄(Gilgamesh)的赞歌,虽然这是一部残缺了近1/3的作品,但从余下的2000多行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

16.荷马:盲诗人,约前9世纪-前8世纪。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以及关于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代表作——史诗《》和《》,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综合编写而成。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9、8世纪之间。他的杰作《》,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这一词的希腊文原文含义多样,至今未能确定。

17.荷马时代:也叫英雄时代或黑暗时代,是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古希腊地区重回氏族部落时期的时代,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由于形成于此时的“”叙述了迈锡尼文明的旧闻,但又表述了当时社会的情况,故又称此时代为“荷马时代”,也称“史诗时代”

18.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19.吠陀时代:吠陀时代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中,故称作吠陀时代。其中《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2——前9世纪,称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成书于前900年——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称晚期吠陀。

20.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现在流行的的古代形式。以为主要经典;因崇拜及由婆罗门担任而得名。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湿婆三大神,主张,人生,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前期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

21.阿育王:佛教名王。古代印度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