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有的艺术篆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独有的艺术—篆刻
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历
数历史上有建树的篆刻家,他们首先是有风格、有个性的篆书家,亦即“以我书入我印”,如:邓石如、吴攘之、赵之谦、黄士凌、吴昌硕、齐白石。
传统的篆刻艺术,它的标准是:只有在形成了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书艺术以后,才可以催生出有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作品。
清代皇帝二十五宝(皇帝奉天之宝)篆刻,就是以刀代笔,
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画好的图像,进行刻写。
它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
篆刻最常用的字体是篆字。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篆刻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
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料。
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个重要
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由于千百年来的
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
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
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入印文字的采用,一般以大篆、小篆和汉篆(即缪篆)为主。宋元之后,用字范围渐有拓宽,隶书、楷书,甚至行楷等,
有时也被引人印章。即以篆书入印而言,流派印章兴起之后,所取范围也日趋广泛。诸如甲骨、兵器、石鼓、诏版、泉布、瓦当等实物上的文字,无一不在篆刻创作的文字取资之内。
特别是明清之际,流派作家中的几位巨将,能成功地以自己独
具风貌的篆书入印,使篆刻入印文字的借取空前广博,而这也正是形成印章各家各派的基因之一。
以真、草、隶、篆中的一种——篆书来说,就有好多门类。
秦以前的统称大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小篆(即秦篆、斯篆);
汉代则出现了一种专用于摹印的书体称缪篆。属大篆范畴的,有金文、石鼓文、籀文;秦篆类的包括诏版、权量书体;汉篆则还有汉砖、碑额书体。而且在篆书中,一个字往往出现多种写法,有的甚至多达百余种。但是不论篆
书有多少类别和多少写法,归根结底却“万变不离其宗”。
编辑本段篆刻艺术溯源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
东汉官印 [1] 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 500 年的历史, 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 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铜质为主 的“周玺”时代。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 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 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 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 细,章法生动。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 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 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 其他各种异形。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 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在河南安阳殷墟曾 发现 3 枚类似的实物,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
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 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在方 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 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 语入印的,这种表现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 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 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汉 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以缪篆体入印,这
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 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 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 术字体。
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新莽时期的 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文武官 员常调动,封拜频繁,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印坯上临时刻 凿,印文不加修饰,便为急就章。
前三方只有图案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号,
”。
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
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书公文、记帐目、写书信等。在简牍的递寄往来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止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铃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的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铃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殊效
果,不刻意地表现了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纸张普遍应用,开始使用朱砂调制成印泥,封泥之法废止。因此,用新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时代官印,印面增大。各兄弟民族也效法汉字书法用于官印,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但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却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具有文学含义
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称为金石书画。
此外,中国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宣和印史》、《集古印格》、《啸堂集古录》等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书画家赵孟頫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为历代后人所效法。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
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所用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硬度高,坚涩难刻。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发现有石质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