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3、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4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加快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化的方针: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长远来看,我国城市化的方针应该是:按照市场规律和规模经济的要求,适应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积极、有序、全面协调地发展各类城市。合理发展大城市,大力对中等城市扩容,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使城市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间建立起符合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更加优良的生活空间。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国外城市住房保障的经验:1、完善住房保障的法律基础,依法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2、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双管齐下,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3、强化政府在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中的底线责任;4、住房金融成为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住房保障出现的问题:1、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a购买对象界定不明确,b投资比重不足,供需矛盾尖锐,c经济适用房价格监控失效,d经济适用房开发和销售环境存在腐败和不公问题;2、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a覆盖面小,b各地实施的廉租房政策的差异很大,c廉租房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定;3、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a覆盖率较低,b缴存率偏低,c管理落后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首先,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策工具。其次,转移性支出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其他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原则:1、弥补市场失灵;2、社会利益最大化;3、公平、公开、透明;4、厉行节约,量入为出;5、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土地有偿使用的作用:1、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2、促使土地集约使用;3、促进产业合理布局;4、控制城市规模膨胀;5、调节收入分配
城市土地管理原则:1、合理利用土地;2、切实保护耕地;3、土地用途管制;4、土地有偿使用;5、城市土地统一管理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制度:1、制定住房长远规划,政府出资建设公共住房;2、实行住房公积金保障;3、公共住宅出售政策;4、分级提供公共住宅保障补贴
中国住房保障的制度创新:1、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2、制定专门法律明确政府住房保障责任;3、实行以租借方式为主的住房保障改革;4、改变政府补贴方式,从间接补助走向直接补助。
城市公共事业的现状:公共事业性质地位行政化;公共事业经费来源财政化;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公共事业服务运行低效化
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方向:公共服务运营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社会化;公共服务生产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责任制度化。
省管县试点:省管县是一种趋势:首先符合宪法所确定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层级的规定城乡分治;其次,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
省管县出现的问题:1、下放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怎么办?2、审批权控制在省级部门和中央部门部委手里,体制不同,扩权就遇到了玻璃天花板。3、这种体制下的大动干戈,牵涉数以万计的干部,影响之巨,操作之难可想而知,其实是对地级市官员承受程度的考验。4、省管县,最多能管40多个,太多管不过来,需要把升级区划缩小。省管县体制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动,而是地方政府权力的再分配。
城市经营观点:1、生产要素经营论,城市经营是将政府拥有的生产要素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进行运营运作,以实现政府利益最大化。2、保值增值理论,城市国有资产是国家长期巨额投资形成的重要资产,城市政府的职责之一,是把城市软硬件环境建设好,实现城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竞争优势经营论,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对可经营性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
市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合理界定市政职能;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3、合理设置层级结构;4、加强市政管理法治化建设
市管县的弊端:1、不利于政令畅通;2、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相当泛滥,在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成了抽水机,为中心城市发展往往截留下辖县的资金。一些大项目也安排在市区,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3、地级管理层级行政成本过大。
行政支出:所谓“行政支出”,是财政提供的用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外事机构在行使其特定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支出。行政支出是财政支出中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物质保障,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活动的经济基础。
按支出部门可分为:1行政经费;2公检法支出;3外交支出;按支出对象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支出用途可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
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5、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全能性
市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1、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2、政府间权责不对称、府际关系不顺;3、政府部门林立、机构设置臃肿;4、部门管理、多头审批、条块分割、效率低下
市政管理: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原则:系统分析、以人为本、法治透明、利益平衡、公众参与、成本效益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
城市公共财政:是指城市政府为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而参与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活动。财政是政府的理财行为。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财政收入来源: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债务收入、
财政收入原则:公平、效率、适度、法治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性质上看,购买性支出反映着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包括:行政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支出、农业支出、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城市化的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
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城市化总体水平低;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路径选择:西部地区外延式城市化合据点式城市化;中部地区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与据点式与网络式相结合;东部地区内涵式城市化和网络式城市化。
发达国家城市经营做法:企业化管理;专门化职位;公私合作;标准化作业
城市经营的改进对策:1、扭转城市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的局面;2、改革和完善城市征地制度;3、完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制度;4、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约束机制
城市经营中政府职能定位:1、减少经济建设职能,政府应从哪些竞争性的、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和部门退出来,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非营利性、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设施和共用事业部门。2、强化政策掌舵职能,政府要遵循掌舵而不划桨的原则。3、增强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4、完善社会保障职能,城市政府要尽快健全失业、疾病、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财政支出的效率管理:1、改进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2、规范财政支出,硬化预算约束;3、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4、完善支出决策和执行管理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原则:1、坚持城市土地单一的国家所有制;2、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3、国有土地有偿使用;4、特殊用地无偿划拨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税费: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收益金、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土地使用金是指城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国家缴纳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土地使用税是指国有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依照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按期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的土地使用税金。土地使用费指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国有划拨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向国家缴纳的费用,包括场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土地收益金指土地使用者将其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出租或转让,就其所得的租金或交易收入,按规定向国家缴纳的价款。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指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时,向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市县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城市经营的特点:1、城市经营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新做法。2、城市经营的目的在于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3、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4、城市经营对象是可经营性公共资源。5、城市经营的基本手段是引进市场机制。
企业化政府理论:主张在政府组织内部建立仿企业化管理流程,把企业经营注重成本、效率、品质、顾客满意度等策略引入政府管理之中,使政府运行具有企业精神,实现少花钱多办事。主要特征:1、具有催化作用的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政策制定而不是提供服务)。2、赋予社区以公共事务管理权的政府(从注重社区服务工作向做好社区授权工作)。3、具有竞争性的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去)。4、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倡导企业家精神客服政府部门的照章办事和因循守旧之风)。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照业绩和效果进行预算拨款)。6、接受顾客趋势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7、具有预见性的政府(注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8、具有事业心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要取得相应的收益)。9、实行逐层粉拳的政府(从注重等级制转向鼓励参与管理和社会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引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力量进行政府改革)
中国城市化的方针: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长远来看,我国城市化的方针应该是:按照市场规律和规模经济的要求,适应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积极、有序、全面协调地发展各类城市。合理发展大城市,大力对中等城市扩容,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使城市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间建立起符合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更加优良的生活空间。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国外城市住房保障的经验:1、完善住房保障的法律基础,依法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2、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双管齐下,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3、强化政府在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中的底线责任;4、住房金融成为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住房保障出现的问题:1、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a购买对象界定不明确,b投资比重不足,供需矛盾尖锐,c经济适用房价格监控失效,d经济适用房开发和销售环境存在腐败和不公问题;2、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a覆盖面小,b各地实施的廉租房政策的差异很大,c廉租房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定;3、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a覆盖率较低,b缴存率偏低,c管理落后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首先,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策工具。其次,转移性支出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其他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原则:1、弥补市场失灵;2、社会利益最大化;3、公平、公开、透明;4、厉行节约,量入为出;5、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土地有偿使用的作用:1、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2、促使土地集约使用;3、促进产业合理布局;4、控制城市规模膨胀;5、调节收入分配
城市土地管理原则:1、合理利用土地;2、切实保护耕地;3、土地用途管制;4、土地有偿使用;5、城市土地统一管理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制度:1、制定住房长远规划,政府出资建设公共住房;2、实行住房公积金保障;3、公共住宅出售政策;4、分级提供公共住宅保障补贴
中国住房保障的制度创新:1、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2、制定专门法律明确政府住房保障责任;3、实行以租借方式为主的住房保障改革;4、改变政府补贴方式,从间接补助走向直接补助。
城市公共事业的现状:公共事业性质地位行政化;公共事业经费来源财政化;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公共事业服务运行低效化
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方向:公共服务运营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社会化;公共服务生产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责任制度化。
省管县试点:省管县是一种趋势:首先符合宪法所确定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层级的规定城乡分治;其次,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
省管县出现的问题:1、下放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怎么办?2、审批权控制在省级部门和中央部门部委手里,体制不同,扩权就遇到了玻璃天花板。3、这种体制下的大动干戈,牵涉数以万计的干部,影响之巨,操作之难可想而知,其实是对地级市官员承受程度的考验。4、省管县,最多能管40多个,太多管不过来,需要把升级区划缩小。省管县体制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动,而是地方政府权力的再分配。
城市经营观点:1、生产要素经营论,城市经营是将政府拥有的生产要素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进行运营运作,以实现政府利益最大化。2、保值增值理论,城市国有资产是国家长期巨额投资形成的重要资产,城市政府的职责之一,是把城市软硬件环境建设好,实现城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竞争优势经营论,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对可经营性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
市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合理界定市政职能;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3、合理设置层级结构;4、加强市政管理法治化建设
市管县的弊端:1、不利于政令畅通;2、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相当泛滥,在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成了抽水机,为中心城市发展往往截留下辖县的资金。一些大项目也安排在市区,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3、地级管理层级行政成本过大。
行政支出:所谓“行政支出”,是财政提供的用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外事机构在行使其特定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支出。行政支出是财政支出中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物质保障,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活动的经济基础。
按支出部门可分为:1行政经费;2公检法支出;3外交支出;按支出对象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支出用途可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
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5、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全能性
市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1、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2、政府间权责不对称、府际关系不顺;3、政府部门林立、机构设置臃肿;4、部门管理、多头审批、条块分割、效率低下
市政管理: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原则:系统分析、以人为本、法治透明、利益平衡、公众参与、成本效益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
城市公共财政:是指城市政府为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而参与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活动。财政是政府的理财行为。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财政收入来源: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债务收入、
财政收入原则:公平、效率、适度、法治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性质上看,购买性支出反映着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包括:行政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支出、农业支出、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城市化的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
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城市化总体水平低;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路径选择:西部地区外延式城市化合据点式城市化;中部地区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与据点式与网络式相结合;东部地区内涵式城市化和网络式城市化。
发达国家城市经营做法:企业化管理;专门化职位;公私合作;标准化作业
城市经营的改进对策:1、扭转城市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的局面;2、改革和完善城市征地制度;3、完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制度;4、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约束机制
城市经营中政府职能定位:1、减少经济建设职能,政府应从哪些竞争性的、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和部门退出来,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非营利性、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设施和共用事业部门。2、强化政策掌舵职能,政府要遵循掌舵而不划桨的原则。3、增强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4、完善社会保障职能,城市政府要尽快健全失业、疾病、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财政支出的效率管理:1、改进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2、规范财政支出,硬化预算约束;3、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4、完善支出决策和执行管理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原则:1、坚持城市土地单一的国家所有制;2、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3、国有土地有偿使用;4、特殊用地无偿划拨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税费: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收益金、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土地使用金是指城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国家缴纳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土地使用税是指国有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依照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按期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的土地使用税金。土地使用费指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国有划拨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向国家缴纳的费用,包括场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土地收益金指土地使用者将其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出租或转让,就其所得的租金或交易收入,按规定向国家缴纳的价款。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指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时,向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市县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城市经营的特点:1、城市经营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新做法。2、城市经营的目的在于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3、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4、城市经营对象是可经营性公共资源。5、城市经营的基本手段是引进市场机制。
企业化政府理论:主张在政府组织内部建立仿企业化管理流程,把企业经营注重成本、效率、品质、顾客满意度等策略引入政府管理之中,使政府运行具有企业精神,实现少花钱多办事。主要特征:1、具有催化作用的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政策制定而不是提供服务)。2、赋予社区以公共事务管理权的政府(从注重社区服务工作向做好社区授权工作)。3、具有竞争性的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去)。4、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倡导企业家精神客服政府部门的照章办事和因循守旧之风)。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照业绩和效果进行预算拨款)。6、接受顾客趋势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7、具有预见性的政府(注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8、具有事业心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要取得相应的收益)。9、实行逐层粉拳的政府(从注重等级制转向鼓励参与管理和社会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引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力量进行政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