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公司所有者、董事会、管理层的利益分配相互协调规范的一种组织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对公司内部权力合理的划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公司利益分配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绩效。公司绩效是指公司的经营效率。

为了反映其经营效果,通常利用某一个或某一组财务指标来体现其经营业绩和效率。对于公司经营业绩优劣的衡量,主要是通过经营者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用水平、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来对比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绩效的经验研究,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实证研究表明,在许多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家族性上市公司与非家族性上市公司具有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这些差异最终会体现在不同的公司绩效水平上。

Anderson和Reeb (2003)[1]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的公司绩效优于非家族企业,但是Hoiderness和Sheehan(1988)[2]的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无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发现的冲突和模棱两可的实证结果导致0’

Boyle,Pollack和Rutherford(2012)[3]研发了一种荟萃分析(Meta分析),他们建议要完善家族的参与并形成一个多维构造的测量方式。所以,家族企业是否带来更好或更差的绩效是一个实证问题,取决于很多方面。本文分别选取了从2007年至2011年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149家公司为样本,涉及的行业为:信息技术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纺织服装皮毛业。

将观测值按照苏启林,朱文(2003)[4]的关于家族企业的界定标准分为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以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的绩效水平,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作为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参数指标,在借鉴国内外现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还引入了多项控制变量。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方法估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揭示我国家族性上市公司与非家族性上市公司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概括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对绩效影响的有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印证了8条假设,一方面说明了在我国,信息技术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批发和

零售贸易以及纺织服装皮毛业中,家族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的效应,这一结论与Anderson和Reeb(2003)[1]研究结论一致,认为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相比拥有更高的绩效。非家族性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较为分散,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利益一致,不体现出二者的相关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受企业性质差异的影响。

另一方面说明了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规模为绩效带来了积极影响,独立董事作为监督者的身份引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履行好自身的监督功能之外能够给公司带来先进的知识,提高公司决策的水平和经营的效率。董事会规模的大小无论对于家族性上市公司还是非家族性上市公司来说都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影响。最后不同行业的特征对于家族企业在其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关系方面也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这符合于东智(2004)[6]的研究结果,认为今后我们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绩效影响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性质以及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特征。最后,对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作进一步的拓展,以求得出的结论对家族企业的适用性更强;其次,我们在研究中要考虑家族企业的其他维度,这将导致新的结论产生,我们可以开始开发新的命题来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家庭企业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对于变量的选择可以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考虑其他非经济指标,不同的绩效衡量标准下得出的分析结论可能并不一致,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引入更加精准或者多维度衡量公司的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