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的尴尬处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学院的尴尬处境
2017年四月,美国学者协会(Association of Scholars)发布了一份委托研究项目部总监拉谢尔·彼得森(Rachelle Peterson)撰写的长篇报告,题为《外包到中国》。
这份报告对孔子学院的存在提出了强烈批评。
报告建议美国所有大学关闭孔子学院。
如继续,应大幅度整改。
在非学术界,孔子学院常被视为文化侵略。
这里面当然不乏冷战思维。
以少数外派老师短期教学的影响力,能让人认识几个汉字,写几笔歪歪扭扭的书法,打几招几式太极拳,就谢天谢地了。
这种文化杀伤力太小,谈不上“文化侵略”。
不要说不能深入传播中华文化,就是学汉语,动机也奇葩得很:该报告调查的一位孔院主任称,学生通过孔院来学习汉语,动机包括“找中国女友”,“娶中国姑娘”,“我们还有一个80岁的老者,听说学语言可以防止老年痴呆,所以来学。
”这些零星介绍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但让人质疑孔院在宣传中国文化上,到底起到了多少作用。
若是宣传价值观,则也不必要。
彪悍的价值观会自己长脚跑,不劳你去花钱去硬推。
在学术界,批评常常针对孔子学院在学术、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孔子学院最为强烈的批评者是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Marshall Sahlins),他曾著有《孔子学院:学术
病毒》一书,说孔院的存在不符合美国学术的核心价值。
2014年,芝加哥大学100名教授联名上书,导致学校关闭孔子学院。
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美国教授们缘何跟孔院过不去?美国大学多为教师治校,在学术自由上几乎有洁癖,本国政客甚至高校管理者干涉教学都不能容忍,何况外国机构?高校教师议会在教学管理上有最高权威。
可是除了汉学家之外,没有多少美国教师有能力审查汉语课程。
这使得孔子学院的课程成为教学的法外飞地,有了“豁免权”。
因为这种疏远,孔院教学尚非学术存在,而是充满嫌疑的外来植入体。
教授们觉得校方对课程不一视同仁,自然充满反感。
这种批评以后还会继续,会造成更多孔院面临挑战。
如果属对外汉语的“支教”,应将合作转向发展中国家、私立大学、偏远地区,不要哪里热闹往哪里凑。
报告称,孔院在全世界有1579所。
其中有不少在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比如美国有103所。
有一些孔院设在伦敦、巴黎、纽约这些繁华城市和地区。
报告调查的纽约(含周边新泽西)一带,居然有12个孔子学院,包括纽约州立下面的多所学校。
这是要办学,还是要办镀金、观光的驻点?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城市民间交流渠道甚多,多个孔子学院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在促进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的交流上,孔院兴许起到过积极作用。
如今留学属于
“刚需”,想出国留学的人员,自己会想办法。
随着国力增强,英美高校也会自己设法去中国招生。
在牵线搭桥上,孔院已完成使命,作用可忽略不计,成了实际需求之外的多余人。
在学者交流上,国家留学基金委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应该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形成类似于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或者德国DAAD这样的组织。
如果保留孔子学院,应该到亚非拉去,在中国文化最需要传播的地方去。
到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地方,对中国文化才是真爱,也更能促进交流和理解。
孔子学院还可转变为孔子学堂。
不少设孔子学院的大学本身就有东亚研究系,开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甚至孔院的负责人就来自这些系科。
孔院的设置,属叠床架屋的重复建设。
如果主要责任是教汉语,去国外中小学。
那里需求缺口更大,在那里筚路蓝缕,开辟出汉语教学的路子,倒更有价值。
中国没必要做“送财童子”,出钱美国大学建立这种机构。
启动、维持孔院费用高昂。
在启动后,除日常管理之外,老师多为汉办外派,工资、机票、保险,多为中国支付。
也有部分孔院招聘当地人员,出钱请他们到国内培训。
同时,中国农村很多小学校缺乏教师编制,地方财政不愿负担,学校面临撤并,孩子们失去就近上学机会。
有钱在纽约重复开办孔子学院,却没钱在国内农村地区聘请老师,这在中国文化和教育战略上,都有违逻辑。
孔子学院的开支,是中国教育
投入中的机会成本。
若是宣传中国的“软实力”,一张撤校后小学生远路上学坐校车翻车的照片,就会抵消一千多家孔院提高中国国际软实力、改善国家形象的努力。
总之,孔子学院出钱出力,但在国外受指责,国内受质疑,年复一年在吃力不讨好,处境尴尬,是时候进行战略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