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对视知觉的影响
【摘要】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经验”也会参与影响,人的每一次“看”都会涉及其视觉经验和知觉经验的交替、更新。其经验主要指源于社会生活中的视觉经验,会使观赏者视觉心理的产生能动反应,对其视知觉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效果。本文主要从生理机能、社会文化积淀、格式塔效应、矛盾空间、渗流理论五方面阐述经验对视知觉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视觉经验视知觉影响心理
视知觉是从眼球受到视觉刺激后,一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包含视觉刺激撷取、组织视觉讯息及最后作出适当的反应。其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的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其主要由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图形区辨和视觉想象四方面构成,包括视觉接受和视觉认识两大部分。
视知觉往往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生理机能、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积淀、专业知识、视觉经验等等。其中,经验(主要指源于社会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对视知觉有着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此经验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才被建构的。他曾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即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经验”也会参与影响,人的每一次“看”都会涉及其视觉经验和知觉经验的交替、更新。
同时,英国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家格利高里也告诉我们:“对物体的视觉包含了许多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来源超出了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眼睛所接受的信息。它通常包括由过去经验所产生的对物体的认识。”例如,我们能从倒立的金字塔形上“看出”不稳定感,是源于对实物的印象。在看斜线时感觉到动感,也是由于我们有了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滑落的生活经验。在色彩构成中,白色分量“轻”,黑色分量“重”,红色使人兴奋、刺激,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这些感觉同生活中对实物的视觉感受经验也是大致吻合的。
一、经验在生理机能上对视知觉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常从以频闪式样制造的霓虹灯广告牌上看到字母、图案、花边等不停地移动,但实际上仅仅是灯光的时亮时灭,它们自身并没有运动。由于灯光迅速地相继在相距不太远的位置上出现时,会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产生某种生理短路,神经兴奋就从一个点迅速传向另一个点,与这样一个生
理过程相对应的视觉经验就是我们看到的同一个光点的位移。”这正如阿恩海姆曾说:“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的‘运动’,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该运动性质就是视觉经验的性质,或者说,它与视觉经验密不可分。
二、经验在社会文化积淀方面对视知觉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人们在观看理解物体时,并不满足于把看到的东西“组织”成一种视觉意象,还要进一步把这个直接看到的形象与另一个形象联系起来。所以在生活中就会出现有趣的现象:专家和外行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
专家从中看到的东西也不相同。例如,美术中的三维空间感来源于生活与专业训练,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不可能在石膏像上看出诸多的“素描关系”。
又如熟悉几何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观者一眼就能从服装设计大师依夫·圣·洛朗设计的时装中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了解蒙德里安画风的观者则可能只是将它看成大格子式样。
对集体而言,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土壤上所萌发并逐渐成长起来的文明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和心理审美结构就会有差异,这就导致了整体的文化背景对人视知觉造成的较大冲击性。就像博厄斯在其《原始艺术》中提到:不同部落的美洲印地安人所赋予的某些基本图案的各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像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莲花象征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尤其深得中国文人的喜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更成了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成为吉祥纹样“暗八宝”之一。而在日本,莲花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它是祭奠的象征。
三、经验中格式塔效应对视知觉的影响
经诸多心理学家研究:在人的视知觉中,存在一种“格式塔效应”。即是对整体的认知,将感觉获得的信息综合成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整体形象,由此决定取舍的行为反应。
比如,人的视觉中常会存在图形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一个两可图,它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花瓶,也可以被看成是两个相对的面孔,但我们不可能在看到花瓶的同时也看到对着的面孔。因为人们总是把视野中某些具有图形特性的部分选出来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部分视为背景。该种图形与背景关系的现象恰是“格式塔效应”的一项反映,同时也是“格式塔”学派中的一项组织原则。他们认为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并不是图形知觉中的最重要的属性,而图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他们还发现,人们
会遵循下述的组织性原则把图形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1)接近性原则——人们看图形时倾向于把图形中接近的成分看成一组。(2)相似性原则——人们倾向于把相似的成分看成一组。(3)封闭性原则——人们倾向于识别出封闭的或者完整的图形。(4)良好连续原则——人们倾向于识别出有规则的相继的连续图形。(5)对称性原则——人们倾向于识别出自然的、平衡的和对称的图形。这些组织原则所构建的视觉经验,都对人的视知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经验中矛盾空间对视知觉的影响
在视觉经验中,“矛盾空间”的产生也是种极具趣味性的现象,其核心是运用“错视”(即人们的知识判断与所观察的形态在现实的特征中间所具有的矛盾错觉经验)原理。它常存在于以下几种表现形态:(1)封闭性表现形态,即指补充存在于不完整视觉画面上的间隙或空间的知觉倾向。初看时显得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各种形态的集合,在一种封闭的条件下,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视觉形态。(2)反转性表现形态,某些几何图形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及具有视幻效果的视觉画面,其能使某个图形在空间上的效果发生逆转和变换,从异常简单的线到相当复杂的面。(3)重叠性表现形态,当人们的眼睛注视着画面某一特定的部分时这部分就会呈现出暂时的安定和秩序感,然而,长时间驻留在某一特定部分又易使人眼产生疲劳,此时,一种形态往往会与其他形象出现重叠,使原有的视觉形象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形象性质并可能出现二次形象特征。(4)累进性表现形态,无限的空间视觉化常常可以凭借数列形态加以表现,它可以有效地使人感觉到三维的深度所产生的空间错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