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的马太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然辩证法论文

科技界的马太效应

SX1515011

许倩倩

2015年12月

科技界的马太效应

作者:SX1515011 许倩倩

指导老师:郑玮

摘要:马太效应造成了科技界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尚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太效应已经严重制约了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寻找破解马太效应的措施,打破科技资源以及各类荣誉垄断高度集中化的现状,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浅述了科技界马太效应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大科技时代科技界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马太效应的利弊,并给出了趋利避害的对策。

关键字:马太效应,科技,大科技时代

1 科技界的马太效应的内涵

“马太效应”这一概念起源于《新旧约全书》,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分析“马太效应”的作用过程,可以发现,它包含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侧面: 从时间角度看,“马太效应”是研究者的已有成就通过转化为科研资源而实现再生增殖的过程。在科技界,成就是研究者能力的直接确证,因此,根据研究者的以往成就推测其未来工作,决定对他的科研投资,是科研投资者的自然选择。于是,一个研究者如果已经获得某些成果,这些成果及声誉就会帮助其获得资金、课题等科研资源,从而为他取得更大成就奠定基础。这种科研成就通过转化为资源而实现增殖的运行机制,很像机械结构中只进不退的棘轮装置,因此被默顿称为“棘轮效应”。

从空间角度看,“马太效应”是竞争劣势者的利益或业绩向优势者转移的过程。科技研究是精神生产活动,按照研究者的贡献分配利益或业绩,也即论功行赏是科技界自发遵循的分配原则。而在可分配利益业绩有名额、数量限制的情况下,论功行赏必然会导致全部科研利益业绩被少数绩优者独占,也即竞争劣势者的利益业绩份额被竞争优胜者侵吞。美国社会学家法兰克和库克将这种竞争劣势者的利益业绩向优势者转移的现象称作“赢家通吃”。

2 科技界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

2.1 “累积优势效应”

“累积优势效应”反映了“马太效应”的实质,即把过去的成绩累积起来,形成竞争优势,并影响以后的成绩。

在科技评奖中,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许多人几乎同时共同做出了某项科研成果时,那些在过去做出过优秀成果的人好像在将来更容易因工作良好而得到报偿;而那些不出名的,大约仍然不会出名。

2.2 “光环效应”

科尔兄弟研究了美国大学物理学界发表论文的引证情况后指出:人们倾向于引证那些对所研究的问题或领域具有影响的工作,但同时也倾向于引证那些非常可见的科学家的工作,这些科学家最初作出了重要发现,以后他们的工作还会被频频引证。科尔兄弟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环效应”。

实际上,“光环效应”所说的是容易被别人引证的科学工作更容易被人引证,而不容易被别人引证的科学工作更不易被别人引证。这是“马太效应”在论文引证方面的表现形式。

2.3“回溯效应”

“回溯效应”说的是当一位科学家的杰出成绩得到承认后,人们可能会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

该效应表明,对一位科学家早期工作引证数量的增加,很有可能是由于他现在在科学界分层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较高,而不是由于其早期的工作质量有所改进。

2.4 “波敦克效应”

这是“马太效应”在因工作环境不同而导致奖励分配不公的一种表现。通常,“波敦克效应”被用来解释科学家们在机构分层体系中因地位不佳而造成对获得“承认”不利的现象。

这种效应最严重的受害者是那些在声望较低,处于边远地区的机构里任职的科学家,他们很难获得适当的承认,假如他们是在声望较高的机构里工作,则不仅能得到应有的“承认”,而且很可能还会获得不应得到的奖励。显然,在多数情况下,“承认”的分配有益于那些名牌机构的科学家,而无论他们的成就如何。

2.5 “普朗克效应”

这是“马太效应”在科学权威阻碍新的科学成果得到普遍承认及在新科学权威形成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普朗克说过:“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创造,很少是逐渐地争取和转变它的对手而获得成功的。而一般的情况是,对手们逐渐死去,成长中的一代从一开始就熟悉这种观念。”这种科技成果不是因为对手的承认而是因为对手的死去才得到承认的现象,叫做“普朗克效应”。

这种现象在科技史上屡见不鲜。麦克斯韦曾这样回顾光的理论发展:“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即微粒说及波动说。我们如今习于相信波动说了,那是因为所有相信微粒说的人都已经死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埋没了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此点。普朗克效应表明,科学家之所以成为权威,并不在于做出贡献之际,而在于得到承认之日,其竞争对手死去之时。

2.6 “棘轮效应”

这是“马太效应”在促使科学界分层结构单向流动中的表现。科学社会学家发现,在科学家中荣誉的获得是一种“棘轮效应”,即科学家一旦因为自己的工作而获得某种承认与地位,就再也不会退回到原来的地位;就象有棘爪防止倒转的棘轮一样。“棘轮效应”表明科学界分层结构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只能升迁不可逆下。

这种效应在科学金字塔结构的越高层表现得越突出。朱克曼通过对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指出:“一旦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论是好是歹,都将稳固地居于科学界的精英行列。”

2.7 “时间效应”

这是“马太效应”在奖后所起作用中的表现,一个人获得奖励,尤其是高层次的奖励后,即使他以后不再有新的建树或高的产生率,不再获得新的科技大奖,也能够使他在很长的时间以至一生中反复地受到已获得奖励给他在声望、荣誉、地位、财富、工作条件等方面带来的有效影响,使其不断受益。我们把这种科学家在其成果获得,奖励之后的时间里,在成果享受上不断强化的现象称为“时间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