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证伪理论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研究
2006级外国哲学专业 余洪翔
导言
卡尔· 波普尔:是西方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涵盖了历史哲 学、社会政治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宇宙论等方面,人称“批判 理性主义”,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证伪理论可以说是贯穿了波 普尔哲学理论的全部,是他哲学思想尤其是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波 普尔的证伪理论贯穿在其所有的著述当中,但主要集中体现在《科学 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观知识:一 个进化论的研究》、《波普尔思想自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 作品中。 任何学术理论,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我之所以要选择波 普尔的证伪理论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还因为其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义。科学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一种敢于挑战 权威、不怕犯错的精神,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就是强调对科学理论持 怀疑、否定态度,这正是科学创新的前提;证伪理论同时也暗含着人 是科学研究的主体,这和我们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谋 而合的;“从错误中学习”是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方法论,这对于我们 今天从事科学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理论渊 源
1、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 (1)对经验论及唯理论的批判及借鉴 波普尔证伪理论和西方古代哲学尤其是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有着前后承 继的关系。正是通过对经验论及唯理论的批判和借鉴,并突出在科学研究中人的主体 地位和作用,最终形成他自己的批判理性主义。 波普尔对科学知识是如何发现的问题极为关注,认为极权主义是科学知识发现的最大 障碍,对经验论和唯理论者尤其是培根和笛卡儿的思想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深刻的批 判。在培根那里,人们寻求真理性知识的方法被分为两种:一种叫“自然的诊释”, 另一种叫“仔细阅读大自然之书”,前者是才是获得知识的正确途径,因为后者很容 易导致猜测。而波普尔看法与培根正好相反,他认可后者否定前者,他认为,既然是 阅读大自然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的读法”,“诊释”必然会清除“灵魂中的一切预期、 猜想、猜测或者偏见,”而波普尔恰恰把这些所谓的预期、猜想、偏见视为科学知识 增长的源泉。波普尔批判了经验论者代表培根之后,接着又对怀疑论者笛卡儿进行批 判。波普尔认为,笛卡尔崇尚理性的自然之光,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其目的是区 分“源于上帝的清晰明确的观念和其他一切源于我们自己的不纯想象的观念,”好给 科学知识清除障碍。 总之,在波普尔看来,无论是古典经验主义还是古典理性主义,他们在寻求获得科学 知识的途径中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忽略了“人的因素”,即我们自己的判 断。
2、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现代西方哲学的实证主义运动到逻辑实证主义阶 段可以说是达到了它的顶点。逻辑实证主义以经 验事实和逻辑方法为基础.坚持与意义理论相结 合的证实原则,认为一种理论能否被证实是划清 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限。正是由于这种理论比较 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人们的思维习惯而被人们 广为接收和认可。可是波普尔却对它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一种理论是否算科学的理论,不是看它是 否可以被证实而是相反,即是否可以被证伪。
3、逻辑实证主义的式微 逻辑实证主义者严格地把经验命题区分为基本命 题与复合命题。认为前者是有关简单事实的命题; 后者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基本命题构成的命题。如 果一个基本命题的内容与事实相符合即为真,否 则即为假。而复合命题的真假性则依赖于基本命 题的真值。判断一个命题有无意义就在于它是否 可以被证实。逻辑实证主义者所说的可证实性不 是实际上的可证实性而是原则上的。他们强调, 一个无法在原则上被证实的命题是无任何证实条 件的命题,是“似是而非的形而上学命题”,我 们是无法了解它的意义的。
三、关于证伪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Biblioteka Baidu
1、“试错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 他把试错法进行了图示化:P1→TT→EE→P2(P1和P2分别表示老 问题和新问题,TT表示尝试性的理论,EE表示消除错误)。该公式 表明: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就提出一种尝试性的 理论,但是这种理论仅仅是一种猜想,它或许全部是错的也许部分是 错的,于是为了判断,就得经过批判讨论和实验检验、消除错误,通 过这个步骤,原来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这个过程就 是试错的过程。为了丰富其理论内容,增加其可行性和客观性,后来 他提出了第二种、第三种和第四种图式,波普尔的四个内容不尽相同 的图示都表达了共同的哲学思想,那就是:理论先于观察,科学研究 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过程,研究科 学的核心方法就是试错法。具体地说,波普尔的试错法具有三个基本 的特征:试探性、批判性和检验
2、划界的前提意义 所谓的“划界”问题,就是指科学与非科的划界 问题,在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 扰着人们,可以说是一个举世难题。从哲学的角 度讲,划界问题可以说是几乎蕴涵了往后科学哲 学中的一切问题,所以,历来的哲学家们都重视 划界问题。他提出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是可证伪性原则,而不是可证实性原则,突破了 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对科学研究有着极大的启 发意义。
一、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1、波普尔的“划界”标准 在他看来,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应该是“证实” 原则而应该是“证伪”原则,因为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 而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 则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只能使经验不断地去适合于理论, 但是对那些和理论矛盾的经验事实就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同时对新的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科学的发展过程也无法做 出说明,从而限制了人的思维,使人们总是忙于为现存理 论寻找合理的证据,大大限制了科学理论的自我超越和发 展。于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经验证 实”原则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他自己的关于科学与非 科学的划界标准,即“可否证性”(或者叫“可证伪 性”)。
2、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在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相对论、 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化学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随着科学的 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开始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低速领域进入到 高速领域,这些完全超越了人们经验的范围,完全失去了直观性,再 也不能象以前那样仅仅依靠观察、依靠实验去证明了,所以,在研究 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就迫在眉睫。 爱因斯坦在未经新经验的确证就通过思想实验大胆地提出一种新的引 力理论,并在1919年被英国人爱丁顿探险队的日食观测结果成功地 验证了。同时,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尤其是信息理论的出现对波普尔 证伪主义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论主张,既要从某种 信号与某种事件的肯定关系也要从该信号与若干偶然事件的否定关系 去看待、处理信息;只是注重明信息的作用还不够,还需注重暗信息 的作用。波普尔从信息论中深受到启发,意识到信息理论和他的证伪 主义理论是密切相关的,信息论的发展是证伪主义原则的重要来源之 一。
(2)批判理性主义的建立 波普尔特别突出理性的批判功能,将理性定位在 批判本身,并最终形成一种批判理性观。他把理 性主义分为批判理性主义和非批判理性主义,认 为非批判的理性主义所持的“任何不能在论据上 也不能在经验上得到支持的假设都将被抛弃”的 观点在原逻辑上是矛盾的;而他自己批判理性主 义的观点“基本的理性主义的态度产生于一种来 自合理信念的信念行为”却可以实现逻辑上的自 恰。 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更加彰显人的价值,是对传 统理性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是20世纪人类最 伟大的成就之一,而更可贵的则是爱因斯坦本人对科学研 究的态度。爱因斯坦表示,无论相对论在逻辑上是多么的 严密、多么的完美都要坚决地放弃。爱因斯坦这种批判别 人理论的同时理性地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和精神给予波普 尔强烈的精神震撼和启示——任何一种无论在当时看起来 是多么科学、多么完美的理论都只是一种假说或猜想,我 们需要不断地批判它(的内容和结果),方式是“证伪” 而非“证实”,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波普尔后 来的“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思想原则就是在爱因斯坦相 对论的直接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核心内涵
一、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1、波普尔的“划界”标准 2、划界的前提意义 二、对“休谟问题”的解决 1、休谟对归纳问题的无奈 2、“猜想—反驳”理论——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三、关于证伪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1、“试错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2、“试错法”与批判理性主义 3、“试错法”与辩证法的比较
二、对“休谟问题”的解决
1、休谟对归纳问题的无奈 很久以来,人们认为科学研究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自然规律,特别是 培根创立并加以系统阐释的归纳法几乎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方法。简 单地说,就是根据无数次的经验重复推理得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休谟对此严重质疑。在他看来,单个的观察陈述无论数量多大,在逻辑上都 不可能蕴含无限制性的普遍陈述,“个别”不能必然地得出“一般”。关于 未来的假定既不能由观察来确定也无法由逻辑证明来确定,从过去的适用无 法必然得出将来也适用。休谟指出,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看来都是建立在 因果关系上面的。只要依照这种关系来推理,我们便能超出我们的记忆和感 觉的证据以外。由此休谟认为,科学规律的产生只不过是科学家们的“心理 联想”的结果,所以科学规律是没有可靠的理性根据(逻辑与经验根据)的。 休谟从哲学的角度对归纳法提出的质疑确实很有道理,他对人类科学知识的 根据本身提出了挑战,然而,人类科学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 归纳法是功不可没的,这是无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再说,如果人类断然摒弃 了归纳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是最科学的呢?对此休谟本身也感到困惑和无 奈,并不能给出真正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对于这个问题,波普尔以他证伪 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解决。
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的缘起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核心内涵 三、对波普尔证伪理论的评析 四、波普尔证伪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
波普尔证伪理论的缘起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对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影响 2、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3、逻辑实证主义的式微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1、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 2、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示
2、“猜想—反驳”理论——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波普尔认为,从可证伪性出发就能解决“归纳问题”,因 为证伪的方法是不用任何归纳推理为前提的,科学家应首 先提出试探性的理论,然后再努力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不断 的批判,找出其错误和弱点,而这个过程就是反驳和否证 的过程,换句话说,科学的原则是证伪原则而非证实。 波普尔认为,休谟破除了从对有限经验事实进行归纳而得 出科学理论的信念和逻辑祈求是很值得称赞的,不过,用 心理“习惯”来解释归纳却又滑入了另一极端。他认为应 该以科学发现的逻辑及其过程为背景,用“猜想与反驳” 即演绎的模式来寻求对休谟问题的解决。所以他说,科学 发现的过程正是理论不断地被否定或修正的过程而绝非证 实的过程。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 景
1、两次世界大战对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影响
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尤其是二战,极权主义的 意识形态笼罩着整个欧洲,数以百万计的无辜民众沦为它的受害者, 他的著作就是跟这种谬误进行斗争的哲学表达。1938年3月,在新 西兰的波普尔接到希特勒占领奥地利的消息后,就发表了《历史决定 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些书意味着反对极权主义和 独裁主义的思想以保卫自由,以及作为防止迷信历史决定论的危险的 警告。 1949年,波普尔又接受邀请去了美国,在那里,欧洲极权主义的意 识形态鞭长莫及,波普尔深受其自由、个性独立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并有机会得以和爱因斯坦见面三次,在此期间波普尔的证伪思想日渐 成熟。
2006级外国哲学专业 余洪翔
导言
卡尔· 波普尔:是西方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涵盖了历史哲 学、社会政治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宇宙论等方面,人称“批判 理性主义”,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证伪理论可以说是贯穿了波 普尔哲学理论的全部,是他哲学思想尤其是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波 普尔的证伪理论贯穿在其所有的著述当中,但主要集中体现在《科学 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观知识:一 个进化论的研究》、《波普尔思想自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 作品中。 任何学术理论,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我之所以要选择波 普尔的证伪理论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还因为其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义。科学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一种敢于挑战 权威、不怕犯错的精神,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就是强调对科学理论持 怀疑、否定态度,这正是科学创新的前提;证伪理论同时也暗含着人 是科学研究的主体,这和我们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谋 而合的;“从错误中学习”是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方法论,这对于我们 今天从事科学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理论渊 源
1、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 (1)对经验论及唯理论的批判及借鉴 波普尔证伪理论和西方古代哲学尤其是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有着前后承 继的关系。正是通过对经验论及唯理论的批判和借鉴,并突出在科学研究中人的主体 地位和作用,最终形成他自己的批判理性主义。 波普尔对科学知识是如何发现的问题极为关注,认为极权主义是科学知识发现的最大 障碍,对经验论和唯理论者尤其是培根和笛卡儿的思想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深刻的批 判。在培根那里,人们寻求真理性知识的方法被分为两种:一种叫“自然的诊释”, 另一种叫“仔细阅读大自然之书”,前者是才是获得知识的正确途径,因为后者很容 易导致猜测。而波普尔看法与培根正好相反,他认可后者否定前者,他认为,既然是 阅读大自然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的读法”,“诊释”必然会清除“灵魂中的一切预期、 猜想、猜测或者偏见,”而波普尔恰恰把这些所谓的预期、猜想、偏见视为科学知识 增长的源泉。波普尔批判了经验论者代表培根之后,接着又对怀疑论者笛卡儿进行批 判。波普尔认为,笛卡尔崇尚理性的自然之光,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其目的是区 分“源于上帝的清晰明确的观念和其他一切源于我们自己的不纯想象的观念,”好给 科学知识清除障碍。 总之,在波普尔看来,无论是古典经验主义还是古典理性主义,他们在寻求获得科学 知识的途径中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忽略了“人的因素”,即我们自己的判 断。
2、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现代西方哲学的实证主义运动到逻辑实证主义阶 段可以说是达到了它的顶点。逻辑实证主义以经 验事实和逻辑方法为基础.坚持与意义理论相结 合的证实原则,认为一种理论能否被证实是划清 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限。正是由于这种理论比较 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人们的思维习惯而被人们 广为接收和认可。可是波普尔却对它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一种理论是否算科学的理论,不是看它是 否可以被证实而是相反,即是否可以被证伪。
3、逻辑实证主义的式微 逻辑实证主义者严格地把经验命题区分为基本命 题与复合命题。认为前者是有关简单事实的命题; 后者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基本命题构成的命题。如 果一个基本命题的内容与事实相符合即为真,否 则即为假。而复合命题的真假性则依赖于基本命 题的真值。判断一个命题有无意义就在于它是否 可以被证实。逻辑实证主义者所说的可证实性不 是实际上的可证实性而是原则上的。他们强调, 一个无法在原则上被证实的命题是无任何证实条 件的命题,是“似是而非的形而上学命题”,我 们是无法了解它的意义的。
三、关于证伪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Biblioteka Baidu
1、“试错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 他把试错法进行了图示化:P1→TT→EE→P2(P1和P2分别表示老 问题和新问题,TT表示尝试性的理论,EE表示消除错误)。该公式 表明: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就提出一种尝试性的 理论,但是这种理论仅仅是一种猜想,它或许全部是错的也许部分是 错的,于是为了判断,就得经过批判讨论和实验检验、消除错误,通 过这个步骤,原来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这个过程就 是试错的过程。为了丰富其理论内容,增加其可行性和客观性,后来 他提出了第二种、第三种和第四种图式,波普尔的四个内容不尽相同 的图示都表达了共同的哲学思想,那就是:理论先于观察,科学研究 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过程,研究科 学的核心方法就是试错法。具体地说,波普尔的试错法具有三个基本 的特征:试探性、批判性和检验
2、划界的前提意义 所谓的“划界”问题,就是指科学与非科的划界 问题,在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 扰着人们,可以说是一个举世难题。从哲学的角 度讲,划界问题可以说是几乎蕴涵了往后科学哲 学中的一切问题,所以,历来的哲学家们都重视 划界问题。他提出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是可证伪性原则,而不是可证实性原则,突破了 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对科学研究有着极大的启 发意义。
一、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1、波普尔的“划界”标准 在他看来,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应该是“证实” 原则而应该是“证伪”原则,因为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 而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 则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只能使经验不断地去适合于理论, 但是对那些和理论矛盾的经验事实就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同时对新的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科学的发展过程也无法做 出说明,从而限制了人的思维,使人们总是忙于为现存理 论寻找合理的证据,大大限制了科学理论的自我超越和发 展。于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经验证 实”原则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他自己的关于科学与非 科学的划界标准,即“可否证性”(或者叫“可证伪 性”)。
2、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在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相对论、 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化学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随着科学的 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开始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低速领域进入到 高速领域,这些完全超越了人们经验的范围,完全失去了直观性,再 也不能象以前那样仅仅依靠观察、依靠实验去证明了,所以,在研究 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就迫在眉睫。 爱因斯坦在未经新经验的确证就通过思想实验大胆地提出一种新的引 力理论,并在1919年被英国人爱丁顿探险队的日食观测结果成功地 验证了。同时,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尤其是信息理论的出现对波普尔 证伪主义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论主张,既要从某种 信号与某种事件的肯定关系也要从该信号与若干偶然事件的否定关系 去看待、处理信息;只是注重明信息的作用还不够,还需注重暗信息 的作用。波普尔从信息论中深受到启发,意识到信息理论和他的证伪 主义理论是密切相关的,信息论的发展是证伪主义原则的重要来源之 一。
(2)批判理性主义的建立 波普尔特别突出理性的批判功能,将理性定位在 批判本身,并最终形成一种批判理性观。他把理 性主义分为批判理性主义和非批判理性主义,认 为非批判的理性主义所持的“任何不能在论据上 也不能在经验上得到支持的假设都将被抛弃”的 观点在原逻辑上是矛盾的;而他自己批判理性主 义的观点“基本的理性主义的态度产生于一种来 自合理信念的信念行为”却可以实现逻辑上的自 恰。 波普尔的批判理性观更加彰显人的价值,是对传 统理性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是20世纪人类最 伟大的成就之一,而更可贵的则是爱因斯坦本人对科学研 究的态度。爱因斯坦表示,无论相对论在逻辑上是多么的 严密、多么的完美都要坚决地放弃。爱因斯坦这种批判别 人理论的同时理性地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和精神给予波普 尔强烈的精神震撼和启示——任何一种无论在当时看起来 是多么科学、多么完美的理论都只是一种假说或猜想,我 们需要不断地批判它(的内容和结果),方式是“证伪” 而非“证实”,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波普尔后 来的“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思想原则就是在爱因斯坦相 对论的直接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核心内涵
一、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1、波普尔的“划界”标准 2、划界的前提意义 二、对“休谟问题”的解决 1、休谟对归纳问题的无奈 2、“猜想—反驳”理论——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三、关于证伪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1、“试错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2、“试错法”与批判理性主义 3、“试错法”与辩证法的比较
二、对“休谟问题”的解决
1、休谟对归纳问题的无奈 很久以来,人们认为科学研究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自然规律,特别是 培根创立并加以系统阐释的归纳法几乎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方法。简 单地说,就是根据无数次的经验重复推理得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休谟对此严重质疑。在他看来,单个的观察陈述无论数量多大,在逻辑上都 不可能蕴含无限制性的普遍陈述,“个别”不能必然地得出“一般”。关于 未来的假定既不能由观察来确定也无法由逻辑证明来确定,从过去的适用无 法必然得出将来也适用。休谟指出,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看来都是建立在 因果关系上面的。只要依照这种关系来推理,我们便能超出我们的记忆和感 觉的证据以外。由此休谟认为,科学规律的产生只不过是科学家们的“心理 联想”的结果,所以科学规律是没有可靠的理性根据(逻辑与经验根据)的。 休谟从哲学的角度对归纳法提出的质疑确实很有道理,他对人类科学知识的 根据本身提出了挑战,然而,人类科学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 归纳法是功不可没的,这是无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再说,如果人类断然摒弃 了归纳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是最科学的呢?对此休谟本身也感到困惑和无 奈,并不能给出真正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对于这个问题,波普尔以他证伪 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解决。
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的缘起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核心内涵 三、对波普尔证伪理论的评析 四、波普尔证伪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
波普尔证伪理论的缘起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对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影响 2、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3、逻辑实证主义的式微 二、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1、从古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批判传统 2、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示
2、“猜想—反驳”理论——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波普尔认为,从可证伪性出发就能解决“归纳问题”,因 为证伪的方法是不用任何归纳推理为前提的,科学家应首 先提出试探性的理论,然后再努力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不断 的批判,找出其错误和弱点,而这个过程就是反驳和否证 的过程,换句话说,科学的原则是证伪原则而非证实。 波普尔认为,休谟破除了从对有限经验事实进行归纳而得 出科学理论的信念和逻辑祈求是很值得称赞的,不过,用 心理“习惯”来解释归纳却又滑入了另一极端。他认为应 该以科学发现的逻辑及其过程为背景,用“猜想与反驳” 即演绎的模式来寻求对休谟问题的解决。所以他说,科学 发现的过程正是理论不断地被否定或修正的过程而绝非证 实的过程。
一、波普尔证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 景
1、两次世界大战对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影响
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尤其是二战,极权主义的 意识形态笼罩着整个欧洲,数以百万计的无辜民众沦为它的受害者, 他的著作就是跟这种谬误进行斗争的哲学表达。1938年3月,在新 西兰的波普尔接到希特勒占领奥地利的消息后,就发表了《历史决定 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些书意味着反对极权主义和 独裁主义的思想以保卫自由,以及作为防止迷信历史决定论的危险的 警告。 1949年,波普尔又接受邀请去了美国,在那里,欧洲极权主义的意 识形态鞭长莫及,波普尔深受其自由、个性独立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并有机会得以和爱因斯坦见面三次,在此期间波普尔的证伪思想日渐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