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程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研究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9月2日
目录索引
内容摘要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质量。而如今,生态环境却因为人类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多不好的情况。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关键字: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意识
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籍贯: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人签名:
2014年 8 月 23日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被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在调查的人中,男女的人数几乎是相同的,男女的人数比例各占百分之五十。
被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在调查过程中,20岁以下的占27%,20—30岁的人占41%,30—40岁的人是占18%,4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是14%。总的来说,所调查的人的年龄分布在15—50岁之间。
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
从被调查人的知识方面来看,大多数人的教育程度是中学,其中的大多数人是到初高中就没有再读了,剩下的人是正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其次多的是小学读完就没有读的;剩下的是大学毕业和处在大学阶段的人。
二、生态环境
定义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以及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持续发展的。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恶化原因
(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恶化的主要原因。
(2)长期以来对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3)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承载能力。
(4)历史长期缺乏保护的意识。
(5)过分强调工程措施,而忽视了措施。
(6)部分生态建设项目忽视了的特点。
(7)管理方面“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认真执行。
(8)中国地域辽阔,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9)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破坏的现象,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图1土地沙漠化
图2海洋污染
生态问题
先天脆弱
严重
荒漠化扩大
紧缺,污染严重
低
和面临危机
气温呈上升趋势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防止
实施,保护,防止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保护长江黄河源头,严禁在江河源头采金、挖草(甘草、虫草、发菜);加强长江黄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严格实施生态脆弱区的禁采禁伐、禁渔、禁猎,实施、退耕还草、还海,封山育林、风沙区造林植草。
图3植树造林
建立适合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自然的一大创举,是进步的象征。自然保护区制度尽可能地保护了典型的生态,保护了动植物种质。截至1997年底。中国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76.98万km2,占国土面积的%。其中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圈网络,6个被列人。因此,进一步加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必将为中国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贡献。
图4自然保护区
正确对待自然生态资源,实行
发展模式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在发展的过程中付出的惨
重代价。的恢复需要比所得回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付出,同时还得忍受数十年甚致上百年的。为此,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无偿占有、掠夺
式的,实行绿色模式。承认并正视资源的资本的属性,在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旧”费,要提生态资源税,还要分得相应红利——即利润中的台理分额,以保证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经济基础。
提倡绿色消费,节约。
是人类在确保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应尽快取代一味追求享乐的高消费而毫无节约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费观。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种看作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伙伴。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永续利用的资源。
四、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建议
1.通过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还仅仅是出于个体的独立行为,并未形成社会性。因此,建议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公众进行环保宣传,并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公民参与环境活动的宣传,大力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从而使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2.其次,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公民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拓宽公民参与环保行动的渠道。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形式,针对与公民密切相关的问题,征询群众意见,实现民主、公开、公证。
3.建立、完善公民参与环保的法律机制。立法部门应当在充分论证的
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的规定,形成一套良好有序的公民参与渠道和机制。真正的使公民参与环保活动实现依法参与,依法治理。环保事业,本质上就是“公众事业”,若离开了公民的参与,它也将行之不远。公民参与环保,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已经开始正视非政府组织(NGO)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和角色。譬如:绿家园志愿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地球村、天下溪、自然之友、守望家园等多个团体都在鼓励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本文通过查阅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献和报道资料,并结合辽宁省各地区“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结论。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完善和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引起广大公民对于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注。
五、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总结
在对调查进行认真统计和细致分析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社会的和谐进步,公民对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程度明显提高,但是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关心程度有所不足。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于社会公共环境的爱护意识普遍较低。
2.在公民的环保意识方面,由公民对于垃圾废弃物处理等问题,普遍都表示了不满和担忧,由此可以得出,公民对于环境的要求已经有了较高的提升,只是缺乏自觉主动的行动,不能身体力行的做到环保。因而,公民的环境维权和参与环保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