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

Hp呈螺旋形,有鞭毛、适应性的酶和蛋白,这使它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定植和生存。

Hp产生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能破坏胃黏膜屏障,还能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胃泌素的分泌,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Hp的自然定植部位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的底层。

Hp在胃窦部数量最多,胃体和胃底则较少。

胃腔内高酸度环境下,多种细菌均可被胃酸杀灭,正常的胃液中仅可分离出少量细菌。

Hp要到达胃黏膜上皮表面和黏液底层这个特殊的生态圈内进行定植首先要靠动力穿过黏液层,还要抵抗胃酸和其他不利因素的杀灭作用。


Hp能快速穿过胃腔的酸性
环境到达中性的黏液层,并穿过黏液层,覆盖在胃黏膜上。

Hp呈螺旋状,其两端较钝,其中一端有4~6根鞭毛。

螺旋状为Hp在黏稠的胃黏液中运动提供了基础,而其鞭毛的摆动则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鞭毛是Hp的动力器官,每根鞭毛均有鞘,对鞭毛起保护作用,对胃酸亦有一定的抵抗力。

Hp能在酸性环境中生存是其定植的关键。

尿素酶是Hp产生的一种能将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的酶,它对于Hp的定植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可在Hp周围形成“氨云”,中和其周围的胃酸,而二氧化碳则以
碳酸氢盐的形式进入血液,然后从呼吸道排出。

此外,Hp体内的一种热休克蛋白、Hp产生的P型三磷酸腺苷酶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蛋白对于Hp的生存也起一定的作用。


Hp感染后,中性粒细
胞会移行至上皮处杀灭Hp。

Hp产生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能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空泡中含有过氧化物,通过脂质过氧化和蛋白变性而起杀菌作用。

Hp的SOD能把过氧化物转化为HO,然后通过过氧化氢酶把HO分解为HO和O,从而避免了白细胞的杀伤。


Hp一旦穿过黏液层,
就会粘附在胃上皮表面。

Hp与上皮细胞接触后会促使肌动蛋白收缩,形成粘着蒂样改变。

Hp紧密粘附于胃上皮表面可避免使其与胃内的食物一道被排空,亦使其毒素容易作用于上皮细胞。

Hp的这种特异性的粘附反映了它存在粘附因子,而胃上皮细胞存在粘附因子的特异性受体。

在正常的胃黏膜上,由黏膜上皮
分泌的黏液、上皮细胞和细胞连接组成了胃黏膜屏障,起到阻止H反向弥散的作用。

当黏膜受到Hp的损害时,就会造成H反向弥散,导致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

Hp产生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以及Hp诱导的黏膜炎症反应,均能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损伤。

Hp产生的细胞毒素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细胞空泡变性。

这种空泡毒素被称为VacA,此毒素存在于所有的Hp菌株中,但仅有65%的菌株有活性的表达。

还有一种物质与VacA同时存在,被称为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

CagA的基因仅出现于VacA产生细胞毒素效应的菌株中,是VacA产生效果的标志,尚不知CagA的确切功能。

尿素酶除了对Hp本身起保护作用外,还能损害胃黏膜屏障。

尿素酶产生的氨能降低黏液中黏蛋白的含量,破坏黏液的离子完整性,削弱屏障功能,造成H反向弥散。

氨还能破坏需氧细胞的三羧酸循环,干扰其能量代谢,造成细胞变性。

氨可与中性粒细胞产生的HClO结合形成NHOH和NHCl等毒性产物。

Hp能产生一种溶解黏液的酶。

胃黏液的降解会促进H的反向弥散,造成黏膜损害;黏液的黏稠度降低有利于Hp的运动,使Hp易于定植;黏液分解后还可产生Hp生长的某些营养物质。

Hp产生的脂多糖(LPS)能抑制层粘连蛋白和嵌有脂质的层粘连蛋白受体的结合,这种抑制与脂多糖的量呈正相关。

由于层粘连蛋白是维持上皮完整性所需的一种细胞外基
动 力对胃酸的抵抗作用保护性酶粘附作用细胞毒素 尿素酶 黏液酶 脂多糖 22222222
++++幽门螺杆菌的定植
损害胃黏膜屏障
Hp还会产生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蛋白,使局部胃酸分泌减少,亦有利于它的定植。

郭 巍
CHINESECOMMUNITY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 年第期(第卷总第期)
20042220268813003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质,所以对它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抑制会造成胃黏膜的损害。

正常上皮细胞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Hp产生的磷脂酶能把双软脂卵磷脂降解为游离软脂酸和溶血卵磷脂,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胃黏液中的脂质和磷脂在维持其粘性、防止H反向弥散、保持疏水性上起重要作用。

Hp的脂酶和磷脂酶A可以分解黏液中的脂质和磷脂,破坏黏液的屏障功能。

磷脂酶A还能促使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形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等炎性介质,介导炎症反应。

磷脂类物质的降解产物溶血卵磷脂对细胞亦有毒性作用。

在肉汤培养基上生长的某些Hp菌株能分泌一种溶血作用较弱的溶血素,能造成人、马、豚鼠、兔、羊血的溶血。

溶血素有细胞毒性,能介导炎症反应,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损害。

溶血素还能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H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Hp能使胃、十二指肠产生炎症,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炎症和免疫反应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损害,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对黏膜的侵袭:一般Hp在胃上皮表面和黏液底层,少量细菌能侵袭黏膜进入固有层。

Hp侵袭后能使其作为抗原进入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反应,另外,Hp侵袭后可能会使其产生耐药性,难以根除。

中性粒细胞的激活:Hp一旦粘附于胃黏膜上,胃上皮细胞就会发生信号转导和细胞骨架重组,然后释放IL-8等细胞因子和某些化学因子。

这些物质能促使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移行到胃上皮处并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反应
性代谢物和蛋白溶解酶,产生急性炎症反应。

单核和巨噬细胞的激活:Hp表面有一种可溶性蛋白,它不仅能增强尿素酶的活性,还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和IL-2受体的表达,促使单核细胞合成炎性细胞因子IL-1和TNF,并分泌过氧化物。

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多数Hp感染者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Hp能促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加重炎症反应,并趋化其他炎症细胞移行至感染部位。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人报道Hp相关性胃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其炎症反应强度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Hp阴性的胃炎则无此现象。

由于Hp趋化因子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会在固有层积聚。

浆细胞分泌IgA会刺激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阳离子蛋白。

炎症介质:白三烯是各种炎症细胞合成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和趋化作用,能加重炎症反应。

Hp感染者胃黏膜中白三烯B水平明显升高。

Hp分泌的磷脂酶A可使细胞膜的磷脂降解为花生四烯酸,然后再转变为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栓素,这些物质有趋化作用,并能改变膜的通透性。

炎症和癌变:Hp产生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增生和自由基的形成,在细胞增生过程中DNA的复制可能会发生错误,从而产生基因突变。

Hp感染后各种炎症细胞相继被激活和趋化,可使机体产生对Hp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Hp感染形成的抗体与人胃窦部抗原有交叉免疫反应,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该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在胃黏膜全层炎症的发生上起一定的作用。

胃酸与胃蛋白酶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损害因素。

Hp感染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促进了胃酸的分泌,胃蛋白酶的活性亦相应增加,导致了溃疡的形成,这就是所谓的胃泌素关联假说。

胃泌素是胃窦G细胞分泌的一种肽,它能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还能刺激主细胞分泌少量胃蛋白酶。

Hp感染后胃泌素的释放增加,其机理为:Hp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使胃上皮表面pH值升高,干扰了正常的胃酸对胃泌素的反馈作用。

而胃泌素水平升高反过来又使胃酸分泌增加,促进了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高酸状态可诱发胃上皮化生,使局部的血流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利于Hp在胃黏膜上定植造成炎症和溃疡。

胃蛋白酶是由胃蛋白酶原转化而来的一种蛋白溶解酶。

胃酸和已形成的胃蛋白酶参与胃蛋白酶原向胃蛋白酶的转化过程。

Hp造成的胃泌素的升高促使胃酸分泌,这样又促进胃蛋白酶活性增加,使得胃黏液加速分解,有利于胃酸和其他侵袭因子损害胃上皮,导致溃疡的形成。

脂酶和磷脂酶A 溶血素 炎症反应免疫反应 胃泌素与胃酸 胃泌素与胃蛋白酶 +4炎症与免疫反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泌素
术前服用云南白药术后出血少(新华社)
被医生们称为“围手术期”的手术前
后服用云南白药胶囊,既可减少术中出血,又可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减少术后渗血,在临床运用中意义重大。

科研人员先后在浙江、北京、上海等14家医院开展试验,观察800多例患者手术失血量,以及使用云南白药胶囊对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等临床研究结果,得出了以上结论。

为了让这个研究可以严谨地进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云南白药胶囊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专项科研基金,基金总额300万元。

信息速递
中国社区医师 年第期(第卷总第期)
2004222026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