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31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3日至数月)。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32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
(一) 急性期
1. 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
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
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 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 疾病不同,有一定诊断意义。
12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生长特性: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
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 5%~10%CO2 。一般生
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 1 周以上,
有时需 1 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
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
13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抵抗力:本菌属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
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流行病学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 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 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 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 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
19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
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大 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 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 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 见。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
病理解剖
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
初期为炎性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淋
巴结等处能见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
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
临床则出现后遗症。
28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
33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体温曲线(波状热)
34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2. 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 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特别是晚上出汗明显增多。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 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 烦燥,甚至影响睡眠。
35
布氏杆菌病
各系统病理变化
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 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
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
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
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 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
29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
1
布氏杆菌病
概述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的细菌侵 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 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 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有关,经口感染者以颈部、咽后壁
来自百度文库
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 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结亦可受累。肿大的淋巴结 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 亦有发生化脓,破溃而形成瘘 管者。
41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 有10%以上复发。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 月,亦有发生于治疗后2年者。这可能是寄生
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
等。
39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6. 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 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 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
病”。
40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7.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
于细胞内的细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
功能的清除。
42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 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 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
此外常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 神症状。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漂白粉 肥皂水 浓度(%) 0.1 1-2 2 3 0.2--2.5 2 生存时间 30s 1-5分钟 1-3分钟 1分钟内 2分钟内 20分钟以上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16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 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
钟内能杀灭。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
(2个月以上)。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 有较强的抵抗力。 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 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 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 14 生存1-4分钟。
发病机制
各系统病理变化
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 肺部:卡他性肺炎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 附睾炎、子宫内膜炎 神经系统: 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
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
运动器官: 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 滑囊炎和腱鞘炎。
30
布氏杆菌病
17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
包括绵羊、山羊、
黄牛、水牛、奶 牛及猪。
18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 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 布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 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 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 检出病原体。
布氏杆菌病
概述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 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 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 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 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 率只有0.02/10万。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 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 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 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 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 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 的关注。
布病流行概况
布氏杆菌病
概述
危害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
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 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 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 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 可达数十亿美元。
43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骨和关节的器质性 损害:椎骨前缘被 侵蚀。
44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慢性期 可分两型: (1)慢性活动型: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症状和体 征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血清学检查阳性; (2)慢性相对稳定型:体温正常,体征和症状仅
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
病率高于7%。
20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二) 传播途径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 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
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
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21
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
流行病学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 清等生物制剂等。
临床表现
3.关节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 1 个月
才出现者。
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
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 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
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在某 些大关节。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36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关节炎:
左侧关节炎 , 伴有
发热、不适及肌
肉疼痛。
37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4.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38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
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
布氏杆菌病
概述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预后 八、治疗 九、预防
7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8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 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 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
外层为脂多醣 (LPS)
中层外膜蛋白 (OMP) 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
3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 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 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 发现布病患者。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2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 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 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
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 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环节图
25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
26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波浪热:布氏杆菌侵入人体 → 淋巴管 → 局部淋巴 结→原发灶→入血,出现菌血症、毒血症 布病不易根治的原因:病原菌是特殊的侵入细胞 性的病原体,在细胞内繁殖,抗菌药物和抗体不 易进入。 细菌、毒素、变态反应(迟发型)三种因素均参 与了布氏杆菌病的发病过程。 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应 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 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治疗应侧重于菌苗等 脱敏疗法。
内层细胞质膜
9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10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 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 睾型。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仅 前 4 型对人类致病,另 2 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
无报道。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