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尽管微博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新兴媒体,但它与谣言并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并非因微博 而产生谣言。另一方面,如何应对利用微博大肆传播的谣言,如何有效地消解谣言,需要我们对谣言 本身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我们在分析前人对谣言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 构成谣言传播法则的观点,并据此建立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以期为人类正确处理谣言提 供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社会心理学词典》中把“谣言”解释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 息。有一部分谣言属于诽谤性质的消息,有一部分属于夸大其词的传闻”。 ·法国的勒莫认为,“一则谣言的历史,首先应该是某一群体有能力互相交流的历史,而集体记 忆、实验的社会空间和机遇则是用不同方法促成谣言形成的工具”。 ·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产生源于人的需求。 ·每一种谣言的产生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
—、谣言的概念研究
·经过两千年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谣言几乎等同于“恶意”制造与传播的“谎言”。换 言之,在现代中文语境下,谣言并没有继承徒歌的意思,只是保留了“造谣、诽谤”之意。 ·虽然“谣言”一词古已有之,但它被当作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从研究文献的角度看, 西方学者早于我国。德国学者诺伊鲍尔、美国社会学家、法国学者卡普费雷、美国学者奥尔波 特和波斯特曼等从不同角度对谣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谣言的概念研究
(二)从社会舆论角度
·刘建明:谣言作为社会舆论出现,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描述,并带有诽谤的意见指向,因此 谣言不是中性的传闻,而是攻击性的负向舆论。 ·法国学者勒莫:谣言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谣言是特殊社会状态下的产物,强调谣 言的社会性。 ·胡泳:强化谣言的舆论性质;谣言是一种社会抗议 ·卡普费雷:谣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政治现象。谣言构成了一种反权力,是对权力的某种制衡。


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
人就信以为真。出自《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 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
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
“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
“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
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
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
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
第 3 单元 新媒体管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13 章 网络谣言及其管理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 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 伤害社会,伤害国家;谣言可以破坏人们 之间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 信任,造成内耗。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变得速度快、作用力 更强。
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谣言的概念研究
(一)从史学角度
·谣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历史的一部分,并对人类问名的进程施加 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谣言首先是人们所描述的那种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习俗,还是某一群体中以听传或类似的交际 方式传播的信息。
—、谣言的概念研究
二、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二)微博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异同
·微博上的谣言也和网络社区上的谣言一样,同属于网络谣言。
(三)手机微博谣言与网络微博谣言的异同
·手机微博谣言与网络微博谣言的相同之处:140字的字数限制不能完整提供可验证的情节。 ·应用于手机上的微博谣言与网络中的微博谣言仍有不同之处: (1)基于手机的可移动性,手机上的微博谣言传播更加迅速,扩散速度更快。 (2)手机微博可以被关注(订阅)和转发,通过手机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播。
二、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一)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传统谣言和网络谣言是一组相对概念。 ·传统谣言建立在人际传播的基础上,以口耳相传为其基本路径,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熟人社 会中进行传播。由于传统谣言传播受到人所处的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信息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 又反过来制约着传统谣言产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网络谣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网络传播,从一个ID用户向另一个或者多个ID用户传 递,它摆脱了熟人社会的范围,可以在虚拟社会中跨时空地自由传播,几乎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网络谣言往往具备传播及时、细节完整的特征。
西方社会对谣言研究起步早,认识也深,因而,“二战”期间,美国就出现了类似“谣言诊所” 的“战争消息办公室”(OWI)和“事实与人物办公室”(OFF),以此来弥补战时正式消息的不足。 1942年,世界上第一所谣言诊所正式宣告诞生。它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登• W.奥尔波特及其博 士生罗伯特• H纳普合作开设的,每周在《波士顿周日报》设立一 个专栏。开设专栏的目的就是要消灭 对战争有重大影响的谣言。
第 13 章 网络谣言及其管理
第1节 谣言的演变 第2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第 1 节 新媒体舆论的管理
自古以来,统治者深恐谣言之蛊惑人心,因此谣言被当作一种乡野恶俗,必去之而后快。汉立以 后,先是奉行黄老之学,力主清静无为,少扰民;后独尊儒术,继往思来,“日夜怵惕,修身正行”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天子修身,吏为循吏,以教化代刑杀,故谤谣较少;相反,“三七末 世,鸡不鸣,犬不吠,宫中荆棘乱相系”(《拾遗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 (《后汉书•循吏列传》)这等赞谣倒不少见。
第 2 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2011年是中国网络谣言的高发年,例如3月的“谣盐”恐慌、6月的郭美美事件,紧随其 后出现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引发的谣言。在半年多时间内如此频繁地出现波及全国、影响 巨大的谣言,微博作为新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然受到多方关注,如何管理微博、控制谣言的产生 和传播也成为热门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