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一知识与知识管理
知识概述
1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2 知识的特性
理解知识的特性是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基础,目前人们已经普遍关注到知识的共享性、隐含性和增值性。在指导知识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资源性和“波粒二相性”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A知识的共享性
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不具有独占性,即把你的知识传送给别人以后,你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互动,你的知识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知识的非消耗性与知识的共享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会由于更多人的享用而减少、消失。在这一点上,知识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物质与能量在共享方面有潜在的竞争性和冲突性。
B.知识的隐含性
知识的隐含性主要体现了作为客体的知识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因为“知识”简单来说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知道和了解的事情。而理解是个人的、主体的、特殊的、难于充分交流的,也就是说,知识也是属于某个个人的。正是这一点决定了知识的隐含性。
C 知识的增值性
知识的增值性是指知识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被丰富、被充实的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增值作用远远大于传统资本。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依靠知识增值而迅速成长起来的知识型企业越来越多,而这样的企业也更具竞争力。
D 知识的资源性
知识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它与物质和能量一样也是一种资源。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内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比重与创造的价值正呈上升起势。
据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期的5%一20%,提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70%一80%。近年来,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全球GDP 中已有21%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指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产值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第一次得到充分体现—一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已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成为内在的核心因素。这将使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使人类对物质资源的依
赖逐渐减弱;而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超重要的作用。
E.知识的“波粒二相性”
如同物理学中对于光的认识一样,人们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一直存在着疑问:知识究竟是一种没有清晰边界的社会过程,还是能够为我们所拥有的一种有形物质呢?维娜·艾莉就此提出了一种有意义的见解:知识的“波粒二相性”,即知识既具有实体性,又具有过程性。
(1)作为实体的知识
知识是我们所学东西的总和,因此,可以将知识看成某种“东西”。首先,东西一般都被某个人所拥有,具有产权,而知识也具有产权,类似于一种财产;其次,东西需要储藏和维修,而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人付出种种努力。这种将知识“实体化”的看法,促使人们致力于应用信息手段实现知识编码,并成为“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础,还产生了诸如“知识转移”等概念,说明知识能够像接力棒一样被逐步传递。承认了知识的实体性,就自然产生了知识的识别、组织、收集和测度等系列问题。
(2)作为过程的知识
在“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看法下,知识领域的重点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应该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的动态方面,例如知识的共享、创造、学习、运用和沟通。米切尔·普拉尼将人们获取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描述为“认识的过程”。他将知识概括为“一种能更好地描述为认知过程的活动”。而认识是在个体和群钵之间一种持续不断的流动过程,因此,就引发了鼓励参与和协助沟通等问题。
我们所注意的事物的性质,往往依赖于我们怎样看待它与行为、工作和结果的关系,如同对光的“波粒二相性”的理解一样。以上关于知识的两种考察方法各有侧重和用途。所谓知识的“二相性”,是指当我们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甚至测度时,知识具有实体的性质,而在对知识进行创造、提高及应用的持续过程中,知识又具有了过程的性质。这两者的矛盾统一,就构成了知识的性质。用一句话来做一个个完全的概括:“知”和“识”的过程,恰恰是获取和创造“知识”这一实体的过程。所谓“实体”和“过程”,是不可分的,而且是统一的。
2 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分类比知识的定义还多。随着对知识内涵的认识加深,人类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了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知识进行分类是建立在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之上的,分类原则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类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对知识的不同认识。
下面介绍关于知识的几种重要的分类。
1.OECD的知识四分法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从经济学的视角,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
(1)Know—what
Know—what是指认知知识,它对于竞争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的基础,类似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人拥有的各种知识。刚毕业的人也许知道应该干什么,但从来没有真正干过。
(2>Know—hoW
Kn。w—how代表了将书本知识(Know—wh叭)转化为实际结果的能力。大多数公司对知识的认识部属于这个层次,即抓住已知规律,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在处理现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专业Know—how水平发展最快,所以,任何旨在提升知识工作者知识层次的网络或知识支持系统都应该让他们能解决大量的问题。
举例来说,节日期间广告很贵,但回报也很大,这是一个市场人员能够应用的一般规律。要在竞争中对这一规律有所超越,就必须从Know—how,即以信息为中心的环境转向Know—why,以知识为中心。通过反复地处理现实复杂问题,专业Know—how的水平迅速提高,所以,任何旨在提升知识工作者知识层次的网络或知识支持系统都应该提升到知道怎样做的层面,以帮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