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thematica研究自然对数的底数e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Mathematica 研究自然对数的底数e
作 者:陈 龙
摘要:e 是一个奇妙有趣的无理数,它取自瑞士数学家欧拉的英文字头。

e 与π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超越数,e 、
π及i (i 为虚数单位)三者间存在1-=i
e
π的关系。

本文利用Mathematica 软件研究了自然对数的底数e ,介绍了e 的
一些相关知识、e 与自然对数的关系以及e 的值的计算方法等。

关键词:Mathematica ,e ,自然对数
一、引言
远在公元前,圆周率π就被定义为“周长与直径之比”。

自古以来,π的近似值一直取为3.14或
7
22()742851
.3 =。

通过许多数学家的努力,π的近似值位数不断增加。

目前用电脑计算圆周率。

由于电脑速度等功能不断改进,今后π的近似值位数会越来越多。

另外一个奇妙有趣的无理数是e ,它取自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 ,1707-1783)的英文字头。

欧拉首先发现此数并称之为自然数e 。

但是,这种所谓的自然数与常见正整数1,2,3,……截然不同。

确切地讲,e 应称为“自然对数a e log 的底数”。

e 与π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超越数(transcendental number ,若一数为()0=x
f 之根,其中f 为某一至少一次的整系数多项式,则此数称为代数数(algebraic number ),否则称为超越数)。

e 、
π及i (i 为虚数单位)三者间存在1-=i
e
π的关系。

本文主要介绍e 的一些知识以及用
Mathematica
软件来计算e 。

二、欧拉数e
考虑数列{}n a ,n a =∑
=n
i i 0!
1=!
1!
21!
111n +
++
+
,1≥n ,其中!n =()1231⋅⋅⋅⋅- n n ,1≥n ,1!0=,
应用下述关于级数收敛的基本定理之一可证明出其极限存在。

定理1.设数列{}n a 为单调且有界,则当∞→n 时,a a n →(a 为一有限数)。

首先,对n a =∑
=n
i i 0
!
1,显然{}n a 为单调递增数列。

其次,1a =2,2a =
2
5,而3≥n 时,
n a =1+1+
n ⋅⋅⋅++⋅⋅+⋅+ 321
4321
321
2
1
<1+1+1322
1
212121
-++++n
= 1+
2
11211-


⎫ ⎝⎛-n
<3,
即数列{}a 以3为一上界。

故有定理1知,数列{}a 收敛至一实数,由于此极限值与圆周率π一样在许
多数学的公式中出现,所以不可避免的需要给它一个特别的符号。

欧拉似乎是第一个体会到此数之重要性的数学家,他并以e 来表示此数。

后来符号e 就被广为采用,后人并称e 为欧拉数(Euler ’s number )以纪念他。

由于e 为∞→n 时n a 之极限,故e 可表示为
(1) e =∑

=0
!
1i i 。

以下说明如何以n a 来求e 之近似值,事实上n a 收敛至e 的速度极快。

这里借助一几何级数,对任意m n >,
n a = m a +
()()!
1!
21
!11
n m m +
+++
+
< m a +()()()⎪⎪⎭

⎝⎛++++++++--12
1111111!11
m n m m m m < m a +
()1
111!11
+-
+m m
= m a +!
1
m m ⋅
故对∀m n >,
(2) m a <n a <m a +!1m m ⋅ 。

若令∞→n ,则上式为
(3) m a < e <m a +!
1m m ⋅ ∀1≥m 。

即对∀1≥m ,m a 与e 之差最多为
!
1m m ⋅。

由于!m 随着m 增长速度极快,故m a 为e 的一个很好的估计值。

例如,若m =10,则10a 与e 之差小于7
10
-,因此经由计算10a ,得到e =2.718281…。

1
[_]!n
i a n i ==

N[a[10],50]
2.7182818011463844797178130511463844797178130511464 N[E,50]
2.7182818284590452353602874713526624977572470937000 N[a[10]-E,50]
8
2.731266075564247442020627801803943404255357509524910--⨯ 7
[10]10a E --<
True
当然若m 取大一些便可再更精确些,如e =2.71828182845904523536028…。

这是欧拉用笔算得到的e 之小数前23位。

欧拉22岁时,在一篇论文中写着“这个数的对数是1,以e 命名之,它的值为2.71828…,它的常用对数为0.4342944…”。

e 是无理数的证明(这是欧拉在1737年所证出)
,可利用前述(3)对e 的估计式。

设e =q p /为一有理数,其中p ,q 为二互质正整数。

易见2≥q ,此因e 介于2与3之间,故e 不可能为整数。

现由(3)式知
q a < q
p <q a +
!
1q q ⋅ 。

将上式每项各乘以!q 得
!q q a < ()1-q p ! < !q q a +
q
1<!q q a +1。

而由q a 之定义知,!q q a 为一整数,如此则得整数()1-q p !介于两相邻整数!q q a 及!q q a +1之间的矛盾结果。

故e 不是有理数。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种常见的引进e 的方法。

考虑数列
n b =n
n ⎪⎭⎫ ⎝

+11 ,1≥n 。

则由二项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 )可得 n b = k
n k n k n ⎪⎭

⎝⎛⎪⎪⎭⎫ ⎝⎛∑=10
= ()()∑
=+--n
k k
n
k n n n k 0
11!
1
= 1+1+
⎪⎭⎫
⎝⎛--⎪⎭⎫ ⎝⎛-⎪⎭⎫ ⎝⎛-++⎪⎭⎫ ⎝⎛-n n n n n n 112111!111!21 < ∑
=n
k k 0
!
1
= n a < 3 。

又由上面第三个等号的右侧可看出,n b 的每一项对n 递增,且1+n b 比n b 多一正的项,故{}n b 为一单调递增且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故得证b b n n =∞
→lim 存在。

接着证明e b =。

对n l >,仍由前述第三个等号之右侧可得 ⎪⎭
⎫ ⎝⎛--⎪⎭⎫ ⎝⎛-++⎪⎭⎫ ⎝⎛-+
+>l l n l n l b l 111!111!2111 。

若先固定n ,而令∞→l ,则上式左侧趋近于b ,而右侧趋近于n a 。

即此时有n a b ≥,而又有n n a b ≤,因此
b a b n n ≤≤, ∀1≥n 。

令∞→n ,由夹逼定理,便得e b b n n ==∞
→lim 。

也就是我们得到下述重要的极限结果:
(4) 1lim 1n
n e n →∞⎛
⎫+= ⎪⎝
⎭ 。

定理2.(夹逼定理)若三个数列{}n x ,{}n y ,{}n z 从某项开始成立 n n n z y x ≤≤,0n n > 且a z x n n n n ==∞
→∞
→lim lim ,则a y n n =∞
→lim 。

我们发现e 这个奇妙的数居然可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导出,事实上尚有许多方式皆可导出e 。

三、e 与自然对数
中学学的对数以10为底,称为常用对数,记作N lg 。

但科学上常用的对数却以一个无理数e =2.71828…为底,称为自然对数,记作N ln 或N log 。

早在公元17世纪纳皮尔(J. Napier )发明对数时,其目的是简化天文数据的计算,将乘法转化为加法来计算。

他希望将每个正实数N 表示为某个给定的正实数a 的幂:N =n a 。

如果N =n a ,M =m a ,则
N M ⋅=n m a +,M ,N 的乘法变成了m ,n 的加法。

根据这种思想可编制出相应的对数表,列出幂(即
真数)N 与指数(即对数)n 之间的对应关系。

但要使得表中相邻两个真数比较接近,就应当取低a 接近
1。

比如取a =1.001。

不难看出,用接近于1的a =1.001为底编制对数表要比以10为底优越。

同时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
取更接近1的1.0001来代替1.001。

一般地,可以考虑n a =n
n ⎪⎭⎫ ⎝

+11作为对数的底,n 越大越好。

应用Mathematica 软件:观察当n 趋于无穷大时数列n a =n
n ⎪⎭⎫ ⎝⎛+11和n A =1
11+⎪
⎭⎫ ⎝

+n n 的变化趋势:
Do[Print[N[(1+10^(-m))^(10^m)]],{m,1,7}]//求n a ,其中m
n 10= Out[1]:=2.59374
2.70481 2.71692 2.71815
2.71827
2.71828
Do[Print[N[(1+10^(-m))^(10^m+1)]],{m,1,7}]//求n A ,其中m n 10 Out[2]:=2.85312 2.73186 2.71964 2.71842 2.7183 2.71828 2.71828
由Out[1]和Out[2]观察出它们的变化趋势:n a 随着n 的增大而增大,n A 随着n 的增大而减小。

pic1=Plot[(1+10^(-x))^(10^x),{x,1,4},PlotStyle {RGBColor[0,0,1]}]
Graphics
pic2=Plot[(1+10^(-x))^(10^x+1),{x,1,4},PlotStyle {RGBColor[1,0,0]}]
Graphics
pic3=Plot[E,{x,1,4},PlotStyle
{RGBColor[0,0,1]}]
Show[pic1,pic2,pic3]
Graphics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当n 增大时n a =n
n ⎪⎭⎫ ⎝⎛+11递增,n A =1
11+⎪
⎭⎫ ⎝

+n n 增减。

随着n 的无穷增大,n a ,n
A 无限接近,趋于共同的极限e =2.71828…,以这个e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

上面是通过对数表的编制来说明自然对数是怎样自然产生的。

虽然当初纳皮尔编制对数表的时候还没
有这样明确地提出自然对数,但他一开始编制的决不是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表,他以0.99999为底编制的对数表从本质上接近于自然对数表。

只是到后来,为了使用的方便,才采用换底公式将已编成的对数表改成了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表。

在科学中广泛应用以e 为底的自然对数的更直接的理由是:它使涉及到对数的微分和积分公式变得最为简单。

下面来研究与e 有关的极限。

①计算当n x -=10,7,6,5,4,3,2,1=n 时,()()()x x x /1lg +=λ的值。

Do[Print[Log[10,1.0+10.0^(-n)]/(10^(-n))],{n,1,7}] 0.413927 0.432137 0.434077 0.434273 0.434292 0.434294
0.434294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当()∞→n x 趋于0时,()x λ趋近于某一个极限值λ。

λ就是常用对数x y lg =在
1=x 处的导数。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

定义()x x f y lg 1-==λ,则()x f 在1=x 处的导数
()()
111lim
=∆-∆+→∆x
f x f x
而()()x x x f a
log
10lg /lg ==λ
是以λ
10
=a ()e =为底的对数。

②计算λ
10
=a ()e =
Do[Print[10^Log[10,1.0+10.0^(-n)]/(10^(-n))],{n,1,7}] 11. 101. 1001.
100001.
③计算当n x -=10,7,6,5,4,3,2,1=n 时,()()()x x x /1ln +=μ的值。

Do[Print[Log[1.0+10.0^(-n)]/(10^(-n))],{n,1,7}] 0.953102 0.995033 0.9995 0.99995 0.999995 0.999999 1.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当0→x 时,()x μ趋于一个极限值μ()1=μ。

四、e 的计算
上述的①、②也是e 的计算中的一种方法。

下面再介绍几种方法。

1、求极限法
由于无理数e 值是x 无限增大时,x
x ⎪⎭⎫ ⎝⎛+11的极限,通常书写为:±∞→x 时,e x x
→⎪⎭⎫ ⎝

+11或
e x x
x =⎪⎭⎫ ⎝

+±∞→11lim 。

亦可写为0→x 时,()e x x →+11或()e x x x =+±∞
→1
1lim 。

Limit[(1+x)^(1/x),x 0]
e N[Limit[(1+x)^(1/x),x 0],50]
2.7182818284590452353602874713526624977572470937000 2、泰勒级数法
欧拉认为,一切函数均可展开为无穷级数。

在此,利用指数函数的泰勒级数
x
e = ++
++
+
+
!
!
3!
2!
113
2
n x
x
x
x n
来计算e 。

将1=x 代入上面的级数可以得到 (5) e = ++
++++
!1!31!21!111n
泰勒级数是无穷级数,实际计算时必然只能取它的前n 项,导致截断误差
⎪⎪⎭

⎝⎛++++-=!!2!112n x x x e E n
x
n
但因为无穷级数(5)收敛迅速(极快地趋近于某一定值),所以计算起来相当顺利,且实际截断误差比较
小。

用Mathematica 计算e
taylor=N[Sum[1/k!,{k,0,n}],50] 100
2.7182818284590452353602874713526624977572470937000 3、数值积分法
利用定积分
11
-=⎰e dx e
x
计算出⎰10
dx e x 这个积分的数值,再加上1也就得到了e 的值。

要计算定积分S =⎰1
0dx e x ,也就是计算y 轴()0=x 和平行y 轴的直线1=x 以及它们之间的曲线
x
e y =与x 轴所包围着的曲边梯形T 的面积。

为此,用一组平行于y 轴的直线
i x x =()10,111210=<<<<<=-≤≤-n n x x x x x n i 将曲边梯形T 分成n 个小曲边梯形,总面积S 分
成这些小曲边梯形的面积之和。

如果取n 很大,使每个小曲边梯形的宽度都很小,可以将它的上方的边界
()x
e
x f =()i i x i x ≤≤-1近似地看作直线段,将每个小曲边梯形近似地当作梯形来求面积,就得到梯形公
式。

如果更准确些,将每个小曲边梯形的上边界近似地看作抛物线段,就得到辛普森公司。

具体公式如下:
梯形公式:设分点11,,-n x x 将积分区间[]b a ,=[]1,0n 等分,即i x =()n a b i a /-+,n i ≤≤0,所有的曲边梯形的宽度都是()n a b h /-=。

记i x
i e y =。

则第i 个曲边梯形的面积i S 近似地等于梯形面积
()h y y i i +-12
1。

将所有这些梯形面积加起来就得到
⎥⎦
⎤⎢⎣⎡
+++++-≈
-20121n n y y y y y n a b S 这就是梯形公式。

辛普森公式:仍用分点i x =()n a b i a /-+ ()11-≤≤n i 将区间[]b a ,=[]1,0分成n 等份,直线
i x x =()11-≤≤n i 将曲边梯形分成n 个小曲边梯形。

再作每个小区间[]i i x x ,1-的中点
()n a b i a x
i /212
1-⎪⎭⎫ ⎝
⎛-+=-。

将第i 个小曲边梯形的上边界()x
e x
f y ==()i i x i x ≤≤-1近似地看作经过三
点()()x f x ,⎪⎪⎭

⎝⎛=-
-i i i x x
x x ,,211的抛物线段,则可求得 ⎪⎪⎭
⎫ ⎝⎛
++-≈
--i i i i y y y n a b S 2114
其中2
1-
i y
=⎪⎪⎭


⎛-
21
i x f =21
-i e 。

于是得到
()()⎥⎥⎦

⎢⎢⎣

⎪⎪⎭⎫ ⎝⎛
+++
+++++-≈-
-21232
11210426n n n y y y y y y y y n a b S 这就是辛普森公式。

Mathematica 程序
a=0;b=1;y[x_]:=E^x; n=1000;
tixing=N[(b-a)/n*(Sum[y[a+i*(b-a)/n],{i,1,n-1}]
+(y[a]+y[b])/2),50]+1
simpson=N[(b-a)/6/n*((y[a]+y[b])+2*Sum[y[a+i*(b-a)/n],{i,1,n-1}] +4*Sum[y[a+(i-1/2)*(b-a)/n],{i,1,n}]),50]+1 2.7182819716491952204449077130791851392005128194662 2.7182818284590458319859045962507336985392014058638
参 考 文 献
1. 李尚志等著,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 (日)堀场芳数 著,e 的奥秘,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3. 黄文璋 著,数学欣赏,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4. 张韵华 著,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 教程,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Studying number e by Mathematica
Author :Chen Long
Abstract :e is a fantastic and interesting irrational number ,which derives from the beginning letter of Euler who is a Swiss mathematician .It is thought that the e and pi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cendental number in mathematics .The e ,pi ,i (i is an imaginary number unit) satisfy
1-=i
e
π.This text studies number e (base of natural logarithms) using Mathematica, tells some
knowledge about e ,the relation between e and natural logarithms and computation of e, etc . Keywords :Mathematica ,e ,natural logarith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