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集解本_论语集解_版本与源流考论_秦跃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如下,邢疏本《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之患 不知人也”,皇疏本作“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己不知 人也”,正平 本 有 后 一“己 ”字,与 皇 疏 本 同,而 又 无 前一“也”字,与 皇 疏 本 异,天 香 书 院 本 经 文 则 是 与 邢疏本相同。又如邢疏本《为政》“从 心 所 欲 不 踰 矩”注文“从心所欲无非法”,皇疏本“法”下有“也” 字,而正平本“法”下有“者”字,天香书院本注文与 邢疏本相 同。 又 如 邢 疏 本 同 上 篇“我 对 曰 无 违 ”注 文“恐孟孙不晓无违之意”,皇疏本无“恐”字,正平 本同,但亦无“之”字,与皇疏本异,天香书院本注文 与邢疏本相同。又 如 邢 疏 本《子 罕》“改 之 为 贵 ”注 文“能必自改之乃为贵”,皇疏本无“之”字,“贵”下 有“也”字,而正平本作“能必改乃为贵也”,与皇疏 本有同有异,天香书院本注文与邢疏本相同。又如
首先,陈 祥 道 本 人 是 北 宋 王 安 石 的 弟 子,字 用 之,一作佑之,福州 ( 今属福 建) 人,生 年 约 是 1053 年,卒于 1093 年,《宋史》卷四三二有传。他是英宗 治平四年进士,仕宦经历包括除国子监直讲,迁馆阁 校勘,哲宗元祐中为太常博士,终于秘书省正字。那 么,即便陈 祥 道 刊 刻《论 语 集 解 》,其 时 限 也 绝 不 可 能早于真宗咸平四年( 1001) 已经行世的“宋监本”。
高华平 先 生 分 析《监 本 纂 图 重 言 重 意 互 注 论 语》实际作 为《论 语 集 解 》的 单 行 本,应 该 属 宋 人 以 日本正平本《论语集解》的同一祖本为基础,而加以 校雠、刊刻的,我们可结合各种版本的内在文本证据 详加剖析。日本正平本《论语集解》的版本流传,杨 守敬在《覆正平论语集解后序》详细说明: “据所云 ‘重新镂 梓 ’,则 犹 有 原 本 可 知。 验 其 格 式 字 体,实 出于古卷轴,绝 不 与 宋 椠 相 涉 …… 彼 邦 学 者 指 为 六 朝之遗,并非唐初诸儒定本,其语信为不诬陷。”[5] ( P102) 具体日本正平本《论语集解》版本考证,可以参 见日本学者武内义雄的文章《正平版论语源流考》。 作为六朝之遗的日本流传正平本《论语集解》,其正 文注文多同皇疏底本《集解》,而与邢疏底本《集解》 多异,并且经过对比发现正平本与皇疏底本《集解》 的同异情况错综复杂,“这些情况说明正平本渊源有 自,是一个自成系统的单集解本,而非出自皇疏本” [6]( P272) 。并且,当我们根据孙钦善先生列举的正 平本与邢疏本、皇疏本的异同情况,结合“刘氏天香 书院”本的经注内容做对勘,发现天香书院本较之皇 疏本更不可能与正平本存在所谓“同一祖本”。
其次,陈祥道本传记载未见其人通晓西夏文,其 仕宦履历也无学习精通西夏文之必要,所谓刊刻了 西夏文《论 语 集 解 》云 云 查 无 实 据。 进 一 步 查 核 陈 祥道的经学 著 述,方 可 晓 悟 原 来 所 谓 刊 刻《论 语 集 解》乃是其本人所著《论语全解》之讹误。宋哲宗绍
收稿日期: 2013 - 10 - 10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庄子解》等子书整理”( 12AWTJ08) 作者简介: 秦跃宇,男,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论语集解》; 单集解本; 版本与源流 中图分类号: B22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022X( 2014) 05 - 0013 - 05
《论语 集 解 》的 版 本 与 流 传 主 要 可 以 分 为 单 集 解本和注疏合刊本两个系统。相对而言,单集解本 系统版本与源流关系有待进一步考溯说明。《论语 集解》的十卷单 行 本 著 录 从《隋 书 · 经 籍 志 》到《宋 史·艺文志》都比较明确,自南宋以后便亡佚而只有 保存于 皇 疏 和 邢 疏 这 两 部 后 世 注 疏 中 了。 经 过 考 察,可以明确《论语集解》单行本系统流传的过程大 约分别涉及到唐代“开成石经”,唐写本敦煌文献佚 文,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解》,廖莹 中“世彩堂”本,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以及日本正 平本。以上除日本正平本一般明确是单集解本系统 的刊本,其他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 解》和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存在颇多争议,厘清其 中问题将会有助推 进“《论 语 》学 ”研 究 对 于 单 集 解 本《论语集解》的认识。
自六朝单集解本的《论语集解》吗? 我们的意见是 不敢苟同。今所见邢本与皇本互有歧异,复杂难辨, “欲知《集 解 》的 本 来 面 目,自 应 查 阅 两 宋 以 前 未 经 合并的《集解》单行本,然而,两宋以前的《集解》单 行本并未传世,今学者深感遗憾”[4]( P5) 。综合该本 刊刻各方面情况,我们推测这是南宋中期刘氏天香 书院依据北宋国子监发行的邢昺《论语注疏》,抽取 其中何晏《论 语 集 解 》的 部 分,并 结 合 皇 侃《论 语 义 疏》本有所补订,又参考了一些朱熹《论语集注》,再 附及编排陆德明《论语音义》以资初学诵记。
13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圣以后,陈 祥 道 的《论 语 全 解 》曾 经 与 王 安 石、王 雱 父子的《论语》注解共同成为科举用书而盛行一时, 从其全名《重 广 陈 用 之 真 本 八 经 论 语 全 解 》大 体 可 知因科场应试而作。这本《论语全解》共十卷,与宋 代通行本《论语集解》的卷数倒是应合,书前有陈祥 道自序,首题门人章粹校勘,且每卷皆标出“重广陈 用之真本八经论语全解”。陈氏治经以“三礼”之学 见长,所撰《礼 书 》一 百 余 卷 多 得 世 人 好 评,咸 称 其 精博,故其诠释《论语》之全解亦于礼制方面最为明 晰。《论语全解》书中每每夹杂老庄思想,特别是征 引《庄子》之文为其佐证,既是王安石倡导新学学派 注释儒家经典特点的反映,也对何晏等《论语集解》 融合魏晋时期援道释儒玄学学术 风 格 有 所 继 承。 《论语全解》以“征引详核”著称,今所见《四库全书》 通行本,内 容 亦 略 有《论 语 集 解 》的 注 文 之 意。 《论 语全解》正式印刷出版的版本有,台北中国子学名著 集成编印基金会 1978 年出版的《中国子学名著集 成》收入其中第 4 册,是根据“明谢氏小草斋钞本” 影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出版了由刘蔷、姜海 军合作的校点本,收入《儒藏》精华编第 105 册经部 四书类论语之属的五种书之一,这是选取了《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年代较早的上海图书馆藏明 抄本和清代 曾 作 为《四 库 全 书 》底 本 的 南 京 图 书 馆 藏抄本为校本。那么,随意翻检其中章节则《论语全 解》非是《论语集解》立判。
2014 年第 5 期 总第 242 期
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No. 5 General No. 242
单集解本《论语集解》版本与源流考论
秦跃宇
(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 单集解本系统《论语集解》版本与流传涉及较多争议的,是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解》 和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西夏文《论语集解》其实是根据北宋陈祥道的《论语全解》翻译而成。“宋监本”《论语 集解》实际乃是南宋中期福建刘氏天香书院私刻本,该本非是延自六朝至北宋以来单集解本系统的流传,较之皇疏 本更不可能与日本正平本存在所谓“同一祖本”。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之岳氏非是南宋岳珂,该本应是元初宜兴 岳浚严格按照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原本覆刻,都是同出于邢疏本系统非严格意义上的单集解刻本。
至于《俄藏黑水城文献》著录《论语集解》( 实为 《论语全解》) 的情况是,1909 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 黑水城遗址出土了一个《论语》注本的西夏文译本, 现保存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1966 年前苏联首次公布了这个译本的全部 47 张照 片。三年之后吴其昱先生发表研究论文《列宁格勒 藏论语注 的 西 夏 译 本 考》,“在 这 篇 文 章 中,吴 其 昱 考证出这个《论 语 》注 本 是 西 夏 的 斡 道 冲 据 北 宋 陈 祥道的《论语全解》翻译而成的,汉文原本成书于 11 世纪末,西夏译本则成于 12 世纪”[2]( P47) 。这个西 夏文刻本影印件已在国内出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 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 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 1999 年 10 月出版的《俄藏黑 水城文献》第 11 册著录了这个本子,该册文献属于 西夏文世俗社会文书部分,其中第 47 页至 59 页影 印保存了《论 语 全 解 》卷 三、卷 六、卷 八 和 卷 十 的 部 分内容。具 体 这 四 卷 文 字 的 全 文 汉 译 见 于 聂 鸿 音 《西夏译本〈论语全解〉考释》,收在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 年出版的《西夏文史论丛》( 一) ,从其逐字汉文
一、西夏文《论语集解》 宋代单行本《论语集解》虽在著名官私目录《郡 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崇文总目》里有明 确著录,并且《郡斋读书志》还从刻印时间内容区分 作了“衢本”和“袁本”的不同,但是因为原书亡佚已 经无从辨析其中详情。一般受到重视的是所谓“宋
监本”,和南宋廖莹中的“世彩堂”本。不过,也有研 究者误以为 在“宋 监 本 ”出 现 之 前 还 有 更 加 早 的 刊 刻本,如高华平先生在讨论唐写本之后与宋明版本 之前,指出“其 次 是 西 夏 时 期 陈 祥 道 刊 刻 了 西 夏 文 《论语集解》。这个刻本现藏俄罗斯,上海古籍出版 社于 1996. 12 - 1998. 12 年间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 献》著录了这个本子”[1]( P6) 。这段说明文字与古籍 文献的实情 以 及《论 语 集 解 》的 版 本 流 传 都 相 去 甚 远,其中误导因素有必要详细申明。
14
对译和解读的内容,显然可以想见“西夏时期陈祥道 刊刻了西夏文《论语集解》”之说致误的来龙去脉。
二、“宋监本”《论语集解》 “宋监本”《论语集解》全称是《监本纂图重言重 意互注论语》。《宋史·李至传》记载宋初淳化五年 ( 994) 兼判国子监李至上书呈请刊刻七种经疏: “五 经书疏 已 经 板 行,惟 二《传 》、二《礼》、《孝 经》、《论 语》、《尔雅》七 经 疏 未 备,岂 副 仁 君 垂 训 之 意,今 直 讲崔颐正、孙奭、崔偓佺皆励精强学,博通精义,望令 重加雠校,以备刊刻。”有学者指出,“至真宗咸平四 年( 1001) ,完成了这七部经书注疏的刻印。这便是 何晏集解《论语》宋监本的产生”[3]( P79) 。该书全本 今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值得注意的是,在集解序后 镌有“刘氏天香书院之记”长方牌记,表明其为刘氏 天香书院刻本。深入研究之后,便会明确所谓“宋监 本”乃是南宋中期刘氏天香书院私刻本,并且该本非 是延自六朝至北宋以来单集解本系统流传的《论语 集解》。 关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 国子监雕刻《论 语》等经典之情况,《玉海》卷四一《咸平孝经论语正 义》明确记 载 了 此 次 刊 印 所 修 底 本 是 皇 侃 所 疏《论 语》,又根据《宋史 · 邢昺传》相关邢昺注疏本《论 语》的记载,可 以 确 定 咸 平 四 年 刊 刻 的《论 语 》虽 是 宋监本,但并非单行本的何晏《论语集解》。之所以 把今存北京 大 学 图 书 馆 的“天 香 书 院 本 ”误 当 做 北 宋国子监刻本,从宋代国子监刻书规范和“刘氏天香 书院之记”的书牌为线索循迹作为解答,原因大致有 二: 一是全称《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之“监 本”字样相同; 二是该本“重言重意”的内容可以忽 略而将之视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单集解本。 关键问题在于,《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 是否是刘氏天香书院获得了传自六朝以来单集解本 的《论语集解》,并以之为底本进行汇校刊刻的。在 这方面,确 实 有 的 学 者 便 是 以 之 为 所 谓“宋 监 本 ”, 而将其当做传世文献中最古的版本。如高华平先生 分析《监本 纂 图 重 言 重 意 互 注 论 语 》提 到 这 是 与 一 般注疏本 不 同,实 际 只 是 个《论 语 集 解 》的 单 行 本, 并分析了其祖本与日本正平本相同也是来自六朝所 遗: “从版 本 源 头 来 看,因 此 本 大 多 与 日 本 正 平 本 《论语集解》及‘皇疏’合,而日本正平本《论语集解》 ‘为六朝 之 遗,并 非 唐 初 诸 儒 定 本 ’,故 此 本 应 该 属 宋人以日本正平本《论语集解》的同一祖本为基础, 而加以校雠、刊刻的。”[1]( P7) 南宋中期私刻本《监本 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的祖本真的可能是直接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