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佐良的文化翻译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王佐良的文化翻译观

本文探讨了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第一,分析了他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翻译思想的影响;第二,王佐良的翻译思想是一种文化翻译观;第三,他主张翻译是一种促进文化交流的观点;第四,希望更进一步把翻译同“比较文化”这个新学科结合起来,这样翻译研究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平台。

标签:王佐良;文化背景;文化翻译观

一、引言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的著名学者、著名英美文学研究家,也是文学翻译家。在翻译领域,他是继承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和借鉴西方现代译论,探索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的先行者。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主流。他的翻译思想涉及现代译学里很多焦点问题,诸如社会文化因素、读者接受理论、译者的重要作用、不同译本的不同功能等等。他的思想和观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闪光的理性思考。

二、社会文化背景及翻译思想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日益频繁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了翻译事业的新繁荣,引进了外国翻译理论,推动了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发展。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以英汉翻译为主)翻译高潮。

20世纪是一个”翻译时代”的世纪。在西方,翻译理论建设蓬勃发展,翻译流派层出不穷,语言学派、文艺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学派、文化学派、综合学派、解构主义学派、后殖民主义学派等,呈现出一派多元化发展的景观。尤其是近30年来,西方翻译学逐渐摆脱了“从属”的地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严肃学科。而影响整个西方现代翻译思想发展历史进程的译论泰斗如:奈达、卡特福德、威尔斯、纽马克等同样对我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以及王佐良自己渐渐取得的成就,这些内因和外因使得他能在翻译理论中体现其人文关怀。但是他的民族意识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寻求建立中国的文化身份,以及世界文化的共存和发展。受国内社会背景及国外翻译思想的影响,王佐良先生率先提出以文化视角研究翻译。他对翻译的文化研究富有远见,对中国翻译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翻译的一系列英国作家的作品受到广泛的好评,同时,他的翻译思想也引起了翻译理论界的注意。他的翻译思想是一种文化翻译观,他强调文化和翻译间的互相影响以及文化间的平等交流。

三、王佐良的文化翻译观

他认为翻译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翻译以及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翻译成了翻译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化,它成为了两种文化交流的渠道,因此,任何对原作以及文化的误读都会导致文化交流的不畅。

王佐良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他从文化和翻译互动的角度将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联结在一起。他对严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独特见解,对戴望舒、卞之琳、查良铮等人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莎士比亚在我国的译介的考察,为我们展示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翻译与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文化翻译观是王佐良翻译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文化翻译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翻译中的文化比较》、《翻译与文化繁荣》和《严复的用心》等文章中。

对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王佐良认为,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翻译必须联系文化。“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本身的情况决定了外来成分的荣或枯”(王佐良,1989:24)。他在《严复的用心》(1989:37)一文中指出:“在历史上,一个大的文化运动往往有一个翻译运动伴随或作为前驱,背后有历代翻译家的经验组成的深厚传统。他认为,“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对于任何民族文学、民族文化都有很多益处,但不论历史,社会如何变化永远都需要翻译,并对翻译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去掉翻译,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将大为贫乏,整个世界也将失去光泽(1989:57)。此外,他还指出,文化在发展,翻译实践规模也随之更广,质量也更高。对此,他认为要进行翻译研究,并且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对比上,而应该拓展到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比如需利用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来深入探讨翻译的研究。他认为,翻译需结合实际,同时也要与理论相结合,若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翻译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深入观察和实践。王佐良先生在他的翻译实践中就遵循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四、王佐良的促进文化交流翻译观点

王佐良(1989:18)认为,译者要做到了解语言当中所涉及到的社会文化。这里所谓“了解”,他指出不是一个大致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人民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组织,等等,而且需要细致深入的了解。他认为,译者的第一个困难是对原文的了解。虽然人类有很多共同的东西,无论怎样难的原文,总有了解的可能,这也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原文中总含有若干外国人不宜了解的东西,这又使深入了解译语文化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如此,他还指出,作为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还必须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因为翻译不仅仅是双语交流,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而这种“文化交流”在本质上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王佐良,1989:18)。

王佐良(1989:19)认为,翻译是不断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并转换的过

程,翻译者不仅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还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面对的最大、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对于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和转换,译者面对两种文化来处理相关词的翻译。这样,译者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对应,否则,就会望文生义,跌入陷阱。如把“一位学者帮助青年研究人员修改论文”译成“He often helps his younger colleagues to complete their research papers anonymously”,仿佛是“他在偷偷摸摸地代写论文”!此外,王佐良还强调指出,译者所作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细致、深入,因为这里还有涉及到“译文要适应不同社会场合”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译者必须处理好不同语言在不同社会文化关系中的运用,根据原文的要求,运用各种不同的语类、文体知识,不断寻找适合社会场合的“对等翻译”。

在谈及翻译研究现状时,王佐良(2004:25)认为,目下我们对翻译原则和技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而且随着现代语言学、文体学、文艺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又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道新的途径。如果我们能进而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探讨翻译,或者更进一步把翻译同“比较文化”这个新学科结合起来,这样翻译研究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新的领域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会大大促进文化交流,更能透视翻译研究的全局,更能纵观翻译理论发展之古今,更有利于提高翻译理论建设的实效。

五、结语

王佐良先生给我国译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没有提出系统化的理论或核心宗旨,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译作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王佐良的翻译观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也促成了其文化翻译观的形成和发展,从他的一些研究文化与翻译的论文和著作上可见其文化翻译思想的远见卓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